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是如何整死皇太極長子豪格的?

縱橫國史


多爾袞是如何整死皇太極長子豪格的?(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一山難容二虎!兩虎相鬥,必有一傷!

用多爾袞和皇太極長子豪格的權力鬥爭來解讀這兩句諺語最合適不過了!

愛新覺羅·豪格

出生自帶光環

作為皇太極長子的豪格,出生自帶光環,自幼跟著父親征討蒙古、察哈爾、鄂爾多斯部落,17歲跟著大貝勒代善出征,親手斬殺蒙古扎魯特部首領,先後擊敗明軍和蒙古軍隊,被晉封和碩貝勒,這都是實打實的戰功。

皇太極稱帝后,豪格封為和碩肅親王,兼管戶部,與多爾袞一起攻打錦州,與濟爾哈朗一起攻克塔山,可謂戰功卓著。

皇位爭奪戰

1643年八月初九夜,皇太極在盛京(瀋陽)清寧宮猝死,由於未立皇儲,一班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和各旗將領聞風而動。

皇太極的兩黃旗將領圖爾格、索尼、鰲拜與鑲藍旗主鄭親王濟爾哈朗支持皇長子、正藍旗主豪格,皇太極二哥、禮親王代善業認為“儲嗣未定,當立長子!”,豪格佔盡優勢。

另一方是比豪格還小三歲的叔叔多爾袞,有兩個兄弟兩白旗旗主豫親王多鐸與英郡王阿濟格大力支持。

奪位之戰在叔侄之間展開,從9月21日到10月8日之間的17個日夜,代善主持會議,崇政殿外被各旗官兵重重包圍,劍拔弩張,層層設防,一派如臨大敵、兵戎相見的架勢,殿內危機四伏、硝煙不斷,叔侄鬥法,抱團上陣,已經達到你死我活的地步,關鍵時刻,豪格優柔寡斷,畏畏縮縮作女人狀錯失良機,也讓一幫支持他的人感到失望。

最後,雙方都意識到,如果長久僵持下去,必將被外人所乘,如若發生內亂,滿清勢必分崩離析,最後,代善、濟爾哈朗建議6歲的福臨即位,多爾袞、濟爾哈朗共同輔政。

豪格失敗了,多爾袞成了攝政王,豪格慶幸自己生在帝王家,最後卻被老爹皇太極坑了一把,作為皇八子的皇太極本來無緣帝位,因為權力平衡才當上皇帝,他一直在打擊貴族共和制(只要是大汗的子、侄、兄弟都可以繼承汗位),希望建立嫡子繼承製,制度還沒有確立,就一命歸西,連皇儲都來不及確立,結果把長子豪格給狠狠坑了一把。

豪格沒有當上皇帝,反而貼了一個“前太子”的標籤,福臨登基後的孝莊一派絕對不可能讓豪格這個前任繼承人有任何染指中央權力的機會的。

多爾袞處心積慮,步步緊密,切香腸似的一步步整死了豪格。

多爾袞是個野心家,他深知孝莊的態度,打擊起豪格一點都不客氣。

先下手為強,除去靠山。

他知道豪格樹大根深,要想連根拔除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首先除掉一貫支持豪格的濟爾哈朗,順治四年二月,多爾袞率先發難,暗示言官彈劾濟爾哈朗建造府邸逾制擅用銅器,上書罷免了他的輔政職務,後來指示屯齊喀誣告濟爾哈朗入關時,命令兩藍旗越序向前行走,依律當斬,順治哭鬧不依,才降為多羅郡王,除去心頭大患,一家獨大,自封攝政王。

削去官爵,瓦解陣營。

多爾袞利用何洛會和豪格之間的矛盾,慫恿他揭發豪格與揚善、俄莫克圖、伊成格、羅碩等兩黃旗大臣結黨營私,暗中奪權,還常常惡毒攻擊多爾袞是“有病無福”之人,多爾袞召集大臣商議,將豪格的四個信服大將判處死刑(棄市),斷了豪格的左膀右臂。本來豪格也是同罪,但7歲的順治無論如何不答應對哥哥下手,不吃不喝、大哭大鬧,無奈之下,多爾袞只好削去豪格的肅親王爵位,免於死罪。

攻打強敵,借刀殺人。

定都北京,大封群臣,念在豪格平定中原有功,恢復豪格爵位。

多爾袞深知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的道理,很快,他就找到一個整治豪格的機會,任命他位靖遠大將軍遠征陝西四川,讓他和張獻忠火併,張獻忠在四川經營多年,實力雄厚,豪格知道多爾袞打算用借張獻忠的手要自己的命,就拼全力殺敵立功,誰知道張獻忠不爭氣,一觸即潰,被豪格打的落花流水,張獻忠也被亂箭射死,豪格斬首數萬,大勝而歸,多爾袞絕不甘心。

蒐羅罪證,離奇死去。

多爾袞果然埋有後手,派人一路跟著豪格,隨時蒐集罪證,果然發現豪格重用罪臣楊善的弟弟吉賽,同時又發現豪格的下屬誇大戰果,冒領軍功,這也是部隊的慣常做法,多爾袞小題大做,將豪格下入大獄,順治三年,正當壯年的豪格被抓進監獄一個月就離奇死亡了,年僅四十歲。

