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人告訴你,高考成績上不去,可能是學習方式不合適

今日內容

接受新信息的類型,有哪兩種?

我的學習方式,可能有哪些?

我的經歷

有時會有同學向我提問:

我真的已經竭盡全力地學習了,但成績就是沒有起色。

是的,的確會有同學竭盡全力了,但是仍然得不到提升。原因何在?有很多解釋。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原因:

你的學習方式,和你自身的特點是否對應了?

在人生道路上,只有對自己有深刻認識,清楚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才能真正做到卓越。即使是在“高考”中,這樣的認識仍然是最重要的。

但多數人得不到這樣的認識,所以考不好。人們以為自己知道,自己適合怎樣的學習方式,但他們往往都錯了。沒有找對自己的“學習類型”,就好像拿著鈍斧頭砍樹,費力不討好。

接受信息方式,有哪兩大類?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的是,

你是閱讀型學習者,還是聆聽型學習者?

很少有人瞭解,我們在接受新信息的時候,天生有“閱讀”,“聆聽”的區別。很少有人兩者兼備,而且能瞭解自己是哪種人的就更少了。在歷史上,我們有幾個如此鮮明的案例來說明:

1艾森豪威爾

歷史名人告訴你,高考成績上不去,可能是學習方式不合適

二戰中歐洲地區盟軍的最高統帥。同時在二戰結束後,競選上了美國總統的職務。

他在戰時,一直受到媒體界記者們的熱烈追捧。他開新聞發佈會,風格乾脆利落,掌控力極強。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問題,他都能hold住全場,用三兩句文雅、簡潔的話講明白

但是,10年後,艾森豪威爾當選為美國總統。但是曾經那些追捧、仰慕他的記者們,卻再也不喜歡他了。他們抱怨,艾森豪威爾回答問題開始語無倫次,模稜兩可,不合語法,亂七八糟。記者們根本就聽不懂他在回答什麼了。

為什麼會這樣?原因是,艾森豪威爾弄錯了自己接受信息的類型。

艾森豪威爾實際上是“閱讀型”,而非“聆聽型”。在二戰時,他的助理會至少讓記者提前半個小時,把提問以書面形式上交,艾森豪威爾讀著問題,再回答。

但是,當他當選總統後,情況發生了改變。艾森豪威爾的兩屆前任——羅斯福,杜魯門都是“聆聽型”。他們很清楚自己的特點,所以喜歡辦“暢所欲言”的記者會。

艾森豪威爾也許覺得,那種記者會才是總統開的記者會,所以也效仿他們的形式。但是,他卻連問題都聽不清楚。導致受到記者們的惡評如潮。

2約翰遜總統(肯尼迪的繼任者)

歷史名人告訴你,高考成績上不去,可能是學習方式不合適

約翰遜在繼任被刺殺的肯尼迪之後,國內形式應當是對他非常有利的。大家都同情被刺殺的肯尼迪,進而支持他的副手約翰遜的政策。

但是,他卻自己毀掉了自己的公眾形象。

約翰遜本來是一名優秀的國會議員。國會議員有個特點,就是,他們經常要進行辯論。辯論時,對方直接提問,而這邊回答。約翰遜是屬於“聆聽型”,所以他在當議員時如魚得水

但其實他並不知道自己屬於“聆聽型”。 問題就出在他繼任總統之後。肯尼迪,是屬於“閱讀型”的人,他招募了一批優秀的寫手做自己的助手。並要求寫手們與自己討論前,要先提交書稿讓他閱讀。

但是約翰遜卻不知道期間奧妙。他留用了這些寫手——讓他們繼續準備文件和書稿。但是,約翰遜從來沒有讀懂過他們在寫什麼。所以,公眾演講,新聞記者會一再失利,導致美國人民對他的印象分急劇下滑。

02

你的學習方式,是哪一類?

接受信息,主要體現在新知識上。但是,學習還包括鞏固和自己思考整理。一般的人,都認為應當只存在一種“正確的”學習方式。殊不知,事實上存在的學習方式有很多種,他們的效果都是一樣的。強迫自己用不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最後只會帶來成績的下滑。

我們簡要從人物案例中,尋找一些“學習方式”分類的靈感。

1丘吉爾

歷史名人告訴你,高考成績上不去,可能是學習方式不合適

他是“寫作型學習”。也可以稱作“整理型”。他書寫了著名的《二戰回憶錄》,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但實際上,他只是習慣性地寫讀書報告,把自己學到的東西寫作整理,按照自己的理解、邏輯來整理總結。熱衷於寫日記,做錯題本、整理本的同學,可能就是寫作型學習者。

也有別的:

2貝多芬

歷史名人告訴你,高考成績上不去,可能是學習方式不合適

他是“筆記型學習”。他留下了許多的手稿記錄自己的靈感,但實際上據他自己所言——我從來就沒有翻看過。有人就好奇了,問他為什麼要保留手稿,你都不看!

他卻說:“我發現,如果我不馬上把靈感記錄下來,我就會飛快地忘記他們。但是我只要動筆寫了,就再也忘不掉了。”

筆記型學習者,習慣做大量筆記。如果你發現他們沒有怎麼看,卻仍然成績超好——很可能他們只是需要動筆,來鞏固記憶。也就是——他們的知識輸入端不是眼睛,而是手寫。俗話說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也許指的並不是要我們記錄方便以後查看,只是指的這一類靠書寫來助記的人。

學習方式的分類,還有很多。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如何判斷自己的學習方式?關注自己學習的細節,並且多多嘗試別人的學習方法。

多多嘗試別人的學習方法,這絕對是最快的提升方式。說不定你就找到和自己一樣學習方式的人了。也許在嘗試期間會犯錯,甚至會有下滑,但是好處是無窮的。一旦你的學習方式找對了,你的學習就上路了,成績提升,攔都攔不住。

我的經歷

舉個我的例子。我就是屬於“整理型”學習者。在高二一度排名落後,但是在同學、老師、家長的多次交流中,我意識到“整理型”也許是我的方法。於是我開始大量做整理,果然成績馬上就跟著上升。直到從年級100,上升到不小心撞了次第1。

高二後期,以及高三時我一度放棄自己的“整理型”學習方式,改成刷題型。果然,毫無意外的,我的成績嘩嘩的下落。直到我回歸“整理型”,我才重新找到自己學習的節奏。

“整理型”,應當是適合很多同學的學習方式。就我所見的北清同學中,絕大部分都是“整理型”,這可能也與高考選拔要求有關吧。整理型的學習,更適應高考的考試要求。關注我們,獲得更多整理的秘籍。

(原版內容來自《自我發現與重塑》-彼得·德魯克,經改編加工適應高考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