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在作品中怀念金庸和他的江湖

10月30日晚,人民日报援引香港明报的消息称,笔名为“金庸”的一代武侠小说泰斗查良镛在港逝世,享年94岁。

让我们在作品中怀念金庸和他的江湖

金庸从1955年开始创作小说,至1972年封笔,总共写了14部武侠小说。全中国的70后、80后,基本上都能背下这14部武侠小说的名字,因为它们连起来是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让我们在作品中怀念金庸和他的江湖

金庸先生自1956年发布处女作《书剑恩仇录》,到1970年《越女剑》封笔止,金庸一共写有十五部武侠小说。(其中十二部长篇,三部中短篇)。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的领袖、“盟主“。可以说,自古至今武侠小说作家成就无出其右者。其作品可以傲然立于文学殿堂,堪与任何中外经典作品相媲美。

金庸小说年表:

《书剑恩仇录》 1955年 又名《书剑江山》

《碧血剑》 1956年

《射雕英雄传》 1957年—1959年 又名(大漠英雄传)

《雪山飞狐》 1959年

《神雕侠侣》 1959年—1961年

《飞狐外传》 1960年—1961年

《白马啸西风》 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倚天屠龙记》 1961年

《鸳鸯刀》 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连城诀》 1963年,又名《素心剑》

《天龙八部》 1963年—1966年

《侠客行》 1965年

《笑傲江湖》 1967年

《鹿鼎记》 1969年—1972年

《越女剑》 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

金庸的全部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以《书剑恩仇录》、《碧血剑》为第一期,比较注重历史;第二期包括《射雕英雄传》、《雪山飞狐》等属传统武侠小说,主人公忧国忧民、是行侠江湖的大侠;以《神雕侠侣》作为过渡,从《倚天屠龙记》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为第三期,借江湖写人间世,受道家、佛家影响极大,最终创出“无侠”的《鹿鼎记》。

金庸的作品博大精深,情节曲折精彩,引人入胜。他巧妙的将武侠与历史结合起来,将虚构的主人公放置于真实的历史背景中,演绎出一幕幕似真似幻的传奇正剧、喜剧和悲剧。

名次 书名 按创作时间

1. 《鹿鼎记》 《书剑恩仇录》

2. 《天龙八部》 《碧血剑》

3. 《笑傲江湖》 《射雕英雄传》

4. 《神雕侠侣》 《神雕侠侣》

5. 《倚天屠龙记》 《雪山飞狐》

6. 《射雕英雄传》 《鸳鸯刀》

7. 《雪山飞狐》 《白马啸西风》

8. 《书剑恩仇录》 《飞狐外传》

9. 《连城诀》 《倚天屠龙记》

10. 《侠客行》 《连城诀》

11. 《飞狐外传》 《天龙八部》

12. 《碧血剑》 《笑傲江湖》

13. 《鸳鸯刀》 《侠客行》

14. 《白马啸西风》 《鹿鼎记》

在这里,按创作顺序逐一点评每部小说。

让我们在作品中怀念金庸和他的江湖

1. 《书剑恩仇录》:群体形象,个体较弱。写人物沿袭旧武侠小说的传统手法,全书缺少一个震撼人心的大英雄,主角陈家洛是个失败的形象,像宋江。对乾隆一再忍让,甚至把深爱自己的女人当玩物送给乾隆。

让我们在作品中怀念金庸和他的江湖

2. 《碧血剑》:全书采取了一种特异的结构,书中真正的主角是金蛇郎君,一个早已经死了的人,一切活动只在倒述中出现。而另一个摆出来的一本正经的主角袁承志,相形之下黯然失色。在《碧血剑》中金庸向正统的是非观念挑战,金蛇郎君是一个放荡不羁的人物,而金庸肯定了他的个性,将他写的极其动人。

让我们在作品中怀念金庸和他的江湖

3. 《射雕英雄传》:这是金庸作品中广被普遍接受的一部,也是最热的一部。武侠与历史结合不是金庸首创,但是金庸却将其结合的天衣无缝,是金庸成熟的象征,从此奠定了其小说巨匠的地位。

让我们在作品中怀念金庸和他的江湖

4. 《神雕侠侣》:主题是一个“情”字,“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说明金庸的小说除了表现传统武侠小说“忠奸”、“恩仇”的主题以外又有了新的变化;表现了社会与人的本性的不可调和。

让我们在作品中怀念金庸和他的江湖

5. 《雪山飞狐》:通过一连串出自每一个人的口中的倒叙,在极度扑朔迷离的情形下将当年放生的事一步一步加以揭露。主人公不是胡斐,而是倒叙中的胡一刀夫妇。很像日本电影《罗生门》的手法。

