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生阴长,阳杀阴藏”与“阳化气,阴成形”的应用

前文就此段经文的前后两部分各自解析了一下,现在把前后两部分合起来看就会发现,经文揭示出了阴阳的本质问题,或者说经文背后的深刻内涵正是阴阳的根本秘密所在,下面就一点点把它揭开。在讲河图洛书的时候已经谈到了阴阳的不同关系、在这里借着这个题目还要详细地讲一下阴阳的双重性。

在我们读《黄帝内经》的时候最容易搞混的就是阴阳问题,也是《黄帝内经》中所谓诸多矛盾的问题,这是因为阴阳有双重性,所谓阴阳的双重性,是指阴阳有时间性、空间性两种不同的情况,时间性是指具有阴阳关系的两个事物是按照时间顺序的变化而变化的,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例如,春夏秋冬四季。空间性是指具有阴阳关系的两个事物是在特定的空间中彼此相互对峙;阴阳的时间性是由于日月的运动形成的,阴阳的空间性是由于天地的阴阳相互对峙所形成的;时间的连续性主事物的彼此相生,空间的对峙性主事物之间的相克。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与“阳化气,阴成形”的应用

换句话说,阴阳的时间性为相承,以四季为例,四季相承的关系是生长收藏,这也是阳气的相承关系,而阴精的相承关系是收藏生长,前一方帮助后一方生长或者收藏;阴阳的空间性为相克,以五味为例,五味存在自己固定的空间中,彼此之间的阴阳关系为相克,一方防止另一方太过;相承表现为“阳化气,阴成形”,相克则表现为“阳生阴长,阳系阴藏”。

人体自身有其修复功能,当一个脏腑失衡时,其他脏腑马上调整阴阳状态,以求适应这个失衡的脏腑特性,从而能达到一个新的平衡,人体这种自我调节的功能就是由阴阳之间这种既相承又相克的作用来达到的。例如,当一个人情绪抑郁而成肝气郁滞的症候,肝郁则克脾,脾虚则消耗,使其功能减弱,这时候如果心肺肾的功能正常,三脏的功能马上自然减弱,以适应肝郁脾虚之证,从而达到一个新的平衡,以防止恶性循环的发生。因此一般情况下,如果只是情绪抑郁而引起的脾胃失和,虽然五脏有着生克关系,但也不会马上出现像多米骨牌效应那样的恶性循环。这就是“阳生阴长,阳系阴藏”的作用结果。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与“阳化气,阴成形”的应用

阳化气,阴成形”是阴阳运动变化的最终结果,就人体上下来说,上为阳,清气在上;下为阴,浊阴在下。就人体九窍来看,七窍在上主空,二阴窍在下主实。就人体五脏来说,心藏神、肺藏气在上为无形,肝藏血、肾藏精在下为有形。如果阴阳反作,就会出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嗔胀”的病理结果。

这样的理论可以用来帮助诊断疾病,上虚下实为常态,易经用“益卦”来表示,上实下虚则为病态,易经用“损卦”来表示。可以判断治疗效果,恢复常态则上清下浊,治疗无效则表现上浊下清。

总之,阴阳有时间性与空间性的不同,时间性代表阴阳彼此之间的连续性,其变化特点为相生,表现为“阳化气,阴成形”;空间性代表阴阳彼此之间的对峙性,其变化特点为相克,表现为“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与“阳化气,阴成形”的应用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与“阳化气,阴成形”的应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