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營銷趨勢 ③:聊天機器人和語音助手的發展

2019營銷趨勢 ③:聊天機器人和語音助手的發展

自然語言處理推動聊天機器人和語音助手的發展

Marketing Week早在兩年前就第一個預測,「即時消息商業」(我們稱之為的)將成為未來的趨勢,消費者可以在即時消息軟件中進行購買、預訂管理、諮詢和建議獲取等。

但起步仍然很慢,或許是因為營銷人員沒有明確目標就設置了聊天機器人,過早地砸了太多預算。這是急於發展「即時消息策略」而不是發展營銷策略的表現(不幸的是這個名詞也沒有流行開來)。

如果品牌被他們發展即時消息業務的經歷所傷,且不再回頭,那他們將錯過一些已獲得的進展,如荷蘭皇家航空、樂高、維多利亞·貝克漢姆這些品牌,它們通過精心策劃使用Facebook messager(桌面聊天客戶端),獲得了可靠的商業結果。

大多數品牌第一次進入即時消息領域的需求仍十分簡單。例如按Facebook所說,在消費者服務中,前10名的問題覆蓋了90%的提問,這意味著品牌能夠通過相當簡單的自動回覆而得到很多東西。

但是在2019年,我們可能會看到自然語言處理(NLP)得到一定等級的提升,最終使更多複雜的應用變得既有可能性又有吸引力。這不僅有利於聊天機器人發展,還有利於其他非常有前景但目前仍令人失望的技術發展——如語音助手。

現在,自然語音處理技術仍然在努力發現語言含義上的細微差別,不論這是來自方言的差異、語境的缺乏還是拼寫和語法的錯誤。但該領域正迅速發展。

11月的時候,麻省理工宣佈其科學家創造了一門技術,讓語言學習更像嬰兒而不是機器的行為,與語言習得一樣,去領會視覺、情境的信息,這可以幫助人工智能更好地理解和模擬人類交流。同樣在11月,一場全球性大會總結到,機器翻譯現在已經「非常接近於人類的翻譯表現」。

因此,在一年的時間內,我們能看到品牌邁出了第一步:創造一種聊天機器人和語音助手,它們能更好理解和響應複雜的提問及會話請求。而最終結果應該是大加提升的客戶體驗和品牌走向更順暢轉變之路的能力——不論它們的業務目標是什麼。

社交媒體自我把控的時代已結束

2019營銷趨勢 ③:聊天機器人和語音助手的發展

在英國議會就虛假新聞進行質詢發言時,信息專員Elizabeth Denham稱,3月劍橋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醜聞發生後,媒體的自我把控已經「為時過晚」,在這一醜聞中,8700萬Facebook賬號信息被諮詢公司不當獲得,並被用來製作政治廣告的定位模型。

Denham稱,Facebook和其他媒體對選民的個人信息展現出「令人不安的不尊重」。這位信息專員正要求採用一項代碼,由英國通信管理局和國際刑事組織共同編寫後擬定,能屏蔽數據被利用在競選和選舉中。

科技公司承擔責任的必要性更是超越了數據隱私的重要性,2017年就出現的擔憂現在仍存在:關於YouTube上那些令人反感的內容、關於使用Facebook和Twitter以誤導性的信息在政治上影響受眾。與此同時,對於在線廣告是如何助長對兒童性剝削的調查,內政大臣Sajid Javid將此作為優先事項。

去年11月,Javid在加利福尼亞州會見了技術領域的領導者,他公開批評科技公司在阻止網絡兒童性剝削方面做得還不夠。他召集了一個由廣告代理、貿易機構和品牌組成的特別小組,討論為什麼知名品牌的廣告出現在兒童虐待網站上

誹謗和攻擊性內容是另外兩個領域, 3月份數字部長Margot James建議,社交網絡需要新的規則,無論是法令性的還是自律性的。他告訴《歐洲廣告周》,社交媒體平臺的一些要素…無法檢查,無法響應。傷害是巨大的。

隨著把控的開始以及政府監管白熱化,社交媒體巨頭作為言論自由的守護者,就其平臺上發佈的內容沒有任何責任的說法已飽受掙扎。要求變革的呼聲越來越高,不能對社會的普遍關注做出反應,在2019年將不再是一種選擇。

作者:Michael Barnett & Charlotte Rogers

翻譯:Chua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