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惠帝劉盈為什麼娶外甥女張嫣為妻?

史學達人


漢恵帝為人善良軟弱,他繼位後並無實際權力,皇帝的權力掌握在呂太后手中。

呂太后就是歷史上赫赦有名的呂后。

呂后原名呂雉,她原是一個千金小姐,後因其父相中劉邦,呂雉從父命下嫁劉邦。

劉邦稱帝后冊封呂雉為皇后,立呂后的兒子劉盈為太子。

呂后是劉邦的結髮妻子,她為人處事果斷狠辣,談笑之間便可殺伐決斷!

想當初劉邦稱帝后寵愛戚夫人,屢次想要易儲,呂后在宮中度日如年,夜不能寐。

呂后不是一個省油的燈,她善於計謀,城府極深。

這樣的一個女人自然不會束手待斃,她使出渾身解數與劉邦周旋,最終在謀臣張良的建議下,請出了東園公、甪里先生、綺裡季,夏黃公這四位高人輔佐太子劉盈,徹底斷了丈夫劉邦的易儲之心。

呂后苦熬苦等好不容易爬到了權力的顛峰,她是說什麼也不會分權與別人的。

漢惠帝劉盈已經成年了,他的大婚被提上日程……

朝中大臣都議論紛紛,不知道皇后究竟花落誰家?

其實漢惠帝在當太子時就已有太子妃了,但呂后並不喜歡這個兒媳婦,時常暗中給她穿小鞋。

劉盈繼位後,呂后不許立太子妃為後。

漢惠帝劉盈雖然很喜歡這個妻子,但在強勢的母親面前顯得無能為力。

太子妃終日鬱鬱寡歡,不久之後就告別了人世。

漢惠帝劉盈對妻子的早逝感到無比的悲痛,他恨自己生為一國之君卻無法保護妻子。

劉盈懷舊不願立後,但這由不得他作主。

“你是一國之君豈能無後!”

呂后盯著兒子,冷泠地說道……

“兒子,兒子全憑母親作主。”

漢惠帝劉盈慢慢地低下了頭,從小到大他從未違背母親的意思。

呂后對恵帝說道一一

“阿嫣乃帝室之甥,王家之女,天生貴相,容德超絕古今,實無其匹。吾選婦數年,無逾此女者也,當為帝后。”

漢惠帝劉盈聽完母親的話後不由大驚失色一一

“此亂倫之舉,且彼年幼,焉能行此等不倫事!”

阿嫣是誰?

為什麼漢惠帝要說與其結婚乃不倫之舉呢?

阿媽及為張嫣,她的母親是呂后的女兒魯元公主,父親是趙王張敖。

張嫣

換句話說張嫣是呂后的外孫女,漢惠帝劉盈是張嫣的親舅舅。

外甥女居然要嫁給親舅舅,這實在是太荒唐可笑了!

漢惠帝苦苦哀求,怎奈呂后專橫,無可奈何。

呂后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當然是為了自己的權力!

呂后是經過大風大浪的女人,她深知手中權力的重要,她怕皇帝娶外姓女人分了權。

在這個險惡的宮廷中唯有權力才能保護自己。

正因如此,呂后才不顧倫理道德,讓自己的外孫女張嫣做皇后。

張嫣幼年好靜,溫良恭儉,不與人爭,性格很好。

張嫣的父親張敖生前就曾擔心自己的女兒太過善良,將來不免要被別人欺負。

呂后派長樂少府去趙國下聘禮,當時的張嫣年僅十歲。

張嫣的母親魯元公主也是一個賢淑之女,她知道自己母親的厲害,她只能選擇接受。

呂后為了掩人耳目,對外慌稱張嫣已經十二歲了。

漢惠帝大婚火樹銀花,盛況空前,但這位新郎愁容滿面,不見一絲笑容。

“我居然要娶自己的外甥女為妻,這是什麼世界啊!”

張嫣身材修長,容顏秀麗,溫柔善良。

她真的是一個美人胚子。

只是自古紅顏多薄命……

呂后為了手中的權力毀了自己外孫女一生的幸福。

後宮張燈結綵,熱鬧非凡……

盛裝打扮的張嫣看著眼前的一切,心中一片茫然不知。

“舅舅,我為什麼要與你住在一起?”

漢惠帝劉盈無言以對,只有痛哭哀嚎。

“舅舅,你為什麼哭呢?”

這一夜,漢惠帝獨自睡去了。

漢惠帝對皇后張嫣很好很好,但他不可能把她當成妻子,張嫣只是名義上的皇后。

“我怎能與外甥女做夫妻呢!”

漢惠帝實在做不出這亂倫之事。

“母親,舅舅對我可好了,經常來看我,還送玩具給我呢。”

張嫣笑著對前來看望自己的母親魯元公主說。

魯元公主看著不解世事的女兒,只能將淚水往肚裡咽。

“我可憐的孩子啊,我苦命的女兒啊!”

張媽喜歡種花,宮中的梅、蘭、桂、菊,芍藥等花皆是她親自澆灌,從不假人於手。

惠帝春獵,張嫣陪伴,鮮衣怒馬,英氣勃發。

張嫣身著騎裝宛如翩翩美少年……

“皇帝與皇后的感情真好呀。”

宮中的人紛紛這麼認為……

唉,他們都不知道皇帝與皇后一直分居兩處,互不相擾。

“為什麼皇后一直無喜呢?”

