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法院“基本解決執行難”工作整體結案率93.83% 近3年執行到位金額199億

“2016年至2018年,全省法院受理執行案120252件,執結112404件,執行到位金額199.5722億元。近3年執行案件整體結案率93.83%,基本解決執行難攻堅戰取得重要進展,群眾獲得感有較大提升”。近日,省高院亮出了這樣一份“成績單”。

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執行,是這道防線上的最後一環。2016年以來,我省法院全面貫徹落實最高法院和省委的決策部署,以第三方評估為抓手,全面打響“基本解決執行難”攻堅戰,基本解決執行難工作成效顯著。


全省法院“基本解決執行難”工作整體結案率93.83% 近3年執行到位金額199億


 標本兼治綜合治理

2016年6月2日,最高法院確定海南等19個執行基礎較好的省市作為“基本解決執行難”工作重點推進地區,要求力爭在2到3年期限完成“基本解決執行難”目標任務。

省高院黨組積極響應,進行了專題研究,制定了我省法院“基本解決執行難”問題的《綱要》與《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行難問題”的實施方案》,出臺了24項強有力的措施。

2018年12月13日晚上7點,被執行人符某拿來了最後一筆執行款,其所涉執行案件的22400元執行款執行完畢,而在前一天他還是一副能賴多久就賴多久的姿態,讓他發生這種巨大轉變的是澄邁縣法院在公安派出所的協助下,對符某實施了司法拘留。

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全省公佈失信被執行人名單32339人次,限制高消費、限制乘坐飛機和高鐵動車、限制出境148203人次,司法拘留1054人次,在公安、檢察機關的配合下,以拒執罪追究47人的刑事責任。

“黨的堅強領導,是解決執行難的根本保障。”省高院黨組書記、院長陳鳳超說,我們深刻地意識到,基本解決執行難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僅僅依靠法院單打獨鬥無法真正解決,必須在黨委統一領導下,標本兼治,綜合治理。

2017年省委、省政府聯合下發《關於加快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用聯合懲戒體系建設支持人民法院解決執行難的實施意見》後,2018年省委將該《意見》的落實納入重點督查內容,由省委親自推動,親自督導。2018年8月16日及9月19日,省委兩次組織召開失信被執行人信用聯合懲戒體系建設成員單位聯席調度會議。全省各市縣積極出臺實施意見,推動解決執行難聯席會議制度的落實,將執行工作納入地方綜治考評體系中。

“基本解決執行難” 專項行動開展3年多來,由黨委領導、政法委協調、人大監督、政府支持、法院主辦、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綜合治理執行難格局在我省已初步建立。

 執行模式重大變革

在執行北京宏泰公司與湖南裕田公司債權轉讓合同糾紛一案中,省一中院通過查控系統,足不出戶直接凍結了被執行人在長沙市的銀行存款721萬餘元,案件很快執行完畢。

執行難,第一大難題是查人找物難。以前,執行工作人員需要在全國各地的銀行、公安、工商、房管等部門間往返穿梭,往往事倍功半,效率低下。

信息化為執行查控工作插上了“翅膀”。近年來,我省法院大力推進執行信息化建設,全省法院全部對接最高人民法院“總對總”執行網絡查控系統,我省“點對點”查控系統也已基本建成,實現了對被執行人在全國、全省範圍內的存款、車輛、工商登記、證券、不動產等信息的在線查詢、扣劃和凍結。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省法院通過“點對點”系統發起查詢415004次,查詢工商登記信息10033次,查詢不動產信息12371次,控制銀行賬戶12411個,凍結銀行存款13.4357億元,扣劃銀行存款金額7582.2099萬元,有力維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法官我還錢”。不久前,海口市美蘭區法院的執行法官接到被執行人李某的電話,原來,這名“老賴”想旅遊,卻被限制出境,無奈之下只得向法院“投降”。

同樣藉助信息化的強大威力,省高院推出了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制度,實施聯合懲戒,不斷壓縮被執行人的生存空間,讓失信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迫使其主動履行義務。

2017年8月,省高院與12家單位會簽了《關於印發建立信息共享及網絡執行查控機制合作備忘錄》,並完成了失信被執行人信息在40餘家成員單位行政審批系統的嵌入工作。

查、控、扣之後,如何及時兌現當事人合法權益?網絡司法拍賣讓這一難題得到有效解決。

文昌市法院首次通過網絡司法網拍,拍賣了定格在5186798.82元一塊土地;省一中院通過網絡司法拍賣平臺,以2.2億元的價格拍賣了一宗房地產在建工程。

自2017年3月網絡司法拍賣平臺上線以來,全省法院網絡拍賣案件3777件,成交940件,成交金額28.31億元,在全省法院實現全覆蓋和零投訴,有效破解了財產處置難題。

全面規範執行工作

基本解決執行難,不僅需要大格局的執行環境打開局面,也需要嚴標準的制度規範保障實施。

“完善執行規範化工作機制,將執行工作制度化、集約化,堅決治理消極執行、選擇性執行、亂執行現象。” 省高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說,2年來,我省法院積極探索建立符合執行工作特點的執行管理新模式,為從長遠、根本上解決執行難問題打下堅實基礎。

2018年,全省法院把壓實“一把手”責任作為執行攻堅的主要抓手,推動執行攻堅各項決策部署精準落地。隨後,又成立3個督導小組對全省法院進行常態化巡查督導62批次,針對重點法院和重點地區,創駐點督導的工作模式,及時有效地開展精準督導。

2年來,省高院制定了26項指導意見,修改完善了16個相關文件,全面規範執行工作。

與此同時,我省法院還利用媒體平臺,通過微信微博、網絡直播、發佈公益廣告、拍微電影等多種宣傳形式,及時向社會各界發佈法院“基本解決執行難”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在社會上理解執行、尊重執行、協助執行的社會輿論日益濃厚。

為規範執行行為,開發案款管理系統,實現了執行案款“一案一人一賬戶”的管理模式,確保每一筆案款的流轉都清楚留痕,有效杜絕案款管理不規範、發放不及時的現象。

“終本案件”是執行不規範現象的重災區。全省法院組織開展了終本案件清理專項活動,建立了“嚴把進口、規範管理、暢通出口、有序退出”的管理機制,在全省法院範圍內及時調配力量全面開展清理工作,使清理出的2547件執行案件恢復了執行,清補程序不合格案件30649件。

基本解決執行難開展以來,全省法院執行幹警衝鋒奮戰在執行攻堅一線,加班加點工作,“五加二”“白加黑”已成為工作常態,展現了決戰效率,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果。

特別是全省法院啟動“百日會戰”“雷霆行動”“夏季風暴”等執行行動,全省形成大規模集中執行態勢,打響了綜合推動執行工作的“六大戰役”,取得了關鍵性工作成效。我省法院的工作做法,得到最高院院長周強的批示肯定,並將我省做法轉發全國法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