多爾袞步步為營,一環套一環,讓豪格從大悲到大喜再到大悲,一個堂堂的準太子、和碩肅親王,被多爾袞整治的毫無還手之力,4年的時間裡就像過山車一般,直至最後慘死在獄中。

這還不算完,豪格的側福晉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是多爾袞嫡福晉的妹妹,豪格死後,也被多爾袞搶走了,另外還有兩個側福晉,分別改嫁給了濟爾哈朗、阿濟格,逼死侄子,娶了侄兒媳婦,多爾袞可真夠狠的。

豪格死後不到5年,多爾袞打獵時墜馬受傷,不就病逝,年僅三十九歲,一生無子。

死後不久,順治就開始翻案,宣佈多爾袞十四條罪狀,掘墳焚屍。

為豪格平反,重新封為和碩肅親王,立碑追諡,入太廟。

歡迎關注、轉發、評論,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讀有趣的歷史!


葛大小姐


努爾哈赤死的時候,正妻是多爾袞的媽媽阿巴亥。皇太極說,大汗(努爾哈赤)生前讓阿巴亥殉葬。阿巴亥不願意,說自己有孩子,而且小兒子多鐸還很小,需要照顧。皇太極說,大汗的遺命不能違背,逼著阿巴亥殉葬。阿巴亥無奈,穿上盛裝,自縊而死。



阿巴亥有三個兒子,阿奇格、多爾袞和多鐸。當時多爾袞16歲,是皇太極最有力的汗位競爭對手,阿巴亥死了,多爾袞的競爭力也就沒了。皇太極順利登上汗位。

有兒子的汗王后妃殉葬沒有先例,阿巴亥的死顯然是皇太極逼的。皇太極不但是多爾袞的競爭對手,而且還是殺母仇人。多爾袞表面上和皇太極關係很好,實際上心裡不知多恨皇太極。



皇太極突然駕崩,這時多爾袞31歲,正是好年齡,而且戰功卓著,是接班人中最優秀人選。這時皇太極的大兒子豪格出來與多爾袞爭,多爾袞無奈只好妥協,讓愛新覺羅.福臨繼位,他當攝政王。就這樣他又與皇位失之交臂。

可以說,多爾袞與皇太極和豪格父子是有宿怨的。

順治元年,何洛會向多爾袞告發豪格,說豪格私下議論多爾袞,命短福薄,要想壽終正寢,就得棄官回家,過粗茶淡飯的生活。像現在這樣子,說不定哪天就死了。還說,後悔當初的退讓,使多爾袞得勢。多爾袞身邊的大臣認為豪格這是有意謀反,需就地正法。



多爾袞要殺豪格,順治不讓,哭著鬧著,不吃飯。多爾袞無奈,只好作罷。但是在多爾袞心裡,這事兒他沒放下。

順治五年,豪格平叛張獻忠凱旋歸來,順治嘉獎豪格。而多爾袞以部下冒功,和任用罪臣楊善之弟吉賽為由,把豪格治罪,關入大牢,不久死於獄中。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殺死豪格,多爾袞就是為解心頭之恨。豪格死後,多爾袞納了豪格的妻子。

多爾袞死後,順治為豪格平反。

豪格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多爾袞其實也是。


豫有得


皇太極突然撒手離去,讓朝廷上下措手不及,多爾袞和豪格兩人都有資本繼位,他們兩個都是戰功卓著,地位顯赫!而且各自勢力都很強,誰也不把誰放在眼裡。最後的結果是皇太極的第九個兒子福臨繼位,也就是順治皇帝。從此多爾袞和豪格結下仇恨! 順治帝年幼,多爾袞和濟爾哈朗是輔佐大臣攝政王,管理國家和軍隊,可以以皇帝的名義發佈各種政令,權力很大。豪格沒有進入權力中心,多爾袞也不是那種心中豁達之人,一旦有機會他就會發起攻擊!

清兵入關前,豪格因為沒有繼承皇位,因而經常牢騷滿腹,並在多個場合表達對多爾袞的不滿。這讓多爾袞更加的不舒服,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正月,多爾袞將豪格削爵,順治皇帝死活不同意而復爵。清兵入關後,豪格被任命為靖遠大將軍,與衍禧郡王羅洛渾、貝勒尼堪一起進兵四川征討張獻忠,雖然豪格知道這是多爾袞借刀殺人,但他也沒有辦法。只得硬著頭皮去送死,但沒想到的是張獻忠不堪一擊,豪格親手射死張獻忠。得此喜訊,順治非常高興,嘉獎豪格,但豪格剛到北京不久,多爾袞便指使他人舉報豪格在西征戰爭時,欺騙手下殺良冒功,重用罪人子弟為將。把豪格關進監獄,不久便不明不白的死在獄中。豪格死後不久,多爾袞不顧孝莊太后和順治帝的極力反對,強行迎娶豪格福晉。可見多爾袞的狹隘與自私!

多爾袞為了除了豪格,本想借張獻忠的手除掉心腹之患,沒想到張獻忠不行,反被豪格殺死,沒有辦法他只能陷害豪格!可憐的豪格就這樣不明不白的死了!


