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的第一堂课到底说了什么,竟然折服了全清华的学生和教授?

在大名鼎鼎的“清华国学四大导师”里,梁启超是文坛领袖,是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王国维是甲骨文和殷商史领域的权威,赵元任是哈佛毕业的语言学家,唯有陈寅恪在进清华以前既没有高声望,又没有高学位,被调侃为“二无导师”。


陈寅恪的第一堂课到底说了什么,竟然折服了全清华的学生和教授?


但是,这里有但是。但是,1925年,当35岁的陈寅恪以清华教授的身份站在讲台上时,所有人都被他的博学折服了。开堂第一课,恃才傲物的陈寅恪就说出了他的经典“四不讲”名言,他说:“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我也不讲。”


陈寅恪的第一堂课到底说了什么,竟然折服了全清华的学生和教授?


陈寅恪用盖世才华证明了自己,实力打脸曾经质疑他的人。陈寅恪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不但新颖别致,而且贯通中西,凡听过陈寅恪先生讲课的人,无不感慨他的博学。所以,陈寅恪的课堂上,不但学生云集,而且很多知名学者也常来蹭课取经,诸如朱自清、冯友兰、吴宓这些大牛清华教授都是陈寅恪课堂上的常客,连北大的德国汉学家钢和泰等校外教授也来听他的课。正因为如此,陈寅恪被誉为“中华活字典”“教授的教授”


陈寅恪的第一堂课到底说了什么,竟然折服了全清华的学生和教授?


在民国时期,陈寅恪不但是教授的教授,还是偶像的偶像,纵然是最声名显赫的学界大牛,在提起陈寅恪先生时也无不竖起大拇指。泰山北斗梁启超说:“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著作加在一起也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国学大师吴宓说:“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寅恪虽系吾友而实吾师。”历史学家傅斯年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陈寅恪的第一堂课到底说了什么,竟然折服了全清华的学生和教授?


令人唏嘘感慨的是,陈寅恪先生盛极一时,最终却落了个悲惨下场。1948年,政局已定,陈寅恪这位大学者也成了双方争抢的对象,校长败退时曾派专机来北京抢人,第一批要接的只有最重视的两家人,其一是陈寅恪一家,其二是胡适一家。但是,未果。


陈寅恪的第一堂课到底说了什么,竟然折服了全清华的学生和教授?


抗战胜利后陈寅恪受邀在牛津大学任教,后来因眼疾恶化辞职回国,继续任教于清华大学、岭南大学等。晚年的陈寅恪双目失明,不能查阅资料,却仍凭记忆写出了鸿篇巨制《柳如是别传》。特殊历史时期,陈寅恪受尽压迫和折磨,手稿书籍全部被毁,陈先生最终惨死于1969年,终年79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