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可能和正確的人結婚

你會和錯的人結婚。

這話不是我說的,而是Alain de Botton——英國哲學家和小說家——發表在《紐約時報》上的文章。

文中提到,“在選擇結婚對象這件事情上,悲觀一點是十分明智的”,因為“完美的婚姻鳳毛麟角,不如意才是常態”。

令人沮喪又必須正視的是,我們確實無法找到一個十全十美的結婚對象。

01 沒有Mr/Miss Right

每個人在選擇伴侶前,對另一半的預想都是模糊和片面的。

通常,我們會按照以往的經驗,比如怦然心動過的人的形象,像“儒雅的”、“文質彬彬的”、“活潑開朗”等詞彙來形容。

所以會有人因為外貌閃婚,又因為性格不合閃離;

或是帶給我們熟悉感的,比如原生家庭中父親或母親的形象。

這也是為什麼有人總是重複著上一輩的悲劇,就像那些總是“愛”上渣男的女孩兒,不一定是蠢,而是她的潛意識裡對被背叛感到熟悉,習以為常;

或是從外部獲取的,比如電視上那些纏纏綿綿到天涯的愛情故事。

但浪漫主義大概是對年輕男女最大的“禍害”。

當人沉浸在“愛情是生死相許的轟轟烈烈,婚姻是一輩子不離不棄的相守到老”的幻夢中,或是墜入“憑感覺”“靠激情”的浪漫旋渦中時,就走入了感情失敗的死衚衕,無論怎樣都無法找到百分百契合的伴侶。

因為完美無缺的愛情和伴侶是童話裡才有的,而我們生活的世界卻叫現實。

你以為的白馬王子在外風度翩翩,其實在家喝酒又摳腳;

你以為的女神在外白富美,其實家裡邋遢又凌亂……

我們不可能和正確的人結婚

戀愛中的情侶,傻笑著說對方“沒有任何地方不好”時,不用和他們計較,等到荷爾蒙的“濾鏡”褪去,你再叫他們去看彼此,那時看到的才是真實的對方。

婚前看得再順眼的兩個人,生活的時間足夠久了,也一定會發現彼此身上的缺點和奇葩之處。

就像亦舒說的那樣:“日子慢慢過去,大家認了命之後,老來便成伴侶,因為只有妻子知道丈夫,只有丈夫知道妻子。”

如果世上根本不存在什麼Mr/Miss Right,那日子還要不要過了?

當然要過!

02 沒有Mr/Miss Wrong

其實,伴侶沒有對和錯,只有合適不合適。

有些人也許根本不適合在一起,如吳奇隆和馬雅舒,一個忙著事業,一個渴望陪伴,離婚沒有對錯,只是追求不同罷了;

有些人在外人眼裡不般配,但卻剛好適合彼此,如李安和林惠嘉。

在李安功成名就前,單看兩個人的故事,其實更像女博士下嫁男“屌絲”,一個理性,一個浪漫;一個強勢獨立,一個溫和細膩,怎麼看都不搭。

但若換個人,她能忍受丈夫六年找不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便蝸居在家,她甘心“養”他六年嗎?

林惠嘉卻做得到。也因為她“不管他”,任李安蟄伏,才有了一飛沖天的後來。

我們不可能和正確的人結婚

△《心靈捕手》中Sean談起自己深愛的妻子

我們做不到預見未來,也不可能像做一道選擇題一樣,從既定答案倒推結果,所以不用急著因為伴侶的缺點否定他,也否定自己。

問問當初的自己是因為什麼才愛上的他,是因為這些缺點嗎?

如果不是,那麼,他身上的那些不完美,在並不觸及婚姻的底線時,為何不能選擇接受它,淡化它,和它和平相處呢?

我們不可能和正確的人結婚

不論你選擇了誰,當你抱怨著他不愛隨手關門,總是推脫家務,太熱情好客時,其實對方心裡也有一萬種數落你的理由。

種種不滿,是需要雙方去了解、去溝通,要靠兩人學會換位思考、團隊配合,才能平復、解決和昇華的。

“一個良好的伴侶關係不是兩個健康的人之間的(世界上這樣的人不多),而是兩個有殘缺的人,互相都有能力或者運氣,找到兩個不健全的心智中,一處能夠溫和共存的避風港。”

所以,當你發現伴侶身上那些不好的地方,不用懷疑自己當初的眼光,現在你知道了,這在婚姻中幾乎是理所當然的事兒。

所以,結婚後,你總能發現伴侶的缺點,事實上,另一半對你的缺點也一清二楚。這並不是不愛了,只是承認了“人無完人”。

婚姻,不是一廂情願的倒貼,也不是“眼底容不下一粒沙”的決絕。最好的狀態莫過於,你的優點我都喜歡,你的缺點我都可以包容。

結婚,然後生活,婚姻就是這麼一回事兒。

本文圖片皆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