一本夏


縱觀清廷皇位鬥爭史,能與“九子奪嫡”同日而語的也就只有清初多爾袞與豪格的皇位之爭。豪格,作為皇太極的長子,在沒有遺詔的情況下,理應具有直接繼位的權力(滿人對嫡長子繼承製不是太是太過推崇)。豪格十七歲就跟著皇太極南征北戰,戰功赫赫,外加其兩黃旗正統的身份,幾乎是可以坐穩皇位,但是沒想到,又一後起之秀竟然橫在了他的面前,這個人就是多爾袞!

各位看官姥爺或許有些疑惑,為什麼小觻得要把豪格放在多爾袞前面說,其實,有很多人都被表象矇蔽了,其實豪格要比多爾袞年長。豪格1609年出生,多爾袞1612年出生,只因為輩分原因,豪格還得以叔叔相稱。多爾袞雖然帶兵較晚,但其頗具戰略眼光,很小年紀便展現出了軍事戰略家的眼光,很瘦皇太極重用。所以,在皇太極崩後,多爾袞依仗其軍工與威望,成為了豪格最大的競爭者。

豪格作為正統,擁有兩黃旗及諸多滿蒙大臣的支持。多爾袞作為軍事家,坐擁兩白旗,及諸多將領的支持。雙方一度劍拔弩張,充滿了火藥味。最後在代善、索尼等人的強力建議下,決定另立皇子。多爾袞、豪格相持不下,只能默許。正所謂,誰有槍桿子誰就有話語權,若是都有槍桿子,就看誰的槍桿子更長、彈藥更多。顯然,拋出軍事因素,多爾袞略勝一籌,在擁立問題上,多爾袞率先擁立福臨,止住爭端,博取了大多數族人支持,尤其是族長代善的支持。所以,順治繼位之後,多爾袞成為攝政王,豪格失勢。

多爾袞成為攝政王后,開始了入主中原的計劃,當然,整治豪格的行動也由此展開。最初,在揮師南下之前,固山額真何洛會投靠多爾袞,告發豪格惡語中傷攝政王,多爾袞大怒,將其削爵。清軍攻克北京之後,豪格因為戰功而恢復和碩肅親王爵位。李自成失勢之後,四川張獻忠成為大清禍患。多爾袞便又生一計,派豪格去攻打張獻忠,從而坐收漁翁之利。豪格失去了政治優勢,只能遵命。多爾袞是打仗的好手,但豪格也不是軟柿子,一度攻克四川,得到順治皇帝褒獎。在順治五年,豪格班師回朝後,順治帝親自到太和殿設宴慰勞豪格。

多爾袞不得不承認,他也沒有想到豪格居然能把四川的張獻忠搞定,但是多爾袞並不慌,因為在這幾年的光景當中,兩白旗勢力空前壯大,作為攝政王的多爾袞爺處處籠絡人心,豪格早已經不再是多爾袞的對手。於是乎,多爾袞以隱瞞其部將冒功、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被下獄。其實這也不是什麼大罪名,但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豪格入獄之後僅僅兩個月便死於獄中,死因不明,小觻得想,八成就是被多爾袞整死的。豪格死後,多爾袞和弟弟阿濟格還收編了豪格的兩個福晉,豪格可謂是敗得很徹底,直到順治親政後才平反昭雪。


秦風漢韻論古今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十四子,皇太極同父異母的弟弟,曾率軍大敗察哈爾林丹汗,以戰功卓著受封睿親王。豪格是皇太極長子,屢立戰功,受封肅親王。從輩分上來說,多爾袞是豪格的叔父,最後卻成為不同戴天的仇人,所有的恩怨情仇都源自於那方至高無上的皇帝寶座。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極突然駕崩,由於臨死前未曾留下遺詔,帝位之爭由此爆發,正黃,鑲黃和正藍三旗支持皇長子豪格繼位,但多爾袞有兩個弟弟多鐸和阿濟格的支持以及正白,鑲白兩旗擁戴,雙方形成勢均力敵的態勢,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爭執不下,不得已之下最後達成折衷條件,由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繼位,支持豪格的鄭親王濟爾哈朗和多爾袞任攝政王。自此,豪格在政治上的影響已經無法與多爾袞匹敵。

豪格驍勇善戰,卻為人粗放,在繼位失敗後對多爾袞恨之入骨,經常在背後痛罵不已,被人告發,多爾袞以言語中傷為由將他削爵,在遷都北京之後,順治帝和孝莊太后為其求情,多爾袞才不情願地恢復了豪格的爵位。

清軍入關以後,封豪格為靖遠大將軍,與衍禧郡王羅洛渾、貝勒尼堪等一起西征,攻克西安,擊敗大順軍,隨後把目標轉向了大西軍張獻忠。順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豪格派鰲拜為先鋒,在西充(今四川南充市境內)大敗張獻忠的大西軍,豪格親自射殺張獻忠,大西政權頓時瓦解。

順治五年(1648)二月,豪格班師回京,順治帝親臨太和殿設宴慰勞豪格等將帥。多爾袞安排人羅織罪名,以殺良冒功和起用罪人之弟為名將豪格下入獄中,三月入獄,四月死於獄中,年僅四十歲。不難想象,豪格在獄中一定經歷了一場殘酷的《監獄風雲》。

更令人可恨的是,豪格死後,多爾袞沒有善罷甘休,為了發洩心中怨恨,他不顧順治帝和孝莊太后的強烈反對,強行納豪格的福晉為妾。這也成為他死後僅僅兩個月就遭清算,追奪一切恩典並被毀墓掘屍的一個原因。多爾袞被清算後,豪格的冤案被順治帝平反,追封為和碩肅親王並立碑著述其功績。

歷史茶坊,解密歷史,暢談奇聞。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頭條號!喜歡本文的朋友請動動手指在下方點個贊,歡迎轉發和留言!

