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张涛:中国需要更加开放的金融政策环境

中国电子银行网讯,201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新常态、新金融”于5月23日-24日在清华大学举行。来自“一行三会”的主要负责人和海内外知名学者与业界领袖就“经济新常态”下的全球和中国金融业的机遇和挑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中国电子银行网(www.cebnet.com.cn)作为本次活动的合作媒体进行现场直播报道。

央行张涛:中国需要更加开放的金融政策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条法司司长张涛出席“货币政策的新常态”主题分论坛,并在现场分享了新常态下的货币政策的心得和体会。张涛表示,在新常态下货币政策如果要发挥更好的话,需要一个更加开放的金融政策环境。

借IMF货币审议一事,张涛提出了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体系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要依靠市场来把控价格信号的观点。张涛指出:第一、新常态下做货币政策,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第二、新常态下要统筹利用“两个市场”,即国际市场、国内市场;“两种资源”,即国际资源、国内资源,全面提高资源全球配置的效率。

同时,针对一些不同的声音,张涛表示,开放以及市场建设不是对立的,是相辅相成的;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进行政策改革,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以下是张涛的发言实录:

张涛:今天非常高兴能参加这次论坛,也感谢主办单位让我来参加今天下午这场讨论,和几位非常优秀的同事们交流关于新常态下的货币政策的心得和体会。另外也非常高兴能回到母校,和同学们交流。

我想谈谈我们在新常态下货币政策如果要发挥更好的话,除了要仔细探讨刚才Adair TURNER先生讲的这些非常细致的工具、目标等等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什么样的政策环境?我的观点是我们需要一个更加开放的政策环境。我特别要强调的是开放的金融政策环境。

中国自从加入WTO以来,我们国家经济成长非常迅速,高速成长,体量变得非常大,用市场价值来算,已经是稳稳的世界第二,如果用其他方法算,比如按PPP来算,在某种时候可能也可以跟世界第一相提并论,体量非常大。同时我们对外经济部门,即贸易在全球数一数二。与此同时,在金融方面,特别是在金融市场方面开放,与世界的融合,与国际市场的融合,特别是我们一些金融产品在国际市场或者是国际市场的金融产品在中国市场相互之间的流通还远远不够。

举例来说,大家现在谈得比较热烈的国际上IMF今年到明年正在进行五年一度的审议。审议过程当中,中国也希望把人民币纳入货币篮子,现在这个篮子里面有四种国际货币,分别是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人民币能不能成为第五种货币呢?当然各方面都在讨论,IMF内部也有自己一套程序,以及相应的一些判别的方法。在这些方法里面使用了一些基础性的指标,我们今天不会详细的去列举每一个指标,但如果看这些指标的话,有相当的部分我们人民币以及对外金融开放的一些指标还远远不能够满足要求。比如前面有四种货币进了篮子,不仅不能跟这四种货币相比,可能还不能跟其他货币相比。说明尽管我们现在经济的影响力,包括我们金融的影响力都在与日俱增,但是对外开放的程度还是有距离的,而且要在短期内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促进金融更深入的跟国际市场相融合,步伐还要加快。

这跟我们今天主题是什么关系?有两点:1、新常态下做货币政策,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2、新常态下要统筹利用“两个市场”,即国际市场、国内市场;“两种资源”,即国际资源、国内资源,全面提高资源全球配置的效率。如果掌握这两点,在这两点基础之上做货币政策,就一定要求有一个基本的条件,一定要把握好价格信号,一个失真了价格信号,无论货币工具多么完善,无论做多少货币目标,如果在一个失真的条件下调控的话,我们知道结果是怎么样的。

大家可以说价格信号失真,可以采用别的办法。确实也是,但这里基本有两种思想,要走两个极端,一个是过去计划经济思路,行政体制思路,一个是市场起决定性力量的思路,在这个思路下,市场信号要尽可能避免被扭曲。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一定要让市场,特别是价格信号能够不失真,能够理顺价格。这个价格最重要的就是包括很多金融价格,也是货币政策职责所在。所以我特别强调要用一个开放或更加开放的金融政策环境来实施我们新常态下的货币政策。

关于这方面想提出两点看法:1、有人主张我同意应该是开放的,应该进行,但是不是先把国内体制的建设建设好,也就是说把改革改好了再开放,就是顺序问题。我个人认为开放以及市场建设不是对立的,是相辅相成的。同时现在说的新常态下两个市场、两个资源,做改革或者做任何市场建设一定要建设一个能够使两个市场、两个资源匹配的一个系统,离开了其中一个做出来的都不能够满足要求。开放,不仅仅是新常态货币政策的要求,同时也是为了让货币政策更有效发挥作用,也是为我们发展建立新的现代金融市场的一个前提。

2、有的人说了经济下行的情况下,这些改革或者开放是否能缓一缓?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确在经济下行,特别在危机状态情况下,如果贸然出现很多措施,有些措施可能会加重使我们下行的一些力量,但是我们也要区分下行的时候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它下行?比如是国内的原因还是国外的原因,或者因为改革本身长期受到了阻碍造成了市场扭曲产生的原因,这些要细致加以区分。最后从改革的动力上来讲,一个经济上升很好的时期通常动力不如在一个比较需要拿出力量来改变现状的一个时期动力来得足,也就是中国人经常讲的穷则思变,如果不穷的时候可能不想思变,动力问题也需要在这方面加以讨论。

我就讲几点不成熟意见,欢迎和大家一起交流,希望今后有更多机会跟大家交流,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