抱孫心切的呂后召喚宮中的宮女來詢問,這才知道皇帝與皇后之間是清白的,

“豈有此理!”

憤怒的呂后叫來恵帝,狠狠地訓斥了一頓。

呂后不僅斥責了皇帝,還威脅要將惠帝后宮嬪妃及她們所生的兒女全部誅殺。

惠帝得知後心中萬分驚恐,他知道母親是說的出就做的出。

無奈的惠帝只好央求皇后張嫣……

張嫣心地善良,毫無妒心,她對呂后好言相勸,救下了宮中的眾嬪妃。

不久之後,惠帝的嬪妃周美人懷孕了,呂后震怒,下令將其誅殺。

張嫣聞知後大驚失色,趕到呂后面前為其求情。

呂后見張嫣為周美人求情,不由得心生一計,她對張嫣說道一一

“你要想救她,你就假裝同時懷孕。周美人生下孩子的時候,就把他送到你宮裡,對外說是你的孩子。你若不答應,我現在就殺了她!”

張嫣為了救人只得應允。

周美人十月懷胎生下一子,連夜就被人送到了張嫣處。

“此事絕不能傳揚出去。”

周美人還是難逃厄運……

“為什麼,為什麼會這樣?”

張嫣哭了,她無助地哭泣著……

惠帝劉盈也哭了,他無奈地哀傷著……

“這都是命中註定的事,不是你能改變的。”

恵帝悄聲安慰著張嫣。

呂后不知出於什麼原因竟帶著自己的兒子去參觀已成為“人彘”的戚夫人。

惠帝見到“人彘”後徹底灰了心,他終日沉迷於酒色之中……

一個人長久以往怎能不生病呢?

惠帝劉盈輕輕地去了,他的一生都是悲劇。

張嫣抱著太子劉恭參加了惠帝的葬禮。

恵帝離世時只有二十三歲。

太子劉恭繼位,稱為少帝。

少帝年幼,大權旁落。

呂后依然大權在握,其家人權傾朝野……

少帝劉恭漸漸地長大了,他終於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等我長大了,我一定要報仇!”

可惜的是劉恭不會再長大了。

宮中各處都有呂后的耳目,少帝畢竟只是一個孩子。

少帝也去了,他去找母親了!

呂后作主改立劉弘為帝。

張嫣對所發生的一切都無可奈何,她像一個木偶似的任人擺佈。

風雲變幻,滄海桑田……

強大的呂后還是倒下了……

呂氏集團萬分慌張,他們想拉攏張嫣。

“皇后年少寡居,未免後宮寂寞,向她進獻男色,必定可以博她歡心。”

張嫣一口拒絕了呂家人,她不想對不起惠帝,更不想參與險惡的政治。

“舅舅,丈夫……”

張嫣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呂氏集團的呂產,呂祿等人在恐懼中決定兵變自保。

九月,周勃,陳平反攻呂氏。

呂產,呂祿假借張嫣詔諭誅滅周勃與陳平。

周勃,陳平乃朝中重臣,多謀善斷,豈是池中之物。

呂產,呂祿兵敗被殺,呂氏一族無人倖免。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呂后的半世奮鬥只換來呂家老小的一場劫難。

真是白費了半生的心血啊!

漢朝又迎來了一位新皇帝,代王劉恆在眾大臣推薦下繼承大統,史稱漢文帝。

呂家人完了,張媽怎麼辦?

張嫣失去了頭上的光環,宮中立即謠言四起……

“張皇后與呂后一起謀殺了周美人。”

“張皇后不守婦道,男寵淫亂後宮!”

人的嘴真是毒啊!

張嫣對此淡然處之,不願分辯,也不屑辯解。

濁者自濁,清者自清!

朝野上下皆知張皇后與諸呂之亂無關,漢文帝又何不知道呢。

文帝劉恆廢除了張嫣的皇后的名號,幽居北宮,仍稱為孝惠皇后。

北宮是未央宮邊的一個小院落,長年來一直冷冷清清。

張嫣默默地忍受著孤獨,她的一生都由別人決定,她是汪洋中的一葉扁舟。

“我在這裡多久了?”

張嫣常常這樣自言自語道……

十七年了,張嫣在北宮孤獨地度過了十七個年頭了。

世人早已將她遺忘……

漢文帝后元年三月,張嫣閉上了雙眼,終年四十歲。

“真沒想到,張皇后還是處子之身。”

