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丨親寶寶創始人馮培華:做“嚴選”模式母嬰電商,在選品上做減法

专访丨亲宝宝创始人冯培华:做“严选”模式母婴电商,在选品上做减法

成立五年,親寶寶從功能單一育兒相冊衍生出了空間、育兒、社區、母嬰商城等各個業務線,並獲得了好未來領投數億元C輪融資。在這發展過程中,難免會有人把寶寶樹和親寶寶進行比較。

“外界總是將我們和寶寶樹進行比較,但親寶寶和寶寶樹真不是競爭關係。”親寶寶創始人馮培華說。

2013年,親寶寶APP正式上線,從家庭育兒相冊切入。到了去年10月完成C輪融資時,馮培華表示,親寶寶從孕、育、教三個層面,全方位滿足用戶一站式育兒需求。

空間是親寶寶整體服務的基礎,在親寶寶APP的親子空間裡,用戶可以通過照片、視頻、文字日記、成長MV等形式記錄孩子的成長過程;還可邀請親友,只有被邀請的人才能進入親子空間,查看寶寶的成長記錄。被邀請的親友,也可以上傳寶寶的照片、視頻,並通過平臺的評論、點贊、分享等社交功能和空間裡的其他親友進行互動。

根據沙利文諮詢的報告,中國年輕家庭(生小孩前2年至生小孩後6年)的產品和服務市場規模高達11萬億元人民幣,且增速非常快,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8.9%,遠超中國經濟增速和社會零售總額增速。

在馮培華看來,以往提到“母嬰”都在將如何抓住媽媽的心理,而隨著家庭消費升級,4+2+1的家庭結構中,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開始參與到了育兒過程中。

據億歐瞭解,目前,親寶寶已經擁有了7000萬的註冊用戶,媽媽角色佔53%,非媽媽用戶佔比47%。其中,爸爸群體在整體家庭育兒用戶中的佔比達到24%,祖父母、外祖父母佔比接近15%,而其他親友則佔據了剩餘8%的比例。

“再窮不能省孩子”,母嬰消費作為家庭消費的核心入口,整個母嬰大賽道的人群全生命週期價值足夠大,極具商業潛力,且目前家庭育兒參與度攀升,正從媽媽經濟向祖輩+父母的家庭經濟模式轉變。

馮培華在談到盈利模式的時候說到,親寶寶目前主要通過廣告和電商盈利。在電商模塊,主打的是場景化的精準營銷模式。

在2018年7月,親寶寶正式向外推出自選商品的模式——親寶優品,為0-3歲孩童優質的親子產品,是基於親寶寶平臺構建會員體系,僅面向親寶寶用戶銷售。目前,親寶優品已成為親寶寶的主要盈利來源之一。

“17年的時候我們開始探索電商化,不能老用投資人的錢。剛開始以為只有有用戶和商品,就一定能將商品賣出去。但是在這過程中,我們發現用戶關於產品質量問題的投訴很多。”這就是馮培華所說“買買”商城,也是親寶優品的前身,是以加盟為主,但後來發現加盟的品牌難以保證質量和服務,便忍痛砍掉了這一塊業務,儘管馮培華知道這個業務可以帶來不小的營收。

“不需要消耗過多選擇時間,這是選品上的減法。垂直領域的用戶價值很高,如果只是簡單賣貨,做流量的生意,是無法積累用戶認知、平臺品牌,以及核心能力的。垂直平臺之所以垂直,是要想挖掘用戶真正的價值,需要用心給用戶營造一個舒適的環境。”

自網易嚴選面世,“嚴選”作為零售電商領域的現象級模式得到了行業內的追捧。親寶優選也加入到了“嚴選”模式隊列,由親寶寶的供應鏈團隊直接到上游工廠製造商選品,去掉中間環節,保持低毛利,給用戶提供高性價比產品。親寶優品還依託於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採用精準營銷系統,把產品直接推送給適齡用戶,直接截流用戶潛在需求,形成高轉化率。目前SPU數量不到100個。根據親寶寶團隊提供的數據,一個月內發生復購的用戶比例接近50%。

在消費結構和消費理念雙重變革的作用下,母嬰消費者對於母嬰用品的需求從“價格敏感”階段逐步過渡到“品質敏感”階段。馮培華表示:“在市場上永恆不變的是,用戶需要物美價廉的好商品。”

隨著母嬰消費人群對於母嬰用品的品質要求提升,好品質定位和高品牌信任成為消費升級下母嬰用品消費的關鍵詞。而嚴選模式主打的“優質和高性價比”精選理念恰恰擊中了母嬰用品消費的直接痛點,並在此基礎上通過剔除層層溢價實現了合理的價格支持。

親寶寶依託“嚴選模式”使自有品牌獲得口碑之外,在通過塑造自有品牌的方式,還可以把以往交給品牌商的利潤收入囊中,從而取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搶佔“頭部市場”。

但是否一勞永逸呢?再來看看去年11月剛上市的寶寶樹,從它的IPO招股書上看,連續虧損。雖在文章開頭,馮培華不斷的強調親寶寶和寶寶樹的不是競對,但兩者的流量變現都是做電商,其本質還是一樣的。在背靠阿里這個電商巨頭的下,寶寶樹的營收還是盡不如人意。寶寶樹目前所面臨的困境,親寶寶不可避免的也將遇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