歷史茶坊


多爾袞整死自己的競爭對手豪格,過程是循序漸進的,他並沒有一下子就把豪格給殺了。這樣不止難度大,也不利於當時滿清局勢的團結。

多爾袞解決豪格的步驟可分為四步。

先從自己人下手,在從對手方面下手

第一步:先削弱當初擁立自己的兩紅旗。是的,你沒看錯,多爾袞成為輔政王后,第一件事就是清洗當初支持自己兩紅旗:旗主代善的兒子碩託和孫子阿達禮。

關於阿達禮的死因,這也是清宮疑案之一,正史記載他是和伯父碩託一起密謀推翻順治,立多爾袞為帝,結果被多爾袞下令處死了。不過這可能是多爾袞為了控制兩紅旗的勢力而製造的冤案,代善當時已經六十多歲了,只顧自保,他的四個兒子也只剩下一個碩託和一個年齡還小的滿達海,而兩紅旗的第三代也只有阿達禮比較厲害。

這一下子就除去了兩個定時炸彈,既防止了兩紅旗勢力過大而威脅到自己,也防止了他們倒向豪格那邊,畢竟兩紅旗家族可是有前科的(皇太極時期)。

第二步:分化、瓦解支持豪格的兩黃旗。要不是那六個歃血為盟的兩黃旗大臣,誓死捍衛皇太極的後代登基,多爾袞也不會與皇位失之交臂。

要想除掉豪格,則需要先斷他的羽翼。

起初堅決支持豪格的六人為:索尼、鰲拜、圖賴、鞏阿岱、錫翰、譚泰。多爾袞以絕對的權力,分化了兩黃旗大臣,在六人中,或叛變跟了多爾袞,或被接連打壓(索尼和鰲拜)。

第三步:解決豪格。豪格因為沒了皇帝做,身邊的親信也被多爾袞弄得差不多了,結果一時腦抽說了多爾袞壞事,大抵是看多爾袞面相,說他不是有福長命之人之類的話。

被正黃旗蒙古固山額真何洛會告發,豪格被削爵。

但這只是多爾袞處理豪格的前奏而已,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當時還有另一個輔政王——鄭親王濟爾哈朗在,他也是當初堅定擁立皇子的人物之一,是皇太極的鐵忠死粉。現在要處置皇太極的兒子,多爾袞必須觀察清楚濟爾哈朗的態度。

第四步:殺豪格。鑑於濟爾哈朗在豪格辱罵輔政王事件中並沒有表現出什麼異常,多爾袞終於可以好好出這口怨氣了。

在順治三年,多爾袞派豪格和鰲拜出征四川張獻忠,並在次年以違規建制罷免了鄭親王濟爾哈朗的輔政王位置,由親弟弟豫親王多鐸頂上,至此,整個朝廷上都是多爾袞的人了。他終於可以好好地整治豪格了。

豪格在四川連戰連捷,平定了四川不說,豪格甚至親手射死了張獻忠。可立下如此大功的豪格,卻還是被多爾袞以隱瞞部下戰功、起用罪人揚善之弟吉賽這些無足輕重的罪名下獄了。

豪格在順治五年二月底被下獄,三月份就死於獄中,死得如此之急。要說多爾袞沒做什麼手腳的話,那絕對是不可能的。而且還有一種說法是:豪格在押入監獄途中,被多爾袞安排的兩白旗軍士亂刀砍死了。

不過豪格生前諸事不順,死後倒是備受榮譽:順治親政後平反多爾袞所制冤案,封豪格為和碩肅親王,立碑,順治十三年追諡為肅武親王,成為了清朝第一個被追諡的親王。



一貳一橙


殺妻獻媚的豪格,其智商屬於抽搐型的,發揮極不穩定。因受莽古濟牽連,豪格佯裝大怒“吾豈可與謀害我父之女同處乎”,殺妻獻媚皇太極,事實證明,他是此次事件中除皇太極外最大的贏家,被賜予八牛錄,後續接手了經兩黃旗洗牌整編後的正藍旗。

同為莽古濟女婿的嶽託,則本著不信謠不傳謠的原則,不相信冷僧機的攻訐,認為這純屬誣陷,令皇太極極為不滿,而此時的豪格間歇性失去了智商,與連襟嶽託過從甚密,不但包庇嶽託,竟然還將皇太極私下對他所講的“爾外家人不可輕信宜謹防之”的話,告訴了“外家人”嶽託,這就令皇太極老尷尬了,於是把豪格從親王擼為貝勒。