让我们在作品中怀念金庸和他的江湖

6. 《鸳鸯刀》:写了四个武功低微的人物:太岳四侠。这是金庸小说中第一次出现喜剧人物,通篇皆有喜剧色彩,但巧合太多,缺乏思想深度,结尾落入大团圆的套路。

让我们在作品中怀念金庸和他的江湖

7. 《白马啸西风》:描写的是尔虞我诈、世情险恶,是《连城诀》的前身,其主题是:“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早达笑弹冠。比传统武侠小说的快意恩仇深刻。”

让我们在作品中怀念金庸和他的江湖

8. 《飞狐外传》:为了要建立《雪山飞狐》已经写完的概念,在《外传》中就多处受到限制,主段放不开,旁枝末节精彩纷呈。完成了一个少年英侠的塑造————既有侠义心肠又有一般人的弱点,是正面人物形象的一次突破。

让我们在作品中怀念金庸和他的江湖

9. 《倚天屠龙记》:气势磅礴、场面壮阔的画卷。人物多姿多彩,主角是明教和武当,超凡不羁、同门情深。不足在于名义上的主角张无忌缺少一种大英雄的光彩。

让我们在作品中怀念金庸和他的江湖

10. 《连城诀》:如果说《神雕侠侣》是一部“情书”,那么《连城诀》则是一部“坏书”。情书写尽天下各色人等的情,坏书写尽天下各色人等的坏。全书基调沉闷、回味苦涩,是武侠小说里的悲惨世界。

让我们在作品中怀念金庸和他的江湖

11. 《天龙八部》:充分显示金庸博大精深的一部武侠小说精品,堪称世界小说的杰作。论故事之离奇曲折,人物之众多,历史背景之广泛,想象力之丰富,在金庸所有其他作品之上,是一部成功的悲喜剧。

让我们在作品中怀念金庸和他的江湖

12. 《笑傲江湖》:是武侠小说中的惊世之作。有忠义的恶人,也有腹黑的正派人士。人物刻画越来越清晰、生动,文笔已达登峰造极。

让我们在作品中怀念金庸和他的江湖

13. 《侠客行》:在表现几个新观念上有突破,其余平平。

让我们在作品中怀念金庸和他的江湖

14. 《鹿鼎记》:不是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应为武侠小说的极品,称的上古今中外第一好小说。反英雄、反传统、反规范、反束缚,宣人性、宣自我、宣独立、宣快乐。做男人要做乔峰,交朋友要交令狐冲,出来混还得是韦小宝。

每一个读者都对金庸的小说有自己的评价。其作品水平其实相差悬殊。总的看来,后期作品好于初期作品,长篇作品好于中期作品。他的几部经典大作皆写于后期。金庸对长篇作品有着惊人的驾驭力,篇幅越长越能显示其本领。结构宏大,想象奇特,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通观金庸的14部小说,我们会发现,按照写作先后顺序,他笔下的主人公从陈家洛、袁承志、郭靖、胡一刀这样的大英雄,到张无忌这样没有主张的历史失败者,再到段誉虽有武功紧要时却用不出来,最后到韦小宝这样一个完全没有武功的小流氓,走了一条英雄到反英雄转变的路程。即从儒之侠---道之侠---佛之侠---无侠的转变。

套用《神雕侠侣》中独孤求败对其武功成长的描述:

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胡一刀,郭靖,胡斐);

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悔恨无已,乃弃之深谷。”(杨过,张无忌);

玄铁重剑,“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段誉,石破天,令狐冲);

“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入无剑胜有剑之境”(韦小宝,虽无武功,却将天下英雄、奸雄尽皆玩弄于股掌之上,当真无剑胜有剑),

金庸创作初期尚不能摆脱传统武侠小说的影响,笔下的大侠是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重然诺,轻生死,名忠义,知大节的大英雄; 创作中期的杨过、张无忌、段誉为情所苦,是具有人类共同弱点的普通人。与普通人不同之处,是他们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多了几份无奈;后期的令狐冲被江湖正派唾弃、迫害,却被魔教中人引为知己,在这里正邪、好坏的界限模糊了,价值评判的标准较之传统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最后,金庸让自己笔下的主人公(韦小宝)完全站在了地上,完全生活在了现实的人世间,甚至是一个有着许多缺点的小人物,是个像我们一样的中国人。

到《笑傲江湖》,金庸完成了从神秘的武侠世界向现实社会回归的心路历程,武侠小说也写到了极致。亢龙有悔,继续写下去难有重大突破,于是金庸写了一部反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创造了一个不会武功的小流氓韦小宝,作为自己武侠小说创作生涯的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