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吃苦,就像習慣一種殘疾


習慣吃苦,就像習慣一種殘疾

整個夏天我都在躲避一種單調的生活。但越是躲避越躲避不了。

生活單調的就像一杯死水,沒有任何波瀾,即便有什麼波瀾於我而言也未曾察覺。就說一天的工作吧:早上準時上班,工作,吃飯,下午工作、吃飯、回家、睡覺。

怎麼樣,熟悉吧!生活被三個詞語概括:上班、吃飯、睡覺。

這簡直能疊加到任何物種的生存狀態,瞬間迴歸到動物的本能。對,除了上班。也許在一隻雞鴨看來,他們的撒歡打鳴也是上班的一種,誰知道呢。

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說的多好,在猿猴狀態下,那些瀟灑的動物整天遊離打歡,好不自在,真羨慕一隻猴的生活,每天都有新驚喜。

工作原因,我過上了朝八晚六的生活,這是這個城市裡大多數人的狀態,他們被庸常瑣事纏繞,在人事糾葛中穿針引線,在鴿籠一般的房子裡生產著一天的慾望和頹喪。

這樣的日子,簡直就是抹殺人的天性。

聽說你們的最近挺忙的?乘坐電梯時,一位小姐姐寒暄打招呼。

嗯,有點忙。我說。

習慣就好!她說。

我簡直火冒三丈,習慣你大爺,苦怎麼可能習慣,只有迫不得已的適應,哪裡來的習慣。說習慣苦難不等於說你是受虐狂體質嗎?

那誰誰說了,生活就像那啥,不能反抗就好好的享受。我試著習慣,就像習慣一種殘疾。於是我驚奇的發現,生活狀態好了許多。

比如,工作異常繁忙後安慰自己至少週末不用加班;週末加班後安慰自己至少六點之後不加班或者中午不加班,或者大唱高調安慰自己為人民服務。我對生活的態度在妥協中變得怡然自得、處之泰然。

有時候,一個週末不加班,也能變得興高采烈。

適應殘疾後,我突然發現丟掉柺杖之後,不會正常走路了。比如,驚奇地發現對生活的敏銳度快速降低,用“見怪不該”搪塞一切的風雲變幻。沒有了生活的灼痛感,變得不再粗糲,像風蝕刀割般變得無比圓滑。

其實,我有些羨慕那些妖嬈女子踩到一堆狗屎後,花容失色的樣子,那樣子簡直可愛到爆。我很少這樣了,往往是置若罔聞,最多罵一句:狗日的,誰弄的!?

對生活的感觸變得越來越低,變得冷血麻木。這是我曾討厭的模樣,現在我也變成了這樣。

我從不覺得習慣吃苦是一種良好的品質,那些把吃苦當成磨鍊意志更是無法認同,也許能鍛鍊吧,也許不能吧。沒有人願意吃苦,社會主義也向往富裕。

曾經我們也把“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奉為圭臬。只是多年後,我知道天上的星不都是璀璨奪目,月亮也不總是每天都很圓。習慣吃苦不過是大人遞給小孩子的一支棒棒糖,只能甜一陣子,不能甜一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