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名声不显,但他唯一的一首词,却开两宋词坛风气,影响深远

宋朝是词的国度,以写词著称的名家,数不胜数,苏东坡、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相比之下,王禹偁没有多少知名度,甚至现在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但他的一首词,却开北宋词坛风气,影响深远。

此人名声不显,但他唯一的一首词,却开两宋词坛风气,影响深远

王禹偁[chēng],北宋诗人、散文家。北宋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宋真宗即位后,召还,复知制诰,后又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今天要介绍的这首词,就是王禹偁的《点绛唇》,这首词是王禹偁任长州知州时的作品,也是作者留下的唯一的词作,该词还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原文如下: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起首一句“雨恨云愁”,借景抒情,借情写景,云、雨并无喜怒哀乐,但词人觉得,那江南的雨,绵绵不尽,分明是恨意难消;那灰色的云块,层层堆积,分明是郁积着愁闷。

此人名声不显,但他唯一的一首词,却开两宋词坛风气,影响深远

“江南依旧称佳丽”,即使是这弥漫着恨和愁的云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旧是美丽的。这句词化用了南齐诗人谢朓的一句诗,谢朓曾在《入朝曲》写道:“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濛濛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但如此佳丽的景色,却未能使词人欢快愉悦,词人遥见冲天远去的大雁,触发的是“平生事”的联想,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

王禹偁志向远大,曾对仕途充满抱负,在《吾志》诗中表白:“吾生非不辰,吾志复不卑,致君望尧舜,学业根孔姬”。孔姬,是孔子和周公姬旦的合称。

此人名声不显,但他唯一的一首词,却开两宋词坛风气,影响深远

然而,王禹偁中进士后,却只当了长洲知县。这小小的长洲知县,根本无法实现他胸中的抱负,于是他恨无知音,愁无双翼,不能像“征鸿”一样展翅高飞,只能“凝睇”,显得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首词的译文为:雨绵绵,恨意难消,云层层,愁绪堆积,江南景色,依旧被称得上美丽。水边村落,湖畔渔市,袅袅升起一缕孤零零的炊烟,那么淡,那么细。

一行长途跋涉的鸿雁,在那水天相连的遥远的天际,远远望去,款款飞行,好似列队首尾连缀。回想平生事业,此时此刻,凝视征鸿,谁能理会我凭栏远眺的含义啊!

全词以清丽的笔触、沉郁而高旷的格调,即事即目,寓情于景,通过描绘江南雨景,寄寓了作者积极用世、渴望有所作为的政治理想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情怀。

此人名声不显,但他唯一的一首词,却开两宋词坛风气,影响深远

这首词艺术风格上一改宋初小令雍容典雅、柔靡无力的格局,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面目,对于改