宮女在為張嫣的遺體淨身沐浴時發現她竟然還是個處女。

可憐處女張皇后,薄命紅顏多不幸。

北宮院落裡的鮮花盛開,只有它們每日陪伴著孤獨的張嫣。

身隨清風去,魂為百花神。

張嫣這樣的人兒一定是去了天上做了花神……











迷茫的職場小菜鳥


漢惠帝劉盈之所以娶外甥女張嫣為妻,並非他所願,只是作為木偶任呂雉擺佈而已。

20歲的舅舅娶12歲的外甥女,這也許會讓很多人感到吃驚,可是如果瞭解幕後推手是呂雉的話,那大概就釋然了。


呂雉能幹出將戚夫人做成人彘的瘋狂事,這樣的人瘋狂起來,絕非常人所能理解。

因為劉盈情非所願,只是單純的將張嫣看做親人,而不是妻子,所以劉盈雖然和張嫣同室,卻是以舅舅的身份,並沒有做出禽獸之舉。

劉盈也有需求,就和宮女發生了關係,不久還生下了兒子。本來這是可喜可賀的事,可是皇后張嫣不用防,卻又出了一個皇太后呂雉從中作梗。


呂雉先是弄死了這名宮女,然後謊稱宮女所生的兒子劉恭為皇后張嫣所生。

劉盈和張嫣也沒辦法啊,同是傀儡又有什麼用。劉盈縱情酒色麻痺自己,最終23歲就去世了。

劉盈死後,張嫣還是呂雉手裡的脫線木偶,直到呂雉死後,漢高祖老臣周勃等人發動政變,誅滅呂氏外戚,迎立代王劉恆為帝。


由於他們也知道張嫣並未作惡,所以讓其住在了未央宮北面的北宮。張嫣又在這處幽靜的院子裡活了17年,最終病逝。

宮女替張嫣淨身時,發現其還是冰清玉潔,後來這個消息就傳了出去,臣民紛紛為她立廟,並奉她為花神,為她立的廟稱為花神廟。


邯鄲醉


對於一個女人來說冰清玉潔可能就是最好的一種讚美詞了,但是這個詞放在漢惠帝劉盈的皇后張嫣身上,卻成了一種恥辱。畢竟張嫣身後劉盈的老婆,並且還生下一位皇子,可是最後的結果卻是一輩子冰清玉潔?

可以說這一切都是呂后搞出來的鬼,自從劉邦死後,呂后相當於完全放飛了自我,除了自己的兒子劉盈之外,幾乎所有劉邦的兒子都讓呂后給殺光了。

並且跟呂后作對的戚夫人更是受到了人間最可怕的酷刑,可以說呂后自從嚐到了權勢的滋味,再也欲罷不能。

所以在自己的兒子劉盈二十歲的時候,就給他整出一個十二歲的皇后來,而這個皇后也就是張嫣,也就是劉盈的外甥女。

反正在呂后看來,這也算是親上加親吧,但是呂后卻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兒子同意不同意。

要知道此時的劉盈已經算是大漢的天子,有自己的思想,但是自己的任何事都被呂后所掌控。

如果說只是把張嫣立為皇后,這也無所謂,畢竟後宮妃嬪不說三千也有幾十吧。

其中有一位宮女就是劉盈的最愛,原本劉盈打算等宮女為自己生下孩子之後,就打算立她為妃子的,畢竟呂后一直不同意劉盈有自己的愛人。

說實話呂后自從被自己的老公劉邦給扔到一邊後,對於別人的狗糧相當的不爽,哪怕這個是自己的兒子也不行,所以宮女懷孕的事情,劉盈一直沒敢告訴呂后。

但是當時的皇宮誰當家作主呢,肯定是呂后了,劉盈自以可以瞞天過海,實際上上從劉盈寵幸這位宮女的當天,呂后就已經知道了。

呂后認為自己給兒子劉盈所安排的一切都是為了兒子好,張嫣這麼好的女孩子,又跟劉盈是親上加親,劉盈居然放著正牌的老婆不理會,非要去跟一個宮女搞在一起。

就好像劉邦放著自己這個正牌的皇后不寵幸,非要跟戚夫人搞在一起一樣,可以說呂后一看到劉盈跟宮女卿卿我我,內心就極度的不爽。

於是就搞出了一個偷樑換柱的計謀,呂后直接弄死了這個宮女,並且還把宮女所生的孩子歸到張嫣頭上,表示這個兒子就是張嫣所生。

當時劉盈腦子就不好使了,只能說劉盈從小一直生活在自己母親的保護下,對於宮中的各種明爭暗鬥根本不瞭解,當呂后把某些招數用在劉盈身上時,劉盈才發現自己是如此的不瞭解自己的母親。