推敲了一下,總有豪格怎麼躲和躲不開的感覺,陷於多爾袞的勢力圈,脫套很難。

皇太極死後,豪格失去了唯一的依估,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雖然豪格的簇擁者看似頗多,實則各懷鬼胎,他的位置對兩黃旗陣營來說雖然非常重要,但卻並非不可或缺。

皇太極死後,奪位之爭立刻發展到白熱化的程度,具有軍、爵資格話事人不多,濟爾哈朗早已打定主意,但他是出了名的不得罪人,雖然支持豪格,但也不願招惹多爾袞,表面上的假象是騎牆派。可以說一開始,兩黃、兩紅、兩藍旗都是支持豪格繼位的,加上各位旗臣的勢力,陣容極其強大。

利益攸關方包括代善、阿濟格、多鐸、多爾袞、豪格,主要是他們之間在較力,代善老矣,一輩子被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折騰得沒了脾氣,心灰意冷,不會參與,他在此事中的作用就是-講數可以,抄傢伙不行,都別鬧出圈。

濟爾哈朗是舒爾哈齊一脈,自動過濾掉,阿濟格出了名的脾氣大沒腦子外帶沒規矩,否則皇太極也不會整他失去旗主位置,多鐸最小,資歷尚淺,不具資格。

代善、濟爾哈朗、阿濟格、多鐸紛紛出局,皇位的“競選人”只有豪格或者多爾袞(這種說法不大嚴謹,其實崇政殿之爭前就有三個人選,請看下文)。

多爾袞早就和索尼通過氣,而索尼在此之前也與圖賴有過商量,所以才能在多爾袞詢問的時候,當時交底,只要皇太極的子嗣登基即可。豪格和多爾袞是勢同水火,盡人皆知,所以如果索尼硬捧豪格,無異於直接逼死多爾袞(“我等俱無生理”不是多爾袞說的,那是兩白旗旗臣團隊的意思),那麼雙方必定是你死我活,不會再留半點餘地。

所以通氣的時候,索尼讓了一步,多爾袞的頭腦哪能聽不出話中的意思,放心之餘不免遺憾,其實從那時候起,多爾袞已經基本預估出此次鬥爭的結果,所以在崇政殿上才一直猶豫不決,但基本放棄爭奪,同時也不允許多鐸競爭。

索尼和多爾袞通氣的情況前文講過,兩黃旗給多爾袞準備的臺階(福臨)早已備好,多鐸沒完沒了的催催催,多爾袞卻一直猶豫不決想想想,也是因為這個,他同樣不會到達崇政殿才考慮底線和自身利益問題,他們所考慮的恐怕都是福臨,而不是鬥到差點抄傢伙以後才開始尋思,那他們心也太大了。

多鐸就說了,擁立多爾袞,多爾袞繼續猶豫,他知道要面對什麼情況。

多鐸說,那就我登基,(努爾哈赤的)遺詔上有我的名字啊,意思是我有權利繼承皇權,多爾袞則說,遺詔上還有人家豪格的名字呢,可不是光有你的名字。

多鐸說,那就代善,代善表示睿親王如果同意那就是大清之福,否則當立“皇子”,我老啦,不參合。

努爾哈赤遺詔,沒能流傳下來,其中內容肯定是有對皇太極不利的地方,否則這麼重要的資料不會無人記錄,即便滿清不記錄,素有包打聽之稱,擁有八卦之魂的朝鮮人也會記錄上,顯然這份遺詔還未公佈,便已消失,都還沒弄明白阿巴亥究竟是不是努爾哈赤要求殉葬的呢,不過已無意義,遺詔沒寫,遺囑亦可,反正阿巴亥鐵定是要死的。

整個過程中,不直豪格由何而來的優越感,論打仗確是驍勇善戰的將才,比索尼他們差不了多少,但是政治素養、政治頭腦、政治敏感性真是半點全無,對局勢判斷嚴重失誤,過於自信,或說功課做得不夠到位,兩方陣營都已經相互摸清底牌,只有他傻傻的全然不知,還在期盼人家三請,三請就三請唄,你倒是站住腳和大夥客氣客氣,“福少德薄,非所堪當”的豪格竟然直接走了,果然是福少德薄。

兩黃旗反倒因為豪格的離去集體送了一口氣,因為如果豪格在場的話,他們要給多爾袞臺階下之前,首先要過豪格這一關,事情將會更加複雜化。臺階歸臺階,雖然圖賴的建議已經被索尼認可,但樣子還是要裝一裝的,所以集體表示,“不立皇子,則寧死從帝於地下而已”。

索尼、鰲拜都是在大清門開了“誓師大會”才帶兵包圍崇政殿的,態度極其堅決,老狐狸代善一看,反正我不當,摻和這事幹嘛呢,於是就找了個藉口-我是皇太極他哥,不方便參與討論,代善退場。(以退為進,代善當然是支持豪格的,但是多爾袞猶豫不決,多鐸上躥下跳的亂指派,那你們就找索尼這些橫主說吧,給你們來點硬的,所謂“大清之福”只是說說而已,他可不想多爾袞上臺)

阿濟格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立場,恐怕是態勢壓力太大。多鐸正在賭氣,而且這態勢搞不好真要玩命,雖然不怕,但是也不再言語刺激了。

多爾袞為什麼一直在猶豫不決?

