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們在海底種珊瑚

作為著名的旅遊目的地,北海市潿洲島以絢麗多姿的珊瑚礁、海蝕、海積、熔岩等景觀成為驢友心目中的“蓬萊仙島”。潿洲島由火山噴發而成,是中國最大、最年輕的火山島。這片造就了潿洲島的火山岩,也成就了北部灣最北部的一大片珊瑚礁。

潿洲島,被學者們稱為珊瑚最北方的“伊甸園”

看,他們在海底種珊瑚

潿洲島珊瑚礁是廣西沿海唯一的珊瑚礁群,分佈面積為2855公頃,已探明的珊瑚分屬26個屬科43個種類。珊瑚礁擁有無可替代的生態功能,具有防浪護岸、減輕海浪侵蝕的作用,是不可多得的海洋自然資源。但是,生活垃圾、遊船觀光、潛水活動、摸螺捕魚、採賣珊瑚、海域汙染等諸多人類行為和氣候變化嚴重影響著珊瑚的生存。

據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的調查,2001年潿洲島活珊瑚覆蓋度為80%,到了2016年僅為10%。

2004年,北海市成立了國內首個以珊瑚礁生態為監測和研究對象的海洋生態站。

2013年開始,建設總面積達2512.92公頃的潿洲島珊瑚礁國家級海洋公園。

2016年10月,北海市正式啟動珊瑚礁生態恢復示範工程,我市海洋生態環境由此進入全方位保護階段。

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珊瑚礁研究團隊負責人王欣博士和他的團隊一直從事北部灣珊瑚的研究和保護工作。12月22日,王欣和同事們乘坐快艇,前往潿洲島東部海域投放珊瑚人工礁,935記者也一同前往,下面就讓我們通過記者發回的現場圖片及視頻來了解王欣他們在海底是怎樣“種”珊瑚的。

看,他們在海底種珊瑚

這就是出海作業的快艇

當天的工作分為兩部分:先從近海把珊瑚苗圃撈上來,然後再到距離海岸大約2海里的投礁區,把用鋼筋、不鏽鋼做的人工礁投放到水深8米的海底,並架設、固定好它們。

看,他們在海底種珊瑚

王欣接受北海電臺記者的採訪


王欣介紹:

“珊瑚苗圃就像我們陸地上的苗圃。我們採了種子、採了枝條,放到苗圃裡培育長大,然後我們再把下一代進行移植,這樣就可以有效地避免破壞母體珊瑚。

看,他們在海底種珊瑚

看,他們在海底種珊瑚

正在培育的珊瑚苗圃


珊瑚個體都是從珊瑚母體上採下來的,肯定會對母體有影響,所以我們儘量在大的風暴潮或者颱風過後,再去撿一些被風浪折斷的枝條。收集了之後,我們再把它們分解成小的個體,然後把這些個體固定在苗圃上。在苗圃上長大後,我們再把這些個體作為母體,再進行移植,放到人工礁上面。

看,他們在海底種珊瑚

從海底撈上來的珊瑚苗圃,潿洲島珊瑚礁研究團隊定期觀察它們的生長情況。

在我們剛剛上船的位置,海底就有差不多一百多個苗圃,我們已經培育了將近兩年時間。有的珊瑚個體已經長大了二十幾倍,已經可以作為一個母體,移植到珊瑚人工礁上。等到這些珊瑚個體長大後就在自然海域裡生長起來了,那就說明我們已經把這片海域的珊瑚恢復起來了。”

種珊瑚像種樹,要育種栽苗

王欣和他的團隊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大塊的有著珊瑚活體的珊瑚礁掰成小塊,分別粘在一個個小盆裡,像植物的小盆栽一樣。

看,他們在海底種珊瑚

珊瑚“小盆栽”

看,他們在海底種珊瑚

珊瑚“小盆栽”

看,他們在海底種珊瑚

珊瑚“小盆栽”

這樣的小盆栽,被放進盛有海水的水箱裡,等到天氣好了,再被帶進大海里,固定在早已放置好的苗圃上。接下來就是觀察和收穫了。


看,他們在海底種珊瑚

把苗圃固定在海底

看,他們在海底種珊瑚

在苗圃上固定珊瑚幼苗

珊瑚蟲不是動物嗎?為什麼不考慮讓它們自然繁殖呢?

這個問題提得好!其實王欣他們還研究了另一種繁殖方法。

用珊瑚剪枝做苗圃是無性繁殖,近似克隆,培育的幼體跟母體的基因完全一樣,它們之間會近親繁殖,造成遺傳多樣性的降低。所以王欣還做了一些有性繁殖的研究,他採用原位珊瑚卵收集並孵化附著的方法,在有珊瑚分佈的海域表面佈設收集裝置,將珊瑚卵彙集到網箱內,網箱內有附著材料,等珊瑚卵附著固定後再移植到珊瑚苗圃培育長大。


看,他們在海底種珊瑚

收集珊瑚卵的網箱

在潿洲島珊瑚卵孵化培育基地我們看到,一個個珊瑚缸裡,形狀各異的珊瑚在燈光的照耀下顯得五彩斑斕。

看,他們在海底種珊瑚

看,他們在海底種珊瑚

看,他們在海底種珊瑚

當天的重頭戲:投放人工礁

王欣和4名潛水員帶著10個直徑1.5米、高1.2米的半球型金屬礁,也就是珊瑚人工礁,去到距離海岸大約2海里的投礁區,投放到水深8米的海底,並架設、固定好它們。

看,他們在海底種珊瑚

這是最後一批投放的珊瑚人工礁,是潿洲島珊瑚礁生態恢復工程關鍵的一步。

看,他們在海底種珊瑚

原來,主要是用人工礁來進行珊瑚的移植恢復工作。半球形的金屬礁裡面有很多的孔隙,它可以起到一個聚集魚類等其他生物的功能,可以快速地構建一個水下珊瑚礁的三維生態系統。

看,他們在海底種珊瑚

潛水員安裝人工礁

這次投放的10個金屬礁,每個可以移植50到100個珊瑚個體,像這樣的人工礁之前已經投放了175個。


看,他們在海底種珊瑚

在人工礁上安家的珊瑚

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珊瑚礁研究團隊針對潿洲島珊瑚礁的現狀,從2010年開始,採取了珊瑚苗圃培育和人工礁恢復相結合的無性繁殖方法,以及原位收集珊瑚礁卵並孵化附著的有性繁殖方法來進行珊瑚礁生態恢復工作。到目前為止,王欣和他的團隊已經在潿洲島投放安裝了200個珊瑚苗圃,培育珊瑚幼體20000個,恢復了8公頃海域的珊瑚礁。

但是,無論研究者們怎樣幫助珊瑚,最終決定珊瑚命運的,還是潿洲島海域的環境,這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努力,需要我們每個人從點滴做起,自覺保護珊瑚,保護海洋環境。

來源:北海電臺記者:吳小琳、唐立鵬、楊紅夷、龍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