再加上呂后對戚夫人下手實在是太狠了,讓從來沒有接觸過這些陰謀詭計的劉盈第一次看到了人間如何的殘酷。

原本呂后認為自己的兒女感受到這一切之後,可能會成長起來,誰想到劉盈根本就承受不了如此巨大的壓力,直接整出了抑鬱症,然後沒過多久就把自己給搞死了。

於是張嫣就成了一個冰清玉潔的媽媽,撫養著宮女所生的兒子劉恭,但是世上根本沒有不透風的牆,很快這個劉恭就知道了自己的身世。

所以在某些場合之下,直接表示等自己將來長大後,要把害死自己母親的人全部報復回來,當時就把呂后給嚇到了。

自己當年就是這麼一直忍到劉邦死後才爆發的,現在這個劉恭跟自己當年很相似,看來是不能留了,於是劉恭的太子之位就被廢掉了,並且某天之後性命也沒有留下來。

這件事一直到呂后去世之後,大臣們發動政變,將呂家全部消除乾淨,但是張嫣自從當上皇后以來,從來沒有幹過什麼壞事。

再加上張嫣也沒有什麼爭鬥之心,所以就放了她一馬,讓她去北宮養老,一直等到張嫣去世之後,宮女們才發現一個問題,張嫣居然到現在為止依然還是女兒身。

只能說劉盈太狠了,為了對抗自己的老媽,也為了表示自己不喜張嫣,直接讓自己的女人一輩子冰清玉潔,可以說這是史上最惡毒的詛咒。


虎頭山小妖


舅舅劉盈娶外甥女張嫣為妻,他們的孩子既是劉盈他姐魯元公主的侄子,又是她的外孫。聽上去很刺激,但實際上張嫣根本不是魯元公主生的,跟劉盈半毛錢血緣關係都沒有。

劉盈跟魯元公主都是劉邦的嫡妻呂后,在劉邦作皇帝之前所生,一起跟著劉邦顛沛流離,吃夠了苦。有次劉邦打了敗仗逃跑,嫌車跑的不夠快,兩次把魯元跟劉盈扔下車去,幸好有樊噲把他們撿起來。姐弟倆在患難之中成長,感情不可謂不深。


後來劉邦得了天下,按說應當嫡長子劉盈即位,但皇位乃天下第一神器,非但繼承者能掌握最高的權力,跟隨他的人也能雞犬升天。所以很多勢力都對繼承權殺紅了眼,比如趙王如意。劉邦對他的評價是性格跟他很像,而對懦弱仁善的劉盈看不上眼,幾次三番想廢了他。

後來在張良的協助下,請來了商山四郜,好不容易保住了太子之位。但當時打天下的功臣勢力龐大,這些人都是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殺人無數;後來還以不是親生的為名,殺了劉盈的六個孩子,可見他們多危險。還有劉邦分封的一大批同姓王,在地方上軍政一把抓,也對這個皇位虎視眈眈。

所以,劉盈想坐穩這個皇位,必須有強大的盟友支持,而聯姻是最好的結盟方式。魯元公主的老公公張耳,就是跟陳餘刎頸之交的那個,在趙魏之地大名鼎鼎,又跟韓信攻略趙地有功,被封趙王。張耳掛了之後,張敖襲爵,又娶了魯元公主,雖說被削了王爵,但勢力仍不可忽視。

為了進一步鞏固跟張家的聯盟,呂后決定讓劉盈娶張家的女兒為妻。正好張敖的小妾有個女兒,也就是張嫣,這可比他的侄女、妹妹什麼的親近多了。魯元是張敖的嫡妻,按禮法他所有子女都是他的孩子,所以張嫣也算她的女兒,劉盈的外甥女了。人都喜歡這種狗血的八卦,古今一個德性,所以都大力宣傳劉盈娶外甥女啦,故意模糊這外甥女跟他根本沒血緣關係。



劉盈皇帝當的窩囊,外有權臣,內有強勢的太后,沒多久就鬱鬱而終;張嫣也一樣,婚姻本身不幸福,又有大量強環視,不久也死了。


待我施為地煞變


漢惠帝劉盈,是西漢的第二位皇帝,他的父親是西漢開國皇帝劉邦,母親是呂后,看似生長在皇家,富貴無比,然而他卻有淒涼可悲的一生,他一生性格懦弱,政治上沒有建樹,政治實權掌握在母親呂后手裡,就連他的婚姻也同樣充滿悲劇色彩,

聽從母親呂后安排,娶了自己的外甥女張嫣為妻。

張嫣的母親是呂后的女兒魯元公主,父親是趙王張耳之子張敖,張嫣嫁給舅舅劉盈是因為自己的外祖母呂后的安排。

呂后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藉著“親上加親”的名義,做主讓劉盈的親姐姐的女兒張嫣嫁給劉盈為皇后,舅舅娶親外甥女,雖然看似有失倫常,可是在皇權政治下,一切都算不上什麼。

公元前192年,年僅11歲的張嫣嫁給了19歲的漢惠帝劉盈為皇后,史料記載張嫣姿容秀美,典雅端莊,雖然張嫣天生麗質,劉盈也很喜歡她,可是那也只是對於外甥女的喜歡而已罷了,和對妻子的喜歡是完全不同的。

雖然舅舅和外甥的婚姻關係不能改變,但是劉盈絕對不會和自己的親外甥女行夫妻之實。

新婚之夜,人倫是底線,劉盈深知這一點,兩人並沒有越雷池一步,雖然劉盈在呂后面前不得不表現出親密舉動,但是一直在劉盈駕崩,劉盈始終沒有和張嫣有過夫妻之禮,張嫣也一直是處子之身。

後來呂后死後,大臣們共同剷除呂氏家族,擁立漢惠帝四弟代王劉恆為帝,而張嫣因為沒有參與諸呂政亂,因此倖免一死,被安置在未央宮後面的北宮,張嫣獨自在北宮生活整整十七年,公元前163年三月,張嫣病逝,終年四十歲。

“後既無骨肉懿親在側,小斂時,侍女為後沐浴,驗視後之下體,皆曰:‘可憐哉,後真處女也’。

據《漢宮春色》記載,張嫣死後入殮時, 宮女在給她淨身的時候發現她至死還是處女之身,這個消息傳出後,天下的臣民都為張嫣的遭遇感到唏噓,同時又為她的冰清玉潔而感動欽佩。

張嫣的一生無疑是悲劇的,本來是生長在富貴至極的家庭,然而命運卻不能自己把握她的一生被呂后和皇權政治操控,是封建皇權政治下的一個犧牲品。


小聰歷史客棧


張嫣是非常漂亮的,劉邦在世時,曾親口誇讚過這位外孫女。說她比貌美如花,能歌善舞的戚夫人更美麗。然而由於🈶呂后這個外祖母作怪,她的人生是淒涼的。

漢惠帝劉盈為什麼娶自己的外甥女張嫣為妻?

