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杜甫的诗作烧成灰拌蜂蜜吃:趣说历史上的几个脑残粉

前几年,湖南卫视一个主持人,在舞台上面对韩国一明星,激动地语无伦次,不知道该做什么好,竟然行了跪拜大礼,引得国人大肆讨伐。俗话说的好,男儿膝下有黄金,上跪天下跪地中间跪父母,你一个堂堂电视台的主持人,面对域外明星行如此大礼,怪不得众人说你媚外且奴颜。

这类人在现代社会有一个专用名词:脑残粉。顾名思义,就是崇拜某人或某事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导致脑子都有残疾的嫌疑。

但这种几近疯狂的追星也不一定都得大加指责——如果你崇拜的是名人贤达,社会则会宽容得多,或许还能在后世留下美名。

比如大名鼎鼎的江南才子郑板桥和近代大画家齐白石,就光明正大的自称为“青藤门下走狗”,他们的身份和地位在当时或后世都已名震天下,却宁愿作另一个人的“门下走狗”,可见这个人的厉害之处。所谓的“青藤”,就是有明一代与杨慎、解缙并列为三才子的徐渭。在我们看来,郑齐二人虽然自称为别人的走狗,但这种自谦丝毫没有降低后世对他们二人的评价。

可见,古人崇拜起自己的偶像来也是来势迅猛,其屈膝投地的态度比现代那些追星族们也不遑多让。

中国有一句评价别人学识的话,叫才高八斗。这句话的由来,就是一个崇拜者对他的偶像的至高评价。这个人叫谢灵运,他是中国山水诗派的开创者,在后世他有很多著名的迷弟,比如李白以及王维。但在他所处的南北朝时期,他的偶像则是几百年之前的曹植——当年被自己的哥哥逼着做了七步诗的那位王公贵子。谢灵运对曹植崇拜之极,以至于对所有人说,天下的才气如果有一石的话,那么曹植一个人就占了八斗,我占一斗,其他的一斗是自古至今所有人加起来共同拥有的。多么洒脱狂放的崇拜,赤裸裸地挑衅了天下文人。

还有一些人,在推崇古人时不光模仿其行为举止,而且还会把自己的名字也改成和古人一样。比如西汉时的辞赋大家司马相如,鲁迅曾说西汉武帝时文人中,赋莫若司马相如,而文莫若司马迁。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凤求凰”的千年韵事流传至今,这位大才子就因为崇拜赵国名相蔺相如而后改过来的。在改名之前,他的名字实在拿不出手,叫“司马犬子”,翻译过来就是司马小狗子。明代正统年间名相于谦曾经写过一幅对联,“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尔亦无忌”。准确地指出了司马相如虽然改了自己的名字,可是在政治成就以及后世的命运上却与偶像大相径庭。

可见改了名字也不一定能走上偶像的路子。比如还有一个叫耶律倍的人,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儿子,因为喜欢白居易,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黄居难,字乐天。可是即使改了名字,后世的诗文中却难觅这位老兄的踪迹,哪怕你是天皇贵胄。

除了替偶像说大话,改名字这些行为外,最出格的追星者莫过于唐代诗人张籍了,这位晚唐诗人酷爱杜甫诗,于是他做了一件石破天惊的事儿:把杜甫的诗一首首烧掉,然后用蜂蜜拌着烧剩的灰烬每天早上吃三勺,说吃了杜甫的诗灰,自己也能写出像他那样的诗歌了。

古人们追起星来,不比现代社会那些机场上狂喊乱叫追着明星跑的小孩子们逊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