多爾袞沒有選擇困難症,也不是在猶豫,他要聽清看全所有勢力的聲音與態度,現在一切都浮出水面,多爾袞就說,我沒想當皇帝呀,你們看,豪格自己退出的呀,那不如小福臨繼位好了,多爾袞知道兩黃旗的底線就是不能讓自己上臺,這點沒商量,但是你們好歹有好處拿,把福臨推上去去了,我有什麼,所以提出來要與濟爾哈朗共同攝政。

當初努爾哈赤把兩黃旗全部散給了多爾袞哥仨,當時沒人敢提意見,皇太極上臺,正白旗整旗抬旗上來的,這麼多年最好的待遇享受習慣了,如果讓本來就很強的“老兩黃”上來他們就沒戲了,這是整個團隊的利益,誰也不敢輕言放棄。

(即便豪格不走也無法繼位、無法爭取到輔政的權利,多爾袞豪格共同輔政,無異於貓狗大戰,國家就完了,這一點所有人心知肚明,所以既然給了多爾袞權利,就不會再安排豪格,或者另外一個太過強勢的人與多爾袞配合輔政。)

清兵入關前後,多爾袞排擠濟爾哈朗、打擊豪格的行動就已經開始了。

發覺態勢危險的豪格想玩陰招自救,釜底抽薪,策反多鐸,而多鐸與多爾袞的關係並不像傳聞和電視劇中演的那麼親密,多鐸自薦登基,外人還沒說什麼,多爾袞就給否了(其實是出於對多鐸的保護),多鐸就開始心生怨恨“揚言恐嚇,藐視親王”,後來多鐸搶了范文程的老婆,豪格出手包庇,以期與多鐸拉近關係,沒成想心願達成,剛剛入關,豪格和多鐸就同行去放鷹消遣,多日不歸,“過從甚密”,多鐸自發感言:

豪格當初曾經有機會成為君主,但是他的性子太過陰柔軟弱,陷入那種爭鬥有心無力,其實呢,我當時也不同意豪格繼位,但現在想來,好像是失算了,願自現在起“效死於前”。這話被多爾袞聽到不知會氣成啥樣子。

而打擊豪格的進程是這樣的,多爾袞安排何洛會揭發豪格曾經辱罵多爾袞(奪位之後)多病少福短命之人,“非有福人,乃有疾人也,其壽幾何而能終其事乎?”

豪格說的倒是實話,多爾袞確實病的不輕,而且從小就這樣,因為先天不足所以體弱多病,有短命之虞,也不算胡說,多爾袞也說自己病重,尤其是松錦大戰期間,多爾袞自言已經瘦的不成人形了。為了治病,為了求幾種朝鮮特有草藥,多爾袞竟然對人質(朝鮮王子)用了“求”字,可見病痛給他帶來的折磨。

但是,這話從豪格嘴裡說出來就變味了,怎麼聽都像是辱罵詛咒,況且豪格後面還跟著一句“豈不能手裂若輩之頸而殺之乎”,這下不只多爾袞,連濟爾哈朗和代善都主張堅決打擊,絕不姑息,豪格算了犯了眾怒,終於為自己的嘴付出了代價,他被幽禁了,支持他的部下全部被屠戮殆盡,豪格則被剝奪七牛錄罰銀5000兩。

入關後滿清人才奇缺,不得已,多爾袞還是讓豪格隨軍出征,豪格急需擺脫自己在政治方面的頹勢,又建新功,被順治帝恢復爵位,帽子尚未扶穩就被派出去平定各地,擊潰大西軍,射死探頭探腦的張獻忠,這死法也是沒誰了,和李自成一樣,都喜歡親力親為,同屬一代梟雄,卻都光榮的死在了斥候的崗位上。

等到豪格班師回朝,此時朝廷形勢已經大變,多鐸與豪格的莫逆關係已經被多爾袞察覺,而且不止多鐸,王公大臣們多與豪格親密,多爾袞怒斥眾人,當初你們不同意豪格繼位,現在就不要假惺惺的修復關係。

在某人授意下,已經主動退居次位的(政務摺子多爾袞先看、具名順序多爾袞為先)濟爾哈朗府邸逾制被捅了出來,不算什麼大事,但多爾袞直接罷免了濟爾哈朗的輔政權。

轉年,一眾貝子開始彈劾濟爾哈朗,這又遷出了一檔子事,就是皇太極死後,濟爾哈朗曾經與豪格溝通,豪格當皇帝,福臨當太子,兩全其美,此外濟爾哈朗偏心“分贓不均”也被捅了出來,於是濟爾哈朗被貶為多羅郡王,徹底離開了核心權力圈。

後面的議題就是豪格部下希爾艮冒功事件和起用罪臣揚善之弟(為保豪格上位而被殺的將領之一),眾議“擬死”,後改為幽禁,豪格在獄中以大無畏的精神,充分表現出各種不服,最終僅僅一個月後即自裁於獄中,牛錄和妻子都被多爾袞所奪。(下圖:崇政殿)

豪格一生,其一生純粹是輸在了智商、性格和嘴上:

私下洩密被皇太極貶為貝勒,私下詛咒多爾袞被貶為庶人。自身根基不穩竟不自知,還要玩三請三讓那套,沒有仔細分析當時的政治態勢和兩方的底線,造成與皇位失之交臂。

當然,不能否認,就算他做得非常完美,還是有極大概率會發生-不搞三請,不離開崇政殿,一樣當不成皇帝的情況,因為多爾袞死也不會同意豪格登基的,哪怕福臨是太子也不行,因為福臨繼位前的這段時間,足夠豪格弄死多爾袞了。

豪格一生毫無疑問是位猛將,一個合格的將軍,但是對於政治一途,實在是缺乏天賦和政治敏感性,造成與一切機會失之交臂,代善那套學會,好歹也能保命,還在搞小動作離間多爾袞與豪格之間的兄弟感情,居心叵測,險惡用心昭然若揭,多爾袞必定除之後快。

缺點歸缺點,某些事做的不夠聰明也是事實,但其實處於豪格的位置,非常無奈,作也死,不作也死,他和多爾袞的矛盾不可調和,裝熊裝兇都沒用,多爾袞重用多鐸是為了讓他累積軍功當自己的接班人,重用豪格則多半是希望他死在外面,所以活著回來的下場只能更為不堪。


古今通史


崇德八年,清太宗皇太極去世之後,其長子肅武親王豪格與異母十四弟睿忠親王多爾袞爭位。由於二人均不佔據絕對優勢,加之各大利益集團都在打著自己的小算盤。最終,清太宗第九子福臨意外地撿了個漏,成為了皇帝,即後來的清世祖。之後,由於各大利益集團相互妥協和權力平衡的需要,爭位失敗的多爾袞和旁支出身的鄭獻親王濟爾哈朗(清太祖努爾哈赤胞弟舒爾哈齊之子)一同輔政。清軍入關之後,多爾袞成為了叔父攝政王,濟爾哈朗成為了信義輔政叔王。再之後,多爾袞不斷挑事兒、對濟爾哈朗進行打壓,甚至一度將濟爾哈朗降為了郡王。而多爾袞自身先皇叔父攝政王、而後皇父攝政王,逐步成為了事實上的“皇帝”。



由於對明、順政權的戰爭仍在繼續,多爾袞並沒有立即拿豪格開刀,僅僅是找了點兒小藉口削掉了豪格的親王爵位。清軍入關之後,入主北京的多爾袞大封群臣,被削去親王爵位的豪格重新被自己的這位十四叔封為了肅親王。個人認為,此舉或許是多爾袞有意為之。一來,給予豪格一些教訓,讓他認清形勢。二來,先削掉了清太宗封給豪格的肅親王,然後自己再重封豪格為肅親王,立時間自己與豪格的“君臣”地位就確立了,雖然名義上豪格的肅親王並不是多爾袞封的。當然,這只是一家之言而已,為此就是事實。被重新封為肅親王之後的豪格被多爾袞派上了戰場,先是率軍進攻山東,轉而又被派往了對付大西政權的四川戰場。豪格絕對對得起他九弟清世祖給的諡號“武”,一路所向披靡,最後一舉平定了四川。



正所謂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在四川大捷回京之後,豪格的好日子也到頭了。隨著豪格開疆拓土的用武之地越來越小,而多爾袞的地位越來越穩固,多爾袞已經不再侷限於小打小鬧地警告豪格了。豪格回京之後不久,多爾袞便以“恂隱部將冒功及擢用罪人弟”等罪名將豪格下獄。說這些罪名不存在倒也未必,豪格本來就和多爾袞不對付,這些事情又怎麼會向專程向多爾袞請示彙報?因此,這些罪名應該是真的,但是怎麼著也罪不及死。換作是阿濟格或者多鐸,很可能就是象徵性地處罰一下也就算了。可是豪格不同,多爾袞正愁沒有理由收拾他呢。這倒好,自己送上門了,多爾袞還能客氣?於是,多爾袞藉此發難,豪格立時由功臣變為了階下之囚。兩個月後,豪格神秘地“卒於獄”,死因不明(一說自盡),年僅四十歲。一個剛從戰場上下來的將軍,短短兩個月時間就猝死獄中,經歷了什麼,用腳趾頭也能想明白是怎麼一回事。豪格死後,多爾袞強佔了豪格所領正藍旗的所有牛錄,與自己的正白旗混編成新的正白旗與鑲白旗,而將其胞弟多鐸的鑲白旗改編為了新的正藍旗。同時,多爾袞和胞兄阿濟格還“笑納”了豪格的妻妾。自此,豪格一無所有,連小命也沒了……



直到順治八年,在多爾袞墜馬去世之後,正式掌權的清世祖才重新恢復了長兄豪格的肅親王爵位,併為之正式平反。順治十三年,清世祖追諡豪格“武”,是為肅武親王。乾隆四十三年,豪格以軍功配享太廟,其後代又被清高宗弘曆從顯親王改回了原來的肅親王,並且成為了最終確定的九家鐵帽子王之一(恭、醇、慶三家是晚清的事情了)。近代著名的漢奸(其實用滿奸似乎更準確一些)、間諜金碧輝(川島芳子)就是豪格的後代、末代鐵帽子肅親王善耆之女。



農民工歪說歷史


(1)豪格稱帝之路被多爾袞斷掉,多爾袞稱帝之路也因豪格受阻。雙方結下仇怨。

豪格是皇太極的在世的皇長子,在皇太極死後,誰來繼承大清的帝業?