1.呂后的倒行逆施,亂點鴛鴦譜。

張嫣是呂后女兒魯元公主的孩子,是劉盈的親外甥女。呂后一生為劉邦只生有一子一女,兒子成為了九五至尊的皇帝,她也不能虧待了女兒。我國古代,女子最為尊貴的身份莫過於皇后了。魯元公主是漢惠帝親姐姐,成為皇后是不可能的。呂后便把目光移到了魯元公主的女兒張嫣身上。

當然,舅舅娶外甥女敗壞人倫,會遭到口誅筆伐的。呂后不管那麼多,對她來說強權就是真理。她認為這是“親上加親”,她希望張嫣能孕育下一代皇帝,讓自己一雙子女的後代能享受榮華富貴。

2.劉盈 的軟弱無助。

劉盈自知此事荒唐,當初堅決反抗過,但拗不著強勢的老媽。最後,只有聽老媽的話與張嫣結婚了。但,他對張嫣自始至終保持著舅舅和外甥女的界限,賦予張嫣的永遠是長輩對晚輩的愛。漢惠帝至死沒越雷池一步,與張嫣從沒有過肌膚之親。

劉盈上位之初,就被母親弄成傀儡,空有皇帝的名聲,什麼主也作不了。戚夫人被老媽做成人彘後,呂后還邀請劉盈去參觀,結果劉盈精神受到了強列的刺激,意志消沉,已經有了心病。現在又攤上這事,自是萬念俱灰了。他從此不問政事,開始逃避現實,天天沉溺於聲色犬馬之中,當了七年的空頭皇帝后,就英年早逝了。


3.張嫣年齡小,不懂事.

漢惠帝被迫迎娶張嫣時,張嫣只有十一歲,十一歲是真正的豆蔻年華的少女,懵懵懂懂,天真無邪,根本不懂得這場婚姻帶給自己的是什麼,更不知道幸福的含義,連反抗的意思都沒🈶,只🈶聽從別人安排的份。

所以,呂后的強權、劉盈的懦弱、張嫣的年幼無知,是漢惠帝劉盈娶外甥女張嫣為妻的根本原因。


漢惠帝短暫的一生充滿了無奈與憋屈。而張嫣的一生是悽慘與悲哀的,她生來就是外祖母的政治工具,是呂后掌握皇宮的一個棋子。她被迫嫁給自己的舅舅後,至死都是冰清玉潔之身。她十五歲時,名義上的丈夫就離世了。外祖母呂后薨逝後,文帝登基廢黜了她的後位,被遷移到北宮。她恬然忍讓,與世無爭。在北宮那個方寸之地,一待就是十七年,過著孤單的生活。

張嫣40歲離世,直到她死,給她淨身的宮女才發現,這個美貌無雙的女子仍是處女之身,她的際遇令唏噓不已。


希望星晨58298869


漢惠帝劉盈,娶外甥女張嫣為皇后,是歷史上最讓人不齒的亂倫婚姻之一,始作俑者就是獨裁太后呂雉。從史料分析看,漢惠帝對這段婚姻是持否定態度的,是被動的。至於呂雉為何這麼做,原因無非是自私、扭曲的心理寫照。

張嫣嫁給漢惠帝時,才11歲,到漢惠帝駕崩那年,她15週歲。女子15週歲完全可以生育,但張嫣沒有生育記錄,這說明,漢惠帝對這段婚姻,持反對態度的說法是可信的。也就是說,漢惠帝娶張嫣,根本就不存在他個人的目的,如果非要說有,那就是迎合母親的願望。

張嫣在史書的記錄並不多,相反有一本叫《漢宮春色》的小說,流傳很廣,很多人把那裡的故事,當做了歷史來傳播。

將自己的親外孫女,強行嫁給自己的兒子,這種做法雖然並不違背古代婚姻制度,但事實上還是非常罕見的現象。那麼呂雉到底是出於什麼目的,做出這種既讓人側目,又坑害了後代的事呢?

這就是呂雉兩種心態的寫照:

一、自私心理:漢家後裔必須是劉邦和她的血脈

呂雉的這個心理,從後來她一次次將呂家姑娘,許配給劉家王爺的舉動中就不難看出。在呂雉對大漢帝國藍圖的描述中,未來漢帝國所有皇室後裔,只有劉家和呂家的血脈。

其實女人的這種小心思也不足為奇,皇太后將孃家侄女、侄孫女,賜婚給兒子、孫子,這種情形幾乎是慣例,既是女人的貪心,也是外戚勢力的貪婪。呂雉為何不將呂家姑娘嫁給兒子,偏偏讓兒子娶外孫女呢?

侄女的血緣哪有外孫女親近吶!劉呂配只是退而求其次,最“純淨”的血脈就是在她和劉邦的後裔中配!我估計呂雉沒有第二個女兒了,否則逼漢惠帝娶親生姐妹的事,呂雉恐怕都能幹的出來!

