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工文化工艺] 榫卯结构之穿腿榫

穿腿榫:后腿一木连作的制法是一根料通上来,把上半截挖细,在椅盘上穿出来。穿过的时候也很讲究。因为所有的椅子都有“侧脚”,也称“收分”,即:下面的外径都要大于上面,也就是说整个椅子呈一个规则的梯形,所以就会造成后腿自下而上是倾斜的。但当在椅盘上打眼的时候,钻是直着打下去的。这就会造成一个矛盾,腿是倾斜的,而眼是直的。工匠不得不挫榫眼以保证足够的斜度,这就又会导致一个问题,就是腿穿过后无法严丝合缝。

[木工文化工艺] 榫卯结构之穿腿榫

所以,你会发现很多一木连作的椅子这个榫卯很难做得特别严密,往往上面严一些,下面虚一些。如果做严了,那就需要高超的技术和无比的细心。

[木工文化工艺] 榫卯结构之穿腿榫

一般京作的家具,后腿都是采用一木连作。在南方一些地区,不采用这种制法,有的家具,如托泥圈椅由于香蕉腿的缘故也采用这种制法。

[木工文化工艺] 榫卯结构之穿腿榫

做不严密怎么办?南方工匠想出一个办法,在椅盘交接的腿子上刻出一个方形,然后将边抹包上去。但这种做法也有它的局限性。本身椅腿就比较细,在它的基础上再削去一层,椅子的强度就会受到影响。年头久了,有扶手的椅子还罢,倘若是灯挂椅,就不够牢固。

[木工文化工艺] 榫卯结构之穿腿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