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華春瑩嘲諷後 紐約時報來了個“高能”迴應

原標題:紐約時報被華春瑩嘲諷後,發了這麼篇文章

Emmmm。。。。《紐約時報》自己來寫華姐姐警告自己做假新聞,真是充滿了一種奇妙的感覺。

前兩天,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安利”華為手機的事兒引起了不少關注,還被網友們戲稱為“史上最強廣告”。


被華春瑩嘲諷後 紐約時報來了個“高能”回應


畢竟……這種咖位的廣告,可不是說有就有的 (華為啥時候把外交部的廣告費結一下?)


被華春瑩嘲諷後 紐約時報來了個“高能”回應


被華春瑩嘲諷後 紐約時報來了個“高能”回應


對於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主頁君再把事情簡單介紹一下:前幾天,《紐約時報》刊登文章,說中國和俄羅斯在竊聽特朗普的手機。


被華春瑩嘲諷後 紐約時報來了個“高能”回應


被華春瑩嘲諷後 紐約時報來了個“高能”回應


在咱上週的一次外交部媒體例會上,就有美國記者問了這事兒。

結果被華姐姐懟了回去:《紐約時報》是要角逐奧斯卡最佳劇本獎嗎?特朗普覺得用iPhone怕被竊聽,可以用華為啊~ 並且,如果真要這麼擔驚受怕,不如什麼現代通訊設備都別用了吧?


被華春瑩嘲諷後 紐約時報來了個“高能”回應


被華春瑩嘲諷後 紐約時報來了個“高能”回應

▲飛鴿傳書瞭解一下

就這樣,華姐姐的“懟人三部曲”在網上火了,還引起了……《紐約時報》的注意,不甘寂寞的《紐約時報》立馬刊登了這樣一篇——


被華春瑩嘲諷後 紐約時報來了個“高能”回應

▲中國回應竊聽特朗普手機報道:可以改用華為 (via New York Times) (標題翻譯via紐約時報中文網)

今天的麥大叔課堂,咱們就一起來圍觀下這篇挺高能的文章~


被華春瑩嘲諷後 紐約時報來了個“高能”回應


首先,文章概括了華姐姐的“懟人”——

(以下中文部分via紐約時報中文網;生詞采用美式音標)

A spokeswoman for China’s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Hua Chunying, suggested that “some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were competing for “the Academy Award for Best Original Screenplay,” and even used a familiar Trump trope, warning the newspaper that it risked being called “fake news。”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美方有些人”真的是想角逐“奧斯卡最佳劇本獎”,並且甚至使用了一個特朗普愛用的比喻,警告時報這麼做有被稱為“假新聞”的風險。

“If they are very worried about iPhones being tapped, they can use Huawei,” she said。

“如果很擔心蘋果手機被竊聽的話,可以改用華為手機,”她說。

She went on to warn that the most secure way to avoid telephone intercepts was not to use “any modern communication devices。”

她還警告,想避免電話遭到竊聽的最安全方法,是不要使用“任何現代通訊設備”。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外交部

trope /trop/: 比喻,修辭

risk doing。。。: 冒著……的風險

intercept /,ɪntɚ‘sɛpt/: 攔截,竊聽

Emmmm。。。。《紐約時報》自己來寫華姐姐警告自己做假新聞,真是充滿了一種奇妙的感覺


被華春瑩嘲諷後 紐約時報來了個“高能”回應


接著,《紐約時報》充分展現了他們的腦補與自嗨能力——

Almost certainly prepared for questions about the matter, Ms。 Hua seemed to be enjoying the opportunity to discuss the article’s details。

幾乎可以肯定,華春瑩為相關問題做了準備,她似乎很享受這個能討論該文細節的機會。

She even offered a plug for a Chinese competitor of the iPhones that Mr。 Trump favors — to the apparent dismay of his security advisers。

她甚至給了iPhone的中國競爭對手一個曝光機會。儘管安全顧問們明顯不贊成,但特朗普愛用iPhone。

plug /plʌɡ/: 原意指“插頭”,即插上之後就能充電。引申為提供了機會。

dismay /dɪs‘me/: 沮喪、灰心

不是很明白作者在陰陽怪氣個啥——作為外交部發言人,為發佈會做準備不是理所當然的嗎?難道還提個二兩小酒就上?


被華春瑩嘲諷後 紐約時報來了個“高能”回應


至於“享不享受”……拜託,你們國家的記者既然提問了,人家履行職責回答你的問題怎麼了?還寫什麼“她似乎很享受”——這是一家自稱嚴肅大報會用的語氣嗎?

接下來,《紐約時報》的迷之腦補又開始了……

Ms。 Hua’s remarks, 。。。quickly flashed as alerts by Chinese news organizations that until then had not reported on what would in China otherwise amount to a highly classified operation to eavesdrop on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華春瑩……的回應立刻被中國的新聞媒體推送了出去,但在此之前,這些媒體一般情況下對於竊聽美國總統這種高度機密行動是不敢進行報道的。

flash: 閃光、反射。這裡指經過媒體報道後“閃出了火花”,產生了轟動。

eavesdrop /‘ivzdrɑp/ on。。。: 竊聽……

這個句子很長,也非常繞。

言下之意是:像竊聽特朗普這樣的高級機密行動(a highly classified operation), 之前一直都沒有被報道過(had not reported),直到這次華姐姐懟人了,才(until then)被國內的新聞媒體報道。

好吧……這個“自嗨式腦補”的欲加之罪,還真是很有意思了。


被華春瑩嘲諷後 紐約時報來了個“高能”回應


至於這篇文章的結尾,那也是相當有意思。

因為它提到了……俺們《環球時報》提到的方式還很清奇——

The Global Times, an outspoken state-run newspaper, described Ms。 Hua’s response as that of a sorceress able to wield godlike magic。

直言不諱的官方報紙《環球時報》將華春瑩的回應描述為能夠施展神力的術士。

“Hua Chunying fired three shots,” the newspaper said in Chinese。 “Every shot was more lethal than the former one。”

“華春瑩連開三槍,”該報中文版說道。“而且一槍比一槍有殺傷力”。

outspoken /aʊt‘spokən/: 坦率的,直言不諱的

sorceress /‘sɔrsərəs/: 女巫、女魔法師

wield /wild/: 使用

godlike: 上帝般的、如神一樣的

lethal /‘liθl/: 致命的

“華春瑩接下來‘連開三槍’,一槍比一槍有殺傷力”——這句原話,咱們中文版的報紙上是有的。

但是把華姐姐的回應形容成擁有“神一樣的致命魔法力”的“魔法師”,Emmmm。。。。這樣清奇的比喻,倒是《紐約時報》自己強行加上去的。

可能魔法故事看多了吧?


被華春瑩嘲諷後 紐約時報來了個“高能”回應


先是捕風捉影、炮製假新聞;被懟之後又用各種添油加醋、寫新聞報道彷彿在寫小說、毫無半點專業性……

感覺這屆《紐約時報》不太行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