除此而外,只有舅舅娶外甥女這一條路,可以使皇家血脈最接近“純潔”了。

這種近乎變態的血統純正觀念,不光在中國,世界各地皆然,比如著名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其婚姻就是家族內部的通婚。

二、扭曲心理:從此永遠不會再有失嫡的危機感

呂雉一生最大的一次危機就是拜戚夫人所賜,因為她,自己的兒子差點失去繼承權。這種心態導致她對嫡位的關注,到了心理扭曲的程度。

蘇童有一部小說,叫《米》,後來改變成電影《大鴻米店》,劇中的主人公五龍,由於自幼經歷了飢餓的死亡線,對米形成了一種畸形的迷戀,即便後來發達了,對米的迷戀終生不改,乃至變態!

呂雉也是一樣,那一段經歷,讓她刻骨銘心。她不光以殘忍的手段,清除了戚夫人母子,對兒子的嫡位,也表現出變態的關注,她得讓一個她認為最親近的人,最能讓她心理得到舒展的人,來佔據皇后之位。似乎只有如此,才能撫平她的創傷。

呂雉的這個做法,自己很過癮,可是卻給漢惠帝和張嫣帶來巨大的痛苦,尤其是張嫣。她十五歲就成了“皇太后”,22歲被廢后移居北宮,度過了最後十七年的孤苦無依。政治這東西,如果沒有鐵石心腸,最好還是躲它遠一點。


尋根拜祖


歷朝歷代,後宮之中的女子,她們的命運都不受自己的控制,甚至她們一出生的命運都是註定的,而對於這些女子,有世人所知的,也有世人不知的,但她們都難逃命運的安排,那就是她們的宿命。

在中國的歷史上,出現了許多頗有成就的女子,前有一代女皇武則天,後有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她們都是女子的榜樣,不管她們本身怎麼樣,她們擁有的權力和地位都是世人所向往的,她們才是女子們心中的榜樣。

對於張嫣,大家可能不是很瞭解,但提到《美人心計》中那個柔弱的小皇后,大家是不是就有印象啦,對的,就是她,她就是張嫣。張嫣出生在西漢初年,是漢惠帝的皇后,她雖然貴為皇后,但她的一生卻是非常悲慘的,而她悲慘的一生,就來源於她的外祖母。

張嫣的母親是漢朝的魯元公主,外祖父就是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外祖母就是非常強勢的呂雉,因此張嫣的命運就可想而知了。呂雉作為漢朝的開國皇后,是一個非常強勢的人,她不僅控制了自己的兒子,還控制了整個漢朝,控制了整個漢朝的人。

魯元公主是劉邦唯一的女兒,但不知道為什麼,她並沒有得到劉邦的寵愛,不僅沒有寵愛,還差點在戰亂之中被扔出去。如果沒有車伕的保護,魯元公主還不知道在哪呢,更不會有後來的張嫣,也就不會有悲慘的命運。

張嫣的一切或許是早就註定的,俗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張嫣的母親躲過了此次危機,成為了漢朝的公主。在漢朝剛建立的時候,多次受到匈奴的入侵,本來剛建國,政權還沒有得到鞏固,卻面臨重大的威脅。

就在這個時候,有大臣就建議,以和親的方式來解決匈奴的入侵,也就是把公主嫁給匈奴,來平息這場戰爭。對於把公主嫁給匈奴這件事,作為母親的呂雉是非常反對的,她不會把自己的女兒遠嫁給匈奴,正是如此,魯元公主才沒有嫁給匈奴。

然而,當時的魯元公主已經和張嫣的父親在一起了,那麼,為什麼還要把魯元公主嫁給匈奴呢?真是不可思議之事。

用現在人的眼光來看待張嫣的婚姻,那可是亂倫,作為皇室公主的女兒,張嫣嫁給了自己的舅舅,也就是魯元公主的弟弟,而給出的理由,卻是為了親上加親,更甚者,呂雉還希望張嫣和自己的舅舅趕緊生出孩子來,這簡直就是荒唐之極。

其實,張嫣的地位和身世都是非常不錯的,出生在王公貴族,母親又是當朝的公主,父親是當朝的趙王,不僅擁有著權力,更擁有著地位,而且張嫣還是一個大美女,長得非常的標緻。但不幸的是,年紀很小的她,就成了權力的犧牲品,真是可悲。

張嫣在十歲的時候,就被自己的外祖母帶進皇宮,嫁給了自己的舅舅。而呂雉之所以這樣做,就是想讓自己的皇后之位做得更加的穩妥,那麼,呂雉到底是怎麼想的呢?她怎麼會把自己的外孫女嫁給自己的兒子呢?這是為人母親所能幹的事情嗎?

世人都不理解呂雉的想法,而且呂雉還希望自己十歲的外孫女和自己的兒子早點生出孩子來,難道在那個男尊女卑的社會,皇室女子的地位也如此低下嗎?竟沒有一絲選擇的權力?為什麼魯元公主不阻擋呢?這其中又隱藏著什麼呢?

