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先生回忆天津古文化街老故事,讲述街内老字号的来龙去脉(下)

本文作者@锟哥9老先生,曾在天津广播《话说天津卫》栏目多次讲述天津老故事,经老先生授权,将《古文化街旧事》一文发布至此,此文生动俏皮,可读性极高,希望各位能从中有所收获。(文章较长,分上下两集,昨日上集已发布)。

观看上集,请点下方蓝字进入文章!或点击"谈古论津"头像进入主页查看。

老先生回忆天津古文化街老故事,讲述街内老字号的来龙去脉(下)

宫南宫北大街买卖家不计其数太多了。凭我的记忆知道的太少了。宫南大街上山西人开的颜料庄占了半条街,而且还经营桐油、大漆。门前悬挂着数根油漆五彩的木棍,下飃红色绸子穗,煞是好看!天津卫有句俏皮话:颜料舖的榥子——都是棍。还值得一提的就是永三元香碏店。还有一句俏皮话:永三元的碏——干碗的。这里面大有学问,永三元的碏烛用的是高标号的石腊,燃点、气化标准要求严格,实际上我们点碏烛点的是石腊被气化的气体。如果石腊标号低,那么腊烛容易涙化。锟哥才疏学浅说的不对您了多包涵。

老先生回忆天津古文化街老故事,讲述街内老字号的来龙去脉(下)

宫南宫北大街的玉丰泰花店、秀升锅店两家店铺的介绍锟哥曾在天津电台话说天津卫栏目讲过,同时在锟哥讲天津民俗、年俗也曾提起过,在此就不多说了。今天咱们说说在宫北宫南大街上的广货店。店铺不大可讲究太多!可这亇讲究还是老天津卫人的约定俗成的合情合理的讲究。广货店所售商品都是日常生活中便的用的,绝不包括食品。可是广货店绝不是单只廣东,凡是长江以南的货品统称广货,而食品却统称为南味。举个例子:广东腊肠,天津人叫广式腊肠。再如广东月饼、金华火腿等等均称南味而不叫广货呢?森记稻香村、冠生园等又称为南味食品店,为什么呢?您了也琢磨琢磨,下回接着说……

老先生回忆天津古文化街老故事,讲述街内老字号的来龙去脉(下)

书接上回,宫南宫北的广货店颇有南方特色,如槟榔勺、十二色的南绣线、花样子等等。尤其是槟榔勺,用槟榔木手工制作,用它盛粥、湯等绝没有金属异味。夏天商家售卖的冰镇的酸梅汤非用此勺,那叫讲究。话说回来了,广货、南味的区分道理很简单,使的用的叫货,吃的叫味,二者绝对不可混淆,否则会有骂人之嫌。如果某人进了南味店高喊一声:嚯!这满屋子吃货!结果就是连顾客带售货言轻者给你白眼,重者咱就不说了。您说是不是这个理?下回说说刘海和寿星老牌的闷葫芦和现在文化街上的修竹斋……

老先生回忆天津古文化街老故事,讲述街内老字号的来龙去脉(下)

修竹斋是作坊的号,刘海儿是商标。他家的闷葫芦曾经远销河北、东北、山东等地。创始人名屈文台,我和屈家第三代传人屈德武是发小。原来屈家的作坊在娘娘宫对过戏楼下,俗称阁底下。从每年开春就采购原材料,接着加工制作。从农历十月开始批发,腊月初一开始在娘娘宫大殿前设摊零售。三个月要挣一年的吃喝靠的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寿星老牌闷葫芦老板姓趙,他家的门臉摊位合一,在大殿的左侧,买卖仅次于屈家。可惜的是在那特殊的年代后都消失了。

老先生回忆天津古文化街老故事,讲述街内老字号的来龙去脉(下)

文化街重建,为了政绩弄了个不倫不类的修竹斋,面目全非了……其实宫南宫北以前就是当地居民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的地方,过年时候就是年货集中地。要说文化就是老天津卫的漕运文化、民俗文化、年俗文化而已。现在的古文化街处处皆是浮云,应了天津卫的一句老话:糊弄老外吧!写到此告一段落,请各位批评指正!

↑↑↑↑↑↑↑↑↑↑↑↑↑↑↑↑↑↑↑↑点击蓝色字进入文章上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