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叔经过几十道工序,才制作出完整的牛鞭

在滕州木石镇有个村叫落凤山村,过去在光绪年间这里的牛皮具行业曾经盛极一时。

王学志是落凤山牛皮具、牛蜡制作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

山东大叔经过几十道工序,才制作出完整的牛鞭

“早在光绪年间,王学志的祖先就开始制作牛鞭等牛皮具,王学志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帮忙,放学回家就跟着父亲刮皮子,时间长了也就慢慢学会了。高中毕业之后,我就跟着父亲去赶集,做鞭笼头这些个皮具。”

山东大叔经过几十道工序,才制作出完整的牛鞭

老手艺做好皮具

时至今日,王学志仍然沿袭着牛皮具古老原始的制作方式,仅是一根牛皮鞭,就要经过将牛皮发汗、泡制、脚踩、手揉等方式鞣制牛皮,再采用编、刻、拧、打磨、阴干等几十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

山东大叔经过几十道工序,才制作出完整的牛鞭

“皮具制作以黄牛皮为原料,分为生皮、熟皮两种,然后按不同的用途分类制成,整个生产过程有几十道工序。”

山东大叔经过几十道工序,才制作出完整的牛鞭

四五十斤的牛皮经过简单清洗之后,就要开始刮去表皮残留的皮肉了,牛皮带着毛又脏又臭,十分考验人的耐力和功力。“刮皮主要是为了把皮子里的脏水挤掉,把余附肉去掉,这只是刮皮中的第一遍,后面还要刮好几遍。现在很多人嫌皮匠又脏又累,都不想干这一行......”王学明一边说着,一边感叹道。

山东大叔经过几十道工序,才制作出完整的牛鞭

牛皮刮完之后,还要放在石灰缸中沤制一星期,经过风吹日晒的历练变成硬脆的白皮饼之后,才可以做皮鞭、弓弦、皮绠等。

“全凭经验手感”

传统土灶用麦秸烧开了水,加热皮硝水,就要开始做熟皮了,滚烫的皮硝水不断浇泼牛皮,让牛皮恢复原来的柔软,拧干其中的水分之后,再在铁制大锅中加入豆油、皮硝,加温后放入拧干水后的皮子,用手繁复搓揉牛皮,让油均匀充分地浸入皮子,牛皮的熟制过程中,全靠手艺人的手感,生了不行,过了也不行。

山东大叔经过几十道工序,才制作出完整的牛鞭

“当摸着不发粘了,比较力了,这就是皮子把油喝进去了,这皮子才算是做好了。”之前还是臭烘烘的皮子,在浸入了豆油之后,不仅更有韧性弹力,而且还有一股豆香味。

“掌握这个火候关键在皮,这个得凭手感,用眼看,感觉这个皮喝油喝多少,温度多少了,这些都得靠自己的手感来感觉温度。太凉了油喝不进去,太热了就把皮子烫坏了。”只有经过这样熟制后的皮子出锅晾干后,才可以做皮鞭、马笼头之类的牛皮具。

要将这门手艺继续传下去!

一根皮鞭子看着简单,里面却由许多部分组成,鞭竿是半成品,鞭杆一端缠的细绳叫皮弦,这缠鞭杆的皮弦就很有讲究,需要一整张牛皮割成粗细均匀的皮条,中间不能断,这很考验手艺人的技艺。

山东大叔经过几十道工序,才制作出完整的牛鞭

“这个和一定要割匀,随着刀子变化,薄皮的时候割宽,厚皮的时候割窄,让它达到粗细要一致,这样做出来的弓弦才能标准,而且也不浪费料。”说话间的工夫,只见王学志手气刀落,眨眼间一条粗细均匀的皮条已经散落在地。

山东大叔经过几十道工序,才制作出完整的牛鞭

但是王学志却实在不忍丢下这门传承了200多年技艺,“一定要创新,不能一直走老路子!”如今的落凤山皮匠铺不仅有僵而润、硬而韧的牛筋鞭子,还涵盖皮鞭、笼头、皮綆、弓弦、鼓皮、牛筋腰带、裘皮、皮革家具等传统皮具。

山东大叔经过几十道工序,才制作出完整的牛鞭

现在在王学志的影响下,儿子王克明也走上皮具制作的这条手艺人的路,“现在皮具已经成为我们家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很有责任把它传承下去”,提起自己家族这门传承了200多年的手艺,王克明自豪且坚定地说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