面對自己的外甥女,呂雉的兒子都覺得荒唐,他怎麼也做不出那麼出格的事情,他怎麼也不能毀了自己的外甥女。長久下去,張嫣不僅沒有懷孕,而且與自己的舅舅什麼也沒有發生,但什麼事情都難不住呂雉,她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是無所不作。

後來,在漢惠帝去世之後,十四歲的張嫣成了寡婦,但卻不能被稱之為太后,因為呂雉一直都是太后。在漢惠帝去世之後,年幼的太子就繼承了皇位,因太子太小,不能處理朝政,所以呂雉就以太后的身份輔佐皇帝。

世事難料,在一年之後,張嫣的母親魯元公主也去世了,而張嫣又失去了一位親人。新皇帝長大之後,知道張嫣不是自己的親生母親,就汙衊是張嫣殺了自己的母親,而成為了皇后,併發誓一定要為自己的母親報仇。

聽到這樣的話語之後,呂雉就感覺事情不對了,她害怕新皇帝會不受自己的管制,就向外面宣稱皇帝病了,需要靜養。不久之後,呂雉就把新皇帝給殺掉了,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張嫣已經沒有了利用的價值。

隨著親人一個又一個的離去,張嫣心裡非常的痛苦,她覺得自己的人生已經沒有了任何的意義,而這一切都是自己的外祖母造成的,面對這樣的悲劇,張嫣也是不能改變的,她只能接受如此的命運。

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世人想象的那麼簡單,呂雉也是一樣,是人都會有老去的一天。在呂雉去世之後,呂家遭到了牽連,全族都被殺掉了。但張嫣卻是一個無辜的女子,她因為無奈才會被牽扯到其中,但後人也沒有難為她,只是廢了她的皇后之位。

在漢朝大變之後,張嫣就孤孤單單的在皇宮之中生活了十七年,而且在張嫣去世的時候,她還是一個少女之身,這讓世人為之震驚,也為她可惜。世人認為張嫣的一生都是十分乾淨而純淨的,就為她取了一個“花神”的稱號。

人與人有著不同的命運,而張嫣的命運卻被呂雉牢牢地控制了,一生都沒有獲得自由,也沒有獲得幸福,如此悲劇的人生,也只有張嫣了。

【《資治通鑑》、《史記·卷四十九·外戚世家》、《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


國話風騷


素有花神皇后之稱的張嫣,嫁的丈夫是漢惠帝劉盈,他還是她的舅舅,與她的母親魯元公主是一母同胞所出。這出親上加親的包辦婚姻的促使者是呂后,她既是張嫣的外婆,也是劉盈的母親,為了鞏固自已的權勢,她罔顧這二代至親的幸福,硬生生將他們湊在了一塊。

呂后與劉邦一共孕育兩個孩子,一男一女,他們就是劉盈與魯元公主。因人老珠黃被丈夫嫌棄後,呂雉便將所有的精力投入在爭權奪利上,漸漸地她迷失在權利的漩渦裡面無法自拔。劉邦死後,劉盈登基稱帝,呂后大權大握,除了國事要過問,甚至私事也要管。

呂后擔心大權旁落,所以將11歲的張嫣,也就是她的外孫女,一個發育還不成熟的小姑娘,嫁給了兒子劉盈。生性善良的漢惠帝,不忍心向這麼小的孩子下手,何況對方還是她的親外甥女。所以在劉盈去世後,張皇后一直都是完璧之身。

兒子死後,呂后將宮女與劉盈生的孩子抱過來,對外宣稱是張嫣生的,並將此子立為皇帝,她繼續臨朝稱制,嫣兒成了皇太后,真是十分地荒唐。劉恆繼承大統後,張嫣的皇太后身份被廢,當時的她年僅23歲,被安置在未央宮對面的北宮居住,17年後,也就是40歲病逝。

漢惠帝劉盈與外甥女張嫣的婚姻,完全就是封建社會權力鬥爭下面的犧牲品。如花美眷如此託付流年,悲哉憾哉。

張皇后的一生雖是逆來順受,可是她能夠在腥風血雨的皇宮,得以善終,是因為什麼?也許就是她的純潔無暇吧,從內到外,都是乾淨通透的,這樣的人讓俗世的凡夫俗子只能遠觀,不敢褻玩是也。


紅顏逸聞


關於漢惠帝劉盈為什麼娶自己的外甥女這個問題,最主流的答案是呂后強迫漢惠帝娶了自己的外甥女!看起來順理成章,漢惠帝在位期間呂后弄權,近乎架空了漢惠帝,她強迫漢惠帝娶誰,漢惠帝還能違抗嗎?

但是,很多人或許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漢惠帝即位時已經十六歲了,按彼時的標準來看,已經是成年人了。換言之,他即位之後根本不需要皇太后“臨朝稱制”。蕭規曹隨的典故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不知道有沒有人注意到,整件事都是漢惠帝在質問曹參為何“行政不作為”,沒有呂后的身影。如果說,漢惠帝被呂后完全架空了,他還有質問曹參的權力嗎?恐怕很難。

再就是趙隱王劉如意之死,史載漢惠帝為了防止自己這位弟弟遭到生母呂后毒手,曾經與劉如意形影不離。呂后是利用漢惠帝外出沒有帶上劉如意,這才下手毒死了劉如意。試想,如果漢惠帝被呂后徹底架空了,呂后還需要趁他外出時再下手嗎?換言之,彼時呂后雖然掣肘皇權,恐怕還沒有做到徹底架空漢惠帝。

呂后強迫漢惠帝娶自己的外甥女是有可能的,但是作為皇帝的漢惠帝如果不配合,呂后又能如何呢?一個劉如意都要趁著漢惠帝外出,呂后才能下手除掉。難道呂后把外孫女強拉進宮,漢惠帝就一定會配合著走完婚禮全程嗎?恐怕很難!一旦漢惠帝撂挑子,呂后將如何收場?很顯然,這場鬧劇婚姻之所以能夠形成,最起碼漢惠帝是配合的,不是嗎?

