一段相聲,讓馬志明不斷遭受創傷,“以後不再創作新段子”

一段相聲,讓馬志明不斷遭受創傷,“以後不再創作新段子”

馬志明、黃族民:《大保鏢》

喜歡馬志明的人,幾乎都聽過他的《糾紛》,很多人甚至將段子內容一句一句都記得清清楚楚。可很少有人知道,這段《糾紛》,本應成為馬志明相聲生涯的一次助推,最終卻因為行內行外的各種糾葛,給他帶來很大創傷,給“少馬爺”蒸蒸日上的相聲熱情潑了一大盆冷水。

1986年,馬志明根據自己在天津和平路南市口附近派出所觀察到的一件事兒,寫出了作品《糾紛》,經過馬三立老爺子的指點和半年多的反覆修改,這件作品終於成型。

一段相聲,讓馬志明不斷遭受創傷,“以後不再創作新段子”

《糾紛》寫完後,馬志明拿到團裡給團長看,團長說:沒多大意思,你放這,我給你改改吧。團長一改,第一作者就是團長,馬志明心裡擔心的還不止這個:你改完了我沒法演了。後來,接受採訪時,馬志明說:“還有一句話我沒說:‘你根本不懂相聲。’如果他再逼我,這句話我也說出去了。”

這段《糾紛》本來是以單口形式創作的,馬志明準備拿它參加當年的“津門薈萃”,可領導說:你來單口,你考慮過你的搭檔嗎?

改成對口還不成,《糾紛》仍舊不能參加當年的“津門薈萃”,因為它“不是正活”,只能算“返場小段”:按照規定,創作一個新段子有80塊錢稿費,返場小段不計稿酬。

一段相聲,讓馬志明不斷遭受創傷,“以後不再創作新段子”

“津門薈萃”沒有參加成,第二年,馬志明又去參加全國相聲大賽。大賽前,團裡恰好評職稱,搭檔謝天順因為比他第一檔,倆人就此分手。馬志明只能臨時找了山東快書演員李鳳翔捧哏。

比賽前,有人告訴他:你多少意思意思。最後,馬志明得了個“三等獎”,因為他一毛也沒“意思”。如今,已經沒人再記得當年的一等獎、二等獎是什麼。

因為沒讓領導改,馬志明也就和對方結下了樑子。當時,團裡搞改革:不上臺演出不給發工資。因為和謝天順分手,馬志明沒有正式搭檔,很少上臺,三年內沒發工資,只能把自家三間屋的院子換成一間屋的小院過活。謝天順,團裡卻是照樣養著。

在當年的《個人總結提綱》裡,馬志明寫道:因為《糾紛》,團領導整人拆對,給我定出政策:三年不發工資,《糾紛》稿費只給一半。吸取教訓,本人以後不再創作新段子。

一段相聲,讓馬志明不斷遭受創傷,“以後不再創作新段子”

團裡的事情完了,沒想到《糾紛》中的一句“我叫丁文元”“天拖的”“保全工”,又讓馬志明冒上了“傾家蕩產”的風險。

一次在大連演出,李鳳翔臨時捧哏,本子裡本來只是說“天拖”的,結果臨場來了句“嗯!天津拖拉機廠”。那會兒正好趕上天津拖拉機廠業務下滑、銷量下降。藉此,拖拉機廠認為《糾紛》給廠子形象帶來損害,向法院申請判令馬志明賠償損失。而法院呢,竟然也受理了。拖拉機廠上訴的同時,請了律師,同時在媒體上大造輿論。

這一鬧,電視臺、電臺不敢再播《糾紛》,馬志明也不敢再演《糾紛》,無論觀眾如何要求。按照拖拉機廠的上訴,馬志明一個月不到一百塊的工資,賠一輩子可能都賠不完。

最後,很少向領導開口的馬三立,在一個場合找到了當時天津市的領導,事情才得以解決。

一段《糾紛》,給馬志明本就受盡折磨的身心再一次帶來傷害,讓他本來已經謹小慎微的內心更加心灰意冷。

一段相聲,讓馬志明不斷遭受創傷,“以後不再創作新段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