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博科夫的才華,可不是隻看一本《洛麗塔》就夠的……

作為20世紀公認的傑出小說家和文體家,

納博科夫的才華,可不是隻有一本

《洛麗塔》

纳博科夫的才华,可不是只看一本《洛丽塔》就够的……

去年譯文君已經給大家推薦過《納博科夫短篇小說全集》,三冊《納博科夫文學講稿三種》,以及《愛達或愛慾》,其實年底我們還有一本納博科夫非常重要的作品再版出來,那就是《天賦》。

纳博科夫的才华,可不是只看一本《洛丽塔》就够的……
纳博科夫的才华,可不是只看一本《洛丽塔》就够的……纳博科夫的才华,可不是只看一本《洛丽塔》就够的……

被討論了一整個2018年的納博科夫三部作品

纳博科夫的才华,可不是只看一本《洛丽塔》就够的……

《天賦》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納博科夫的“追憶逝水年華”,致敬俄羅斯文學的鄉愁之作

感官與慾望的大祭司”筆下,一幅野心勃勃的青年藝術家肖像

這是一本在納博科夫文學譜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如果《洛麗塔》是納博科夫初階讀者需要的入門作品,

《納博科夫短篇小說全集》《愛達或愛慾》是中階納博科夫讀者一定不會錯過的作品,那麼《天賦》一定是資深納博科夫粉絲會列入閱讀計劃的那種“不高調”但“絕對有讀的必要”的作品。

《天賦》是納博科夫的早期作品之一,雖然是早期作品,卻在主題和風格上極為豐富。它以作者背井離鄉的流亡生涯為中心主題,幾乎摒棄了通常圍繞流亡產生的自我憐憫和自我美化。它描述、總結並相當冷酷否定了這樣一種寫作事業——用沒有生命力的語言創作而導致讀者的流失,因而,它是一本高度自覺的“文學”書,客觀冷靜地記錄了一位偉大的俄羅斯小說家的消亡。

那麼,《天賦》究竟講了什麼?創作這部作品的背後又有什麼故事,不如來聽聽納博科夫自己怎麼說吧。

纳博科夫的才华,可不是只看一本《洛丽塔》就够的……

關於《天賦》我想說的是......

文 丨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譯 丨朱建迅 王駿

《天賦》的大部分章節,是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三七年間在柏林完成的;它的最後一章一九三七年完稿於法國的裡維埃拉。《當代紀事》— 一組前社會革命黨成員在巴黎創辦的一家重要的流亡者雜誌—分期(一九三七年到一九三八年第六十三至六十七期)刊登了該小說,但卻刪除了其中第四章。該章被拒載,與書中第三章瓦西列夫拒絕出版那部傳記,都是由於同樣的原因:這是生活發現它不得不模仿它所譴責的藝術的絕好事例。只是在一九五二年,該小說開始創作近二十年之後,它的完整版本才最終問世,由好心的紐約契訶夫出版社出版。想象一下人們在俄羅斯現政權統治下居然有可能讀到《天賦》,該是何等有趣的事。

我從一九二二年起一直客居柏林,與書中的男青年循了相同的時間軌跡;但無論這一事實,還是我與他共有的一些愛好,諸如文學和鱗翅目昆蟲學,都不應該讓讀者說聲

“啊哈”,並且將構思者混同於他構思的人物。我現在不是、過去也從來不是費奧多爾· 戈杜諾夫–切爾登採夫;我父親不是中亞地區的探險家,雖說我仍然有望將來哪天成為這樣一位探險家;我從未向濟娜· 梅茨求愛,也不曾為詩人孔切耶夫或其他哪位作家擔心。實際上,正是從孔切耶夫以及另一個次要人物,即小說家弗拉基米羅夫身上,我看出了一九二五年左右我本人的些許印跡。

纳博科夫的才华,可不是只看一本《洛丽塔》就够的……

《天賦》 英文版

在寫作此書的年月裡,我在重現柏林及其僑民聚集區時,不能像我在後來的英文小說裡描寫某些環境時那樣果斷,那樣無所顧忌。書中多處藉助藝術技巧反映了歷史。費奧多爾對德國人的態度,或許特別典型地反映了俄國流亡者對(柏林、巴黎或布拉格的)“本地人”那種粗魯而荒謬的蔑視。再者,我筆下的男青年受到一個崛起的獨裁政權的影響,該政權所處的時期與小說創作同時,而不是小說部分反映的那段歷史時期。

