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副總裁馬斌:把握數字化時代發展四大紅利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佈的《數字經濟白皮書(2018)》顯示,2017年全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27.2萬億,佔GDP總量的33%;數字經濟對GDP增長貢獻已達到55%,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

互聯網產品更新迭代提速,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層出不窮。消費者享受發展的紅利,互聯網公司卻時刻感到“如履薄冰”。

在2018北京大學全球金融論壇上,騰訊副總裁馬斌用“未來已來”總結這個不斷變換的時代。

騰訊副總裁馬斌:把握數字化時代發展四大紅利

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深度融合

馬斌表示,互聯網的要素是連接。通過建立線上、線下之間的連接,互聯網依次實現導流、沉澱與變現。目前,互聯網線上流量紅利正在逐步消失,各家企業陸續盯上線下這塊大蛋糕。

微信小程序就是這樣一個線下走到線上的例子。在做小程序前,線下流量紅利已處於較高水平。線下走到線上的過程,也就是小程序應運而生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小程序取代了手機APP,免去了適應不同平臺與更新升級的麻煩。許多傳統零售商與線下門店,都將小程序作為連接線上的唯一入口。

現在,微信公眾號數量已超過2600萬,小程序數量超過100萬,有150萬的開發者在做小程序。微信生態正在成為新的流量窪地吸引各路玩家進入。

“本質就是在數據世界做遷移,而且是免費遷移。免費就有了用戶,有用戶就有流量”,馬斌說。

數字化時代所代表的未來已來,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深度融合,行業的邊界被打破,各行各業正在重新連接。很多顛覆性的創新都是跨界產生的,尤其是當產業發生整合的時候,傳統行業的格局洗牌會越來越快。一旦實現跨界,就有可能產生超級物種。共享單車的出現影響了美團的外賣訂單,就是一種人們未能預料到的跨界。

“每一個行業發展的邊界在哪裡?實現真正發展的驅動力在哪裡?這是我們所有創新者、創業者都要思考的。打敗我們的也許不是行業對手,而是跨界競爭對手。”馬斌說。

“中國已佔據移動互聯的全球制高點,”馬斌認為,“移動互聯走入2018年,紅利正在消失。2021年開始將進入萬物互聯、萬物智聯的時代。”

下一波紅利在哪裡?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發展數字經濟、共享經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互聯網技術與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深度融合,不斷創新服務模式及產業形態,重構傳統產業領域,將為數字經濟提供動力,推動中國數字經濟進入快車道。

對於企業發展來說,重要的是踩準時代的節拍,找到下一波紅利。2011年是互聯網爆發式成長期。微博、微信、滴滴等進入市場收割了紅利;現在上市的美團、小米、映客等,都是在當年就種下了種子。

在今天的時代背景下,馬斌看到了四個紅利。

趨勢紅利。改革開放帶來新的機遇,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口紅利存續。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升,帶來從“吃得飽,穿得暖”走向“吃得好,玩得好”的需求紅利。

連接紅利。社會通過科技、媒介、人文的驅動不斷進步,推動關係、安全、信用、文化的構建。線上、線下深度融合,“雲、管、端”的打通成為大勢所趨。

數據紅利。“萬物互聯”使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全部數字化,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商業與社會形態被重構,數據成為關鍵資源能力。

AI紅利。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的發展,未來產品一定要懂人、擬人,下一步代替人、超越人,人工智能就在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在成長過程當中,深度連接用戶的需求,數據紅利、AI紅利就可以發展起來。”馬斌總結說。時代紅利下,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都將被重構,傳統企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重構後需要關注技術潮流的週期。

“產業週期需要5-10年的時間,不是今天投入,明天就產出。要抓住規則,同時做好預期規劃。”馬斌提出,“公司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時機。進早了你就是先烈,進晚了沒機會了。”

此外,馬斌認為互聯網最核心的地方在於放大了人性。人是傲慢的、懶惰的、貪婪的,就有了不同的互聯網產品。千人千面,最重要的是年輕一代的想法。“90後知道的網站(bilibili)上市了,00後已經成長起來了。把握住年輕人的想法,就把握住了未來的發展方向。”馬斌說。

QQ就是體現年輕人想法的一個例子。很多人覺得微信出現後,QQ就不行了,沒想到00後還在用QQ。“這是因為他們不想和自己的父母用同一款社交軟件,”馬斌解釋說,“年輕人有自己的語言體系,如果我們不瞭解,就沒有辦法與他溝通。”

左手數據,右手安全

互聯網的爆發式增長,同時帶來的還有安全問題。Ponemon Institute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企業遭受網絡攻擊總量較去年增長15%,嚴重性增加了23%。數字時代發展越快、發展內容越多,對安全的要求也就越高,互聯網服務企業與傳統企業觸網的“安全保障體系”都面臨嚴峻考驗。

以近期熱議的互聯網金融為例,馬斌認為,儘管普惠金融代表了未來發展方向。但互聯網金融來得太快,民眾普遍缺乏安全意識,移動支付及WiFi等入口缺乏統一的安全技術規範,安全數據及技術割裂,產業鏈合作的基礎薄弱,都會導致亂象與便利相伴而生。近年來,非法集資案件數量持續高位攀升,涉案金額超千億,且每年環比上漲。

“在發展的過程中,一定會有不良分子利用發展過程中的漏洞施加破壞,這就需要監管機構、企業和用戶個人聯動,通過技術手段共同化解數字化時代下的安全難題。”馬斌說。

馬斌認為,要做到對數字安全“毒瘤”的精準打擊,政府需要“打早”“打小”,將漏洞和危機扼殺在萌芽階段,進行實時監管、跨地域監管,真正夯實數字安全的根基。“開放、共享、合作,已經成為網絡安全空間新形勢下的共識。一家企業能力很有限,只有依靠各方面力量,在成長的路上攜手同行、一起努力,才會取得更好的成果。”馬斌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