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這個寒冷的車市能撼動車價嗎?

2018年這個寒冷的車市能撼動車價嗎?

2018步入最後一個月份,今年車市原本寒冷的銷量更是雪上加霜,自今年7月份以來,中國汽車月度產銷數據已經連續四個月呈下滑態勢,而在一片慘淡的銷量業績之中,雖然有些廠家得以倖免,但是大部分的廠家都是負增長。

原因

造成2018年車市寒冷的原因有很多,挑幾個重點說!

2018年這個寒冷的車市能撼動車價嗎?

首先2017年12月的1.5L排量及以下車輛購置稅75折優惠的取消是一個首當其衝的原因,雖然只有幾千塊錢,但是很大一部分人選擇在2017年購入汽車,只是為了趕上國家紅利的尾巴而選擇購車,把消費提前的同時也把2017年的銷量推到了一個很高的量。

其次提前到2019年實行的國六標準也使得一部分消費者展緩了購車計劃。

當然重中之重還是高昂的房價把老百姓的購車錢一併掏走了。

影響

2018年這個寒冷的車市能撼動車價嗎?

其一 1-10月,汽車銷量累計完成2282.6萬,銷量比上年同期下降0.4%,並且銷量仍樣下降,預計很多廠家無法完成年初制定的銷量計劃。

2018年這個寒冷的車市能撼動車價嗎?

其二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近日發佈的最新一期“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也顯示,11月份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75.1%,環比上升8.2個百分點,同比上升25.32個百分點,庫存預警指數位於警戒線之上,屬歷年最高,實際情況是很多所謂銷售出去的車只是批發給了4S店,讓他們來承擔風險。

車價

2018年這個寒冷的車市能撼動車價嗎?

隨著時間的變遷,再加上國產車的成熟,使的當前國內的車價整體趨於一個合理水平線上,以美國本田 HR-V即國內的繽智舉例,其售價為$20,520 - $28,540約合人民幣14.13-19.65萬人民幣元,相較於國內的12.88萬元至18.98萬元的價格無論是起步價還是價格區間都要遠高於國內。

2018年這個寒冷的車市能撼動車價嗎?

但是再來看看配置表,只看全系標配四驅配置這一項就是國內頂配都無法給予硬貨,而且對得起14萬起步這個設定。

2018年這個寒冷的車市能撼動車價嗎?

以此來分析,我國的價格其實與美國售價基本相當,但是存在的配置差異卻讓國內的售價實際高於美國,而且很多低配低到就像和你鬧著玩,不排產,也根本不想賣給你。

降價

雖然國內車價不算高,但是在這場車市寒冬中有幾個動力會推動車價繼續下跌。

2018年這個寒冷的車市能撼動車價嗎?

動力一 製造成本,美國2017年汽車銷量1725萬輛,而同期中國的銷量是2901.54萬輛,多出了1176.54萬輛,製造業的規則是生產的越多核算在每輛車的成本越低,所以我國汽車純粹的生產成本要低於美國。

2018年這個寒冷的車市能撼動車價嗎?

動力二 股比開放,中國將逐步放開對外資車企的股比限制,也就是說目前的合資品牌汽車,中方和外方各持股50%的現象將被打破,以“華晨-寶馬”為例,原本寶馬賣一輛車想在中國掙一元錢,那麼它就必須掙到兩元錢才能將其中的一元錢裝入自己的口袋,但是現在股比開發後即使定價低、優惠大,但是由於寶馬的股份高所以“華晨-寶馬”的主體利潤並未受損。

2018年這個寒冷的車市能撼動車價嗎?

動力三 汽車超市,如果現在的庫存指數持續升高的話,廠家會迫於壓力開始尋求更多的銷售渠道,這會使得現有的4S店壟斷模式開始逐漸崩塌,從而使修的和賣的能夠分離,最終銷售方獲得更多的議價權後,給到消費者的優惠也能更靈活,可以預見未來買車就像買手機,不論你是從蘇寧買的還是京東買的,不論你得到多少優惠只要你是通過正規渠道並且能提供發票即可得到官方售後的支持。

結語

雖然我國在汽車發展方面無論是價格還是技術上都越來越成熟,但依舊能看到汽車銷售的壟斷模式、高仿造車的理念還存在,我國汽車行業想要真正的成熟還需要一定時間,但此次的車市寒冬和進一步市場開放的雙重高壓下,會迫使汽車行業進一步向發達國家看齊,相信未來消費者能花更少的錢買到更優質的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