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到海外 嚴選模式拓展下的全球供應鏈之路

11月22日,網易旗下自營生活類電商品牌網易嚴選正式開啟2018年度"黑五"大促。在這次大促上集體亮相的,還有"嚴選世界"的商品。自2016年嚴選正式上線以來,丁磊的目光就不僅僅停留在中國製造商,而是致力於甄選全球好物,為消費者帶來來自全世界優質製造商的高性價比商品。這次嚴選海外製造商的集體亮相,是對嚴選模式邊界拓展的一次展示,也是嚴選整合全球供應鏈的成果首秀。

海外優質製造商和國內消費者最佳橋樑

現在打開網易嚴選海外館界面,來自韓國製造的除氯增壓花灑、日本製造的睡眠足貼、美國製造的除甲醛空氣淨化劑均已成為爆品,這些不僅填補了國內市場空白,還讓國人足不出戶,就享受到更物美價廉的消費體驗。

目前,和網易達成合作的製造商已有500家以上,足跡遍佈全國,其中浙江和廣東佔比最高。同時,具備優質製造和設計能力的供應商並不只存在於國內。在最初也有將海外製造商納入考慮範圍,最初與不到10家海外供應商達成合作,SKU數量僅有10個。隨著嚴選業務的擴張,嚴選模式和嚴選理念也越來越多地被認可。如今,這些數字已經翻了近30番。

網易嚴選通過直達上游製造商,剔除層層品牌溢價,幫助直連工廠和消費者,將優質供應商的製造和設計能力,以較高的性價比呈現出來,並表達出簡約自然的生活態度。在上游製造商的選擇中,網易嚴選制定了嚴苛的標準,側重工廠的硬實力、軟實力以及審美調性,如:工廠技術專利情況、新品的開發能力、生產流程把控能力、質量管理能力、環保指標和工廠文化等。

網易嚴選的零關稅與即時達

公開報道,《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將於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電商法》第九條對"電子商務經營者"做出了明確定義,其中,"個人代購"符合"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絡"、"從事銷售商品"、"提供服務"以及"經營"的幾大要件,被納入了"電子商務經營者"的範疇。這意味著,個人代購要承擔更多的成本。此外,個人代購在品質、時間、退貨上的不確定性也給消費者帶來了諸多不便。

相比之下,《電商法》的出爐,更凸顯嚴選海外商品採用一般貿易進口模式的優勢,即對比個人海淘,嚴選海外進口商品從消費者角度來看,完全可以做到零關稅、即時達。嚴選海外商品採用的一般貿易進口模式,由海外進口商品接受海關商檢對品質的監控。也就是說,除嚴選團隊對生產全鏈路的質量監控外,這些商品還更多一重由海關提供的質量保障,做到質量零風險。

對於迫切進入中國市場的海外供應商而言,嚴選搭建了最優質的供求渠道。嚴選將後端的用戶數據、用戶需求進行整合分析,帶著用戶的真實需求去探訪海外優質供應商,為他們提供了進入中國市場的快速通道。海外製造商不必承擔試錯風險,背靠網易的大數據和用戶畫像以及突出的營銷能力,迎合中國市場目前的消費升級需求,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嚴選模式的世界賦能

從賦能中國製造到賦能世界製造,嚴選模式的擴張表現出來了強大的生命力。嚴選的願景是將高性價比的商品,以更直接、更便捷的方式觸達消費者,讓商品迴歸到產品價值本身。而品牌與製造商剪刀差的現象,其實並不只存在於中國,在東南亞、拉美也存在大量具備優質製造能力的製造商被壓榨的情況。如何更好地輸出這些製造商的製造能力,顯得尤為迫切。

從連接中國製造商到連接世界製造商,網易嚴選完成的是對全球供應鏈的整合。在這個過程中,製造商、嚴選和消費者實現三方共贏。

對於製造商,尤其是海外製造商來說,以網易嚴選做介質,既可以快速打開市場銷路,又可以增強對下游大品牌的議價權,回款快、庫存壓力小、資金週轉快,同時提升在產品設計、運營、市場洞察、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完成"智造"的轉型,縮短與消費者間的距離。

對於消費者來說,通過網易嚴選來觸達來自世界的好物,既享受到了同等性價比的商品,又節約了金錢,同時免去了個人海淘的諸多不確定性,節省了時間和金錢成本,迎合了自身消費升級和中產階級追求品味生活的需要,

對於網易嚴選來說,以嚴選模式為槓桿,連接世界製造商,將嚴選模式的邊界進一步延伸拓展,強化其作為電商品牌的競爭力,從中國消費電商品牌逐漸對外擴散,引領品質生活,夯實工廠+電商模式的行業生命力,延展深化中國第三種電商模式。

網易嚴選領銜的嚴選模式如何進一步擴張全球?

在持續強化全球供應鏈的同時,網易嚴選所標榜的嚴選模式想要進一步釋放價值,更應該在良莠不齊的製造商以及複雜的市場環境中,強化品控與設計能力,進一步甄選真正有製造能力的製造商,才能進一步完成品牌價值閉環。

首先,電商品牌雖然涵蓋類眾多,但是目前產品定位相對小眾,且自主設計能力較薄弱,缺乏細分品類下產品設計的系列感,不利於強化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目前,網易嚴選已經成立了自己的設計中心,成立了全球設計開放平臺,與設計機構、專業院校合作,並孵化原創設計;推出自主原創設計產品系列"黑鳳梨"。

其次,上下游產銷協同需要進一步加強。由於品牌方存在多類,需要多製造商合作,而製造方也存在服務於多品牌的現象,在這樣複雜的上下游生產關係中,流程、需求的標準化如何搭建,數據何打通,供應鏈中臺體系由誰主導,都是擺在產業升級面前的難題。電商品牌可以利用技術優勢向製造業賦能,圍繞自身品類搭建供應鏈體系,但要真正實現全產業的銷協同,還需要全行業的積極參與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