纳博科夫的才华,可不是只看一本《洛丽塔》就够的……

知識分子的大量外流,形成了布爾什維克革命最初幾年普遍移居國外的僑民中如此顯著的一個群體,這在今天有如某個神秘部落的多次遷徙,它的那些鳥形符號和月形符號,現在正被我從大漠煙塵中逐漸發現。我們始終不為美國的知識分子所知(他們受共產主義宣傳的影響,認為我們只不過是些兇惡的將軍、石油巨頭、拿著長柄眼鏡的瘦削的貴婦人)。那個世界如今已經消失了,布寧、阿爾達諾夫和列米佐夫消失了。弗拉季斯拉夫· 霍達謝維奇消失了,他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俄國詩人。老一輩的知識分子們正在相繼離世。他們在最近二十年的所謂“失去家園者”中尚未找到繼承者,這些“失去家園者”已將自己蘇維埃祖國的地域觀念和平庸習氣帶到了國外。

纳博科夫的才华,可不是只看一本《洛丽塔》就够的……

《天賦》日文版封面

《天賦》的世界目前是一個幻境,如同我的大多數作品,有鑑於此,我能以一定程度的超然的口吻談論此書。這是我過去或今後的最後一部俄語小說,它的女主人公不是濟娜,而是俄羅斯文學。第一章的線索圍繞費奧多爾的詩歌展開。第二章是費奧多爾文學進程中一次朝向普希金的突進,包括他嘗試著描述父親的幾次動物學野外考察。第三章轉向果戈理,但它真正的中心卻是獻給濟娜的愛情詩。費奧多爾的《車爾尼雪夫斯基傳》,一首十四行詩內的一個螺旋式結構,是第四章的重點所在。最後一章糅合了先前所有的主題,並隱約暗示了費奧多爾夢想將來哪天寫出的書:

《天賦》。我不知道書中那對年輕戀人被打發走以後,讀者的思路還能跟隨多遠。

纳博科夫的才华,可不是只看一本《洛丽塔》就够的……

《葉甫蓋尼· 奧涅金》

[俄] 普希金

[譯] 馮春

眾多俄羅斯天才作家加入了書中龐大而有序的陣容,致使本書的翻譯殊為不易。我的兒子德米特里· 納博科夫完成了第一章的英譯,但由於自身事務的急迫,無法繼續翻譯下去。其餘四章由邁克爾· 斯卡梅爾翻譯。一九六一年冬天,我在瑞士的蒙特勒認真修訂了五章的所有譯稿。我對每首詩歌的譯文及散見於書中的若干詩行的譯文負責。卷首的那段引語並非虛構。書中的最後一首詩則模仿了《葉甫蓋尼· 奧涅金》中的一節。

(完)

相關圖書

纳博科夫的才华,可不是只看一本《洛丽塔》就够的……

點擊封面即可購買

現在下單,可參與京東年貨節,每滿100減50

《天賦》

[美]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著

朱建迅、王駿|譯

2018 年 12 月出版

《天賦》是小說大師納博科夫早年的半自傳體代表作,描繪了一九二六至一九二九年間,流亡青年費奧多爾•戈杜諾夫-車爾登採夫在柏林的生活,以及他文學天賦的迅速擴展。起初他寫了一卷精緻的回憶性詩歌,但沒有引起關注;接著是一本關於備受尊敬的歷史人物的傳記,絢麗而直言不諱;最後,他產生了寫作《天賦》本身的念頭。除了成功塑造一個野心勃勃的青年藝術家形象,納博科夫在《天賦》中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首都、一塊大陸,即柏林和歐亞。小說像城市街道那樣擁擠繁忙、瞬息萬變,又像最大的陸塊那樣廣闊多姿,穿梭於現實和虛構之間,蘊含大量對俄羅斯文學及社會現狀的思考。除了是一則溫柔的愛情故事,還是一份獻給整個文學傳統的厚禮,一篇關於藝術與生活關係的原創性研究。

纳博科夫的才华,可不是只看一本《洛丽塔》就够的……

海譯文

文學|社科|學術

名家|名作|名譯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或搜索ID“stphbooks”添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