政治婚姻背後的權力角逐

從漢初皇子和劉姓宗室小宗婚姻的總體情況來看,基本上都是政治聯姻。包括漢惠帝的胞姐兼丈母孃魯元公主的婚姻,同樣是一場政治聯姻,是漢高祖劉邦為了籠絡異姓諸侯王張耳而許下的婚約。作為漢王朝的皇帝,漢惠帝的婚姻同樣跳不出這個圈子。

那麼,漢惠帝有多少選擇呢?只有兩個選擇:一、呂氏外戚。二、功臣世家。呂后已經嚴重掣肘皇權了,這個時候如果再選擇一位呂姓的皇后,無異於是將自己的後代也拖上了自己的舊路,而且無形中也增強了呂氏家族的勢力!別人不說,首先漢惠帝恐怕就很難同意。彼時漢王朝的開國元勳們雖然出於個人利益考量都選擇了倒向呂后,但是他們的勢力並沒有被呂后徹底消除。呂后已然是權傾天下了,再搞出一個呂皇后來,這些功臣元老會不會同意?呂后不得不照顧到方方面面。一旦將這些功臣元老逼到了對立面、逼向了漢惠帝,對呂后而言是相當不利的。畢竟彼時的呂后還不是漢惠帝去世以後得呂后,她還做不到無所顧忌。

反之,如果漢惠帝娶功臣世家之女,呂后恐怕也很難同意。蕭何、曹參、陳平、周勃這些功臣元老雖然出於個人利益考量倒向了呂后,但他們與呂后並不是一條心,這一點從後來的“剿滅諸呂”就能看得出。一旦他們成了首席外戚,必然會成為一股牽制呂后權勢的重要力量,這顯然不是呂后希望看到的!讓功臣元老與漢惠帝捆綁到一起,風險實在太大。也就是說,彼時僅有的兩個選擇都無法讓各方勢力滿意,無法達成共識!順得哥情則必失嫂意。

平衡各方勢力的妥協產物——張皇后

在各方勢力無法達成共識的情況下,有一個人進入了呂后的視野,她就是呂后的外孫女、魯元公主的女兒張氏。對於呂后而言,自己的外孫女雖然不姓呂,但比呂家的那些侄女、侄孫女親多了!她自然不會反對。對於功臣元老而言,張氏不僅是呂后的外孫女,而且還是功臣元老張耳的孫女。她首先是張家人,成為皇后之後,將來崛起的張氏外戚家族還願不願意繼續給呂家扛長活兒且兩說。至少張氏外戚家族不是呂后的天然死黨,一旦有變,他們是可以被爭取的,功臣元老們也相對更能夠接受一些。

對於漢惠帝而言,這也是能夠接受的,而且是最佳方案。將自己這位外甥女立為皇后,既沒有給呂氏家族加碼、也沒有給功臣世家加碼,反倒讓給自己將來增加了一支可以爭取、利用的政治勢力。呂后在世,張氏外戚家族出於自身利益考量自然不會輕易反對呂后,可一旦呂后去世呢?彼時的漢惠帝恐怕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會比老媽先死。換言之,一旦呂后去世,張氏外戚家族必然會成為漢惠帝制衡呂氏家族的一柄利器。呂氏家族如果改朝換代,他張敖、張偃算什麼?可漢惠帝掌權就完全不同了,他們是首席外戚!就算拋開一切血緣關係,他們也一定會堅定地站在漢惠帝一邊。

綜上所述,恐怕未見得漢惠帝娶自己的外甥女就完全是迫於呂后的強勢,他是有能力反對的,至少撂挑子還是可以做到的。一旦漢惠帝撂挑子,呂后根本無法收場。

說到底,漢惠帝雖然覺得這樁鬧劇婚姻荒唐,甚至在婚後終生沒有與張皇后圓房。但出於長遠利益考量,漢惠帝最終還是接受了,並配合呂后走完了整個過場。為什麼?因為只有娶張皇后可以讓漢惠帝獲得最大利益,其他選擇都無異於是在給其他各方加碼,增強自己對手的實力!且不說各方勢力無法達成一致,首先漢惠帝本身就不願意看到這樣的結果。權衡利弊之後,漢惠帝只能選擇自己這位外甥女。

而且,漢惠帝與胞姐魯元公主自幼一起長大,姐弟關係還是相當不錯的。至少漢惠帝自己會認為,只要姐姐魯元公主在世,張氏外戚家族不會和呂氏家族搞到一起、與自己為敵!而選擇其他勢力,恐怕就很難說了。漢惠帝同樣沒有想到,自己這位胞姐也沒能活過老媽,一切隨著魯元公主、漢惠帝姐弟的去世到此為止……漢惠帝到死也沒能用上張氏外戚家族去抗衡呂氏家族,只留下了一樁中國歷史上荒唐的政治婚姻——親孃舅娶外甥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