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达找不到人或“吃闭门羹”?如今,解决这难题有了新助力!

为积极构建综合治理工作大格局,融合利用各方资源,解决法律文书送达难问题,12月27日,祖庙街道“协送员”工作启动仪式暨培训会在祖庙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召开。禅城法院副院长饶小聪、祖庙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林立、祖庙法庭负责人李军耀、街道综治信访维稳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罗志刚等相关部门领导参加了本次会议。

送达找不到人或“吃闭门羹”?如今,解决这难题有了新助力!

会议现场

为何要建立这个机制?

今年以来,祖庙法庭受理案件的数量比往年大幅增长近7成,案多人少的困境尤其突出。在法院案件审理工作中,常见当事人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意提供对方当事人具体的下落情况,相当一部分案件当事人亦存在住所地变更,而未及时到派出所或村居变更登记的情况,送达难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办案效率。在此背景下,为协助解决送达难问题,祖庙街道建立了协助法院送达法律文书工作机制。

送达找不到人或“吃闭门羹”?如今,解决这难题有了新助力!

“协送员”具体职责是什么?

“协送员”是指协助法院送达法律文书的送达联络员,由每村(社区)指定一名委员以上的工作人员担任。目前,祖庙街道共有59名协送员。据介绍,协送员的工作主要包括协助法院送达住所、经常居住地位于祖庙街道(社区)辖区内的受送达人的法律文书;协助法院收集、查找受送达人的送达线索,掌握受送达人动向等17项工作内容。

具体的工作流程是怎样?

法院书记员通知协送员受送达人基本信息后,受送达人自愿收取文书的,协送员核实身份后,让其签收并指导填写送达地址确认书;若不愿收取文书,协送员会在核实送达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查找其他送达线索,如有不利送达的信息,及时向法院反馈。此外,在诉讼期间,协送员还需持续关注受送达人动向,并适时向法院反馈。

送达找不到人或“吃闭门羹”?如今,解决这难题有了新助力!

禅城法院副院长饶小聪发言

饶小聪表示,协送员机制的建立,表明送达工作已纳入地方综治工作大格局,也为法庭与街道、村居之间搭建了一座更加畅通的沟通桥梁,法庭的司法服务也得到进一步延伸。通过社区基层组织的广泛参与和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有效破解法律文书送达难的困境。同时,也有利于及时掌握和化解基层辖区的不稳定因素,为祖庙街道营造良好的社会治理环境提供司法保障。

送达找不到人或“吃闭门羹”?如今,解决这难题有了新助力!

祖庙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林立发言

林立表示,协送员机制的实施,是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具体举措,是不断深化社会治理改革和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完善辖区网格员体系的重要一环。协送员应提高政治站位,树立责任心,用谨慎、细致的工作态度开展协送工作,确保机制落到实处。

送达找不到人或“吃闭门羹”?如今,解决这难题有了新助力!

系统业务培训

最后,祖庙法庭彭颖颖法官还对协送员做了系统业务培训。彭法官先从送达的概念和具体方式进行详细介绍,她强调,送达过程必须依照法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在授课的过程中,法官还阐述了送达制度的程序保障意义,并针对协送员的工作,讲解了有关注意事项,包括送达文书的范围、送达线索、送达前的准备等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