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不是一句空洞的道理,而是源自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真实故事,是说父母如果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就要为她的长远做考虑。

红楼梦里,关系错综复杂,在这错综复杂的关系里,有若干个小家庭,他们也在上演着自己的“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故事。

红楼梦: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林如海和林黛玉

林如海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

贾敏去世后,贾母将对女儿的思念转为对林黛玉的关爱,派人过来接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是林如海的孤女,按理说林如海肯定是舍不得让自己的女儿远离自己的,但是为了林黛玉的将来考虑,林如海还是将林黛玉送走了。

为什么说林如海送走林黛玉是为她的将来打算呢?

在古代,女子到了婚假年龄时,男方家庭特别重视姑娘有没有家教,这个家教主要指亲母的教导,毕竟古代社会因为礼教问题,父女见面是不频繁且很多话是不好说的,于是教育姑娘的责任主要是落在母亲身上。

贾敏既然已经去世了,林如海又打定主意不愿意续室,那强留林黛玉在家就会导致林黛玉在家教方面有所欠缺。假如将林黛玉送到贾府由贾母教养,自然是能把这一块补上,且林黛玉自幼多病,无亲兄弟姐妹,如果和表姐妹们住在一起,也能够更快乐成长。

红楼梦: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秦业和秦钟

秦业虽然出身寒素,却非常不愿意委屈了秦钟的教育。秦钟在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的时候,秦钟曾经表述自己的父亲是有为自己请家庭教师的。秦业官职不高,俸禄有限,却将坚持让秦钟接受优等教育,正是为了秦钟的将来考虑。

到了后面,秦钟的家庭教师病故了,秦业有了更大胆的想法,想把秦钟送到贾府的学堂,毕竟贾府的师资教育是很优质的,对此秦业还做了周密计划。

秦可卿不是刚嫁进贾府,但是为什么贾宝玉才知道她有个弟弟呢?其实主要是那个时候秦钟的老师病故,秦业让秦钟多在宁国府晃晃眼,好让秦可卿有机会帮忙举荐,只是没想到后面是贾宝玉帮了大忙。

贾宝玉就是贾府的小祖宗,只要他出面的事情,自然是没有差的,贾母答应下来后,秦业为了儿子不被人看扁了去,就筹了二十四两银子亲自带秦钟去应酬。

在秦钟进贾府学堂的前后,秦业只在后面出见面礼的时候出现,但是整件事情他才是幕后主使,之所以这么做,只是为了让秦钟接受很好的教育,以后能有个更好的前途。

红楼梦: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林之孝和林红玉

林红玉就是贾宝玉屋里面想上位却被碧痕、晴雯等人截胡,后面不得已攀了高枝投奔了王熙凤的那位。

最开始看碧痕和晴雯那么肆无忌惮地挤兑林红玉,总以为她是个小人物,直到后面李纨跟王熙凤说她是管家林之孝的女儿,才知道原来这个丫鬟的背景可真不简单。

但是这么有背景的丫鬟,在大观园还没有投入使用的时候不过是在里面看着屋子,在贾宝玉住进怡红院后做一些洒扫的工作,连三等丫鬟都算不上。

林之孝这么有权力,为什么不帮自己的女儿安排一个好一点的工作呢?比如林之孝家的一直在抱王熙凤大腿,为什么不把她安排到王熙凤身边呢?

其实,一个丫鬟在贾府里要想出人头地,要么是去伺候贾母、王夫人这些贵妇,要么是去伺候贾琏、贾宝玉这些少爷。但是贾府的那些贵妇,哪一个是好惹的,都是面善心不善,一个不小心,下场都不知道会怎么样。要是将她安排到贾琏身边,王熙凤会放过她?

林之孝放任自己的女儿去做些粗使工作,虽然累了点,但是却最大限度地让她淡出别人的视线,避免了祸端。且要知道怡红院的那些粗使丫鬟后面都是可以放出去父母自由挑选女婿的,这个可是求不来的恩惠。所以,你还当林之孝夫妇傻吗?

红楼梦: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柳嫂子和五儿

和林之孝将自己的女儿安排粗使工作不同,柳嫂子是极力想将自己的女儿弄进怡红院,但是却同是为了五儿的长远打算。

正如上面说的那样,怡红院的那些丫鬟,后面到了年纪都可以直接放出去,不需要给赎金,父母届时可以领走自由婚配。且在怡红院当值的最大好处就是活少、钱多、主子好说话。且同是在贾府当丫鬟,怡红院的小丫鬟到哪都比较有底气,比如芳官都敢和赵姨娘叫阵。

柳嫂子正是看准了怡红院的一系列福利,才各种巴结芳官,想将女儿送进去,哪知道后面因此白白断送了五儿的小命。

红楼梦: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上面这些父母,她们自身或许有些不足,但是不能否认她们都算是比较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为孩子的长远打算,不比较一时得失。但是像是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这些人,为人母却总是比较短见。

从贾母教育贾琏、贾宝玉的方式可以看出当年她对贾赦、贾政等人的教育也难有可取之处,而王夫人、薛姨妈这种一味纵容自己的儿子不务正业更是后患无穷,导致贾宝玉和薛蟠都成为了那种惹事且没有担当之人,使得他们的人生发生很多不可逆转的过错。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有远见的父母,更让人钦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