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宋書》得與失,編修起始,你讀過嗎?

宋史的編修其實在元嘉年間就已經開始了,由當時著名的思想家和何承天草草的立了紀傳,編寫了天文和律歷這兩個志。此後,又安排了許多人參與編寫,唯一遺憾的就是他們任職的時間都十分短暫,以至於史書的編寫經常陷入無奈局面。到了大明年間,徐愛做了我們現在所說的“主編”,善於參考前人經驗,將前人所留之物編為“國史”,上從劉裕真正掌權開始,下到大明時結束。但徐爰也是一個坎坷之人,不僅便被撤退了,這一“國史”的修編再一次停滯了。南齊時沈約著手開始修編,最終成書完成紀傳七十卷,但是後面的宋書八志是後續成的。

略談《宋書》得與失,編修起始,你讀過嗎?

因而我們可以說沈約所成之書是立足於前人上完成的,雖然最後成書人是他,但是他所做的貢獻可以說是屈指可數,紀傳部分是科學家何承天,如果說開國是開國功臣的話,那開書可以說是開書功臣了,可以說是打好了地基,到了徐愛的時候,基本上是房子蓋成了形,所以說沈約的工作很簡單,就是把房子裝飾一下,使其看起來精緻一點就可以了。同時沈約是太子的門客,相傳每當太子召見時,兩人常常暢談很久,由此推之,他的編做時間很少,也可以說他是一個濟濟於名利的人,有了前人的經驗,他就“偷懶”了。

略談《宋書》得與失,編修起始,你讀過嗎?

對於前人不是參考,而是照搬,而且毫不修飾,同時存在例子缺乏歷史考證、敘述邏輯有誤、前後矛盾等許多低級錯誤。種種現象表明,這本書最後的成書十分的粗糙,又敷衍的成分存在,水分極其大。但是評價一個人要從歷史出發,沈約的這本書還是受到了皇帝表揚,一定程度上還是有可取之處的。比如從這本書我們可以發現沈約的書從一開始還是很詳細的,雖說是虎頭蛇尾的,但是造成這一局面的還是現實,沒有機遇和耐心,是這本書所處的時代侷限。

略談《宋書》得與失,編修起始,你讀過嗎?

有好有壞,利弊兼收。沈約雖出身豪門,但是對於歷史上所有的門閥制度還是毫不避諱,進行了詳細的描寫,對黑暗社會進行了狠狠地描寫,將其黑幕暴露於陽光之下,但是也存在明顯的階級性。但是宋書有一定的史料價值,可以作為後人的參考,詳細介紹了前代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情況,提供了許多地主的研究。此外,也談到了這一時期文學的發展和演變,以及沈約自己關於文化發展的主張,是重要的文學資料之一。在處理夷蠻問題上不偏不倚,作出了正確的評判。其中的一些記載也是很可取,對於科學發明這一方面作了普及和記載,使得一些發明的以言傳。同時也對人口進行了普查,利於統治。

略談《宋書》得與失,編修起始,你讀過嗎?

宋書在歷史裡輾轉中,也有不少丟失的,也有遭人破壞的。因而,我們對於我們現在所存有的史書應該更加的珍惜和愛護,熟讀內容,對其發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