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成都青羊公安:“六進”措施主動融入社區治理

近年來,為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成都市公安局青羊區分局實行“六進”措施主動融入社區治理。

其中“六進”措施具體是指局長政委進社區、“公調對接”進社區、智能安防進社區、警務站點進社區、商居聯盟進社區和鄰里守望進社區。

局長政委進社區

青羊公安分局局長、政委帶頭確定清源社區、商業街社區作為定點聯繫社區,圍繞“三防”建設、周邊治安環境整治等多次到社區調研,現場查找短板漏洞,現場協調解決問題。針對社區居民反映的安防能力不足、無證攤販和黑網吧較多等問題,分局主要領導多次組織協調食藥監、城管、文體、街辦等相關部門聯合開展清查整治,共取締無證餐飲店11家,黑網吧11個,協調新建天網高清攝像頭60個,新增20名安保力量。

目前,清源社區綜合治理聯動平臺和商業街社區“商居聯盟”平臺已成為成都市社區治理的亮點品牌,獲得了廣大群眾的好評。

“公調對接”進社區

青羊公安分局與青羊區司法局聯合印發《關於建立人民調解與治安調解銜接聯動機制的實施方案》,對“公調對接”工作措施、責任分工、運行機制等進行明確,全覆蓋推行“公調對接”。在全區14個派出所全覆蓋建成駐所人民調解室,由各街道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招聘43名律師、社區工作者等組建專職調解員隊伍,司法局負責對調解員的業務培訓和指導,公安派出所負責對調解員的出勤、履職等進行監督管理並提供相應保障。

據瞭解,目前青羊區14個派出所已全部配齊3人以上的專職調解員隊伍,由人民調解員化解的民事糾紛已佔到日常糾紛數的80%。“公調對接”的落實解放了基層警力,也形成隱患發現在基層、矛盾化解在基層、問題解決在基層的良好氛圍。

智能安防進社區

青羊公安分局積極推進“智慧小區”建設試點,在草市街街道“天盛壹中心”等5 個小區,安裝完成具備人口信息自主採集、人像識別、前科人員後臺報警等功能的“智能門禁系統”,兼顧採集信息與智能防範功能,做到“人過留影、車過留牌、卡過留痕”。這種智能安防系統,既能夠利用人像識別、車牌識別技術,實時掌握人員車輛情況,也能夠有效阻止陌生人員車輛隨意進入,還可以對長時間在小區附近滯留、徘徊等人員的可疑情況進行智能發現,對有違法犯罪前科人員及時預警,便於民警和社區安保力量及時應對,大大降低了發案。

據瞭解,草市街街道試點小區在系統運行3個月以來,實現了入室盜竊 “零發案”。

警務站點進社區

青羊公安分局新建了33個社區警務工作站,在全區各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實現100%入駐,推動社區警務全面融入社區工作平臺。依託社區警務工作站,社區民警成為落實“1+3+N”網格化管理模式的牽頭者、組織者,在整合網格群防力量,開展人口管理、治安防範、信息收集等基層基礎工作,以及推進警城、警企、警校、警民聯動等方面發揮了更好作用,讓社區成為維護穩定平安的最前沿陣地。社區居民還可以在警務工作站享受到市內戶口遷移,新生嬰兒入戶,身份證申領、換領、補領,居住證登記等7類十大項服務項目。

目前,青羊公安分局還在逐步為社區警務工作站增添身份證辦理、出入境證件簽註24小時自助服務設備,更加貼心地助力“15分鐘生活服務圈”建設。

商居聯盟進社區

青羊公安分局針對寬窄巷子周邊特色街區住改商後居民反映的噪音擾民、油煙汙染等突出問題,探索建立“商居聯盟”,牽頭與城管、市場監管、交警等部門及商家、居民代表建立“商居聯盟”平臺,並指導商家、居民代表共同簽訂了《商居公約》,群策群力推動解決涉及面廣、關注度高的熱點難點問題。按照《公約》要求,商家主動認領社區圍牆改造、垃圾清理、院落營造等“微項目”;住戶成立志願者隊伍義務開展交通秩序維護、文化院牆保護、街面保潔等;由民警、社工和商家居民代表共同組成的聯合督查小組,每日對堵塞交通、噪音擾民、油煙汙染等進行檢查發現,監督整改,社區、商家、居民三方共同參與治理,共享和諧社區。

據瞭解,該項工作經驗已在青羊區各街道推廣,居民群眾對商家噪音擾民、油煙汙染等投訴量大大減少。

鄰里守望進社區

青羊公安分局積極探索新型警察公共關係建設,彙集黨員志願者、平安志願者、物管保安等最強民力,在社區民警指導下連點成片,把原來以各單位、商家、院落、小區為原點開展志願巡邏的範圍向外延伸了50米,與派出所巡邏警力無縫對接,共同開展網格化巡控。

2018年,青羊公安分局在草堂轄區組建了由48名平安志願者組成的“螢火蟲”夜跑護衛隊,在蘇坡轄區建立了由58名退休黨員大媽組成的“夕陽紅”志願巡邏隊,在全區範圍內建立了由物業公司、社區、消防部門及313戶商家參與的“百商聯勤”工作模式,將共護平安的人心凝聚成鄰里守望的銅牆鐵壁,連續七年保持違法犯罪警情量城區最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