最有力的競爭者是豪格和多爾袞。

當時清朝八旗裡面,豪格掌有正藍旗(21牛錄);

皇太極死後,他的正黃,鑲黃兩旗(40牛錄)應該由豪格繼承,此時支持豪格。

多爾袞和多鐸兄弟倆掌有正白和鑲白兩旗(65牛錄);

代善掌有正紅,鑲紅兩旗(51牛錄);

濟爾哈朗掌有鑲藍一旗(33牛錄)。

在這八旗裡面,除了多爾袞兄弟,其餘的六旗都傾向於支持豪格繼位,但是多爾袞堅決反對豪格繼位,由於多爾袞能征善戰,而且兄弟倆持有65牛錄,一旦雙方出現內訌,後果不堪設想。

由於鬧的太僵,正黃鑲黃兩旗將領表示,必須是皇太極的兒子繼位。

而豪格雖然佔盡優勢,但他性格軟弱不定,此時也沒有采取果斷的方法讓自己登位,只得答應了八旗探討出來的折中方案:讓年幼的福臨繼位,濟爾哈朗做第一攝政,多爾袞做第二攝政。

(2)豪格被多爾袞削爵。

1644年,也就是多爾袞剛當上攝政王的第二年,何洛會告發豪格,稱他和兩黃旗大臣揚善、俄莫克圖、伊成格、羅碩圖謀叛亂,於是豪格被削爵,其餘人或被殺,或議罪,多爾袞藉此來打擊豪格。

不過此事僅僅過去半年,豪格又被複位。畢竟當時清軍主要的矛盾是和明軍戰鬥,加上支持豪格的仍然有很多人,所以豪格得以東山再起。

(3)豪格被下獄治罪而死。

豪格作戰勇猛,多爾袞也是能征善戰,二人都在清軍對明軍的戰爭中功勞頗大,不過多爾袞由於佔據了攝政王的有力位置,加上他本人功勞極多,政治地位越來越高,浩哥已經無法與之抗衡了。

1645年,多爾袞晉皇叔父攝政王,遇到大禮的時候,群臣拜完順治帝之後,就要立即去拜多爾袞,可見其權勢之盛。

1646年,多爾袞將皇帝印璽收入自己府中,出行儀仗和皇帝等同,1647年,多爾袞見皇帝可以不用行禮。

這一切跡象表明,多爾袞是有篡位奪權的想法的,而豪格作為皇太極的長子,不僅有許多人支持他,本人也能打仗,故而多爾袞必須除去豪格。

1648年,豪格平定四川之後,班師回京,等待他的是下獄。多爾袞以隱瞞部將冒功,啟用罪人揚善之弟吉賽的罪名,將他投入獄中,兩個月後,豪格就死了。

豪格死後,他的一個側福晉被多爾袞納了。


師明禮


向敬之

多爾袞一生最恨者,莫過於自己的親侄兒豪格。

太宗暴卒,沒有指定接班人。睿親王多爾袞有足夠的機會競爭皇位,而作為皇太極長子的豪格,成了他主要的競爭對手,又得到皇太極留下的兩黃旗大臣誓死力挺。二人勢均力敵,最後都求其次,改立皇太極的皇九子福臨即位。

大局已定,多爾袞還是勝過豪格一籌,被定為攝政王。

多爾袞擅權,很快將原支持豪格的輔政王濟爾哈朗排擠出權力核心。

多爾袞大權在握,自然不會放過阻礙他稱帝的豪格,於是打擊的鐵拳不斷出狠招!

《孝莊秘史》中的豪格與順治帝劇照

順治元年四月,原為肅親王豪格心腹的何洛會投靠多爾袞,告發豪格語言中傷睿親王,議罪被削除親王爵。至當年十月,清軍入關成功,大封功臣,順治帝恢復豪格王爵。

順治三年,多爾袞在此前命何洛會為定西大將軍,征討大西政權張獻忠失利的情勢下,改授豪格為靖遠大將軍,出征四川,去攻打最難啃的張獻忠。

多爾袞滿以為豪格失敗,又好藉機治罪。不料豪格斬殺張獻忠,勝利班師。《清史稿·豪格傳》記載:順治“五年二月,師還,上御太和殿宴勞”。

然而,“睿親王多爾袞與豪格有夙隙,坐豪格徇隱部將冒功及擢用罪人揚善弟吉賽,系豪格於獄。三月,薨”。

豪格下獄,僅一月而死,足見多爾袞對他的極盡折磨,用盡了手段。《清世祖實錄》卷三十七有言,豪格被囚禁獄中,曾對來看的阿濟格、尼堪、蘇拜說:“將我釋放則已,如不釋放,毋謂我係戀諸子也,我將諸子必以石擊殺之。”

多爾袞的折磨何妻慘厲,已讓昔日鐵漢豪格心理扭曲,出現了一種報復性的逆變心態,要以石頭砸死自己的諸多孩子,以免諸子遭到多爾袞的虐殺。

豪格死後,多爾袞還強娶了豪格的側福晉,只是沒有接受何洛會的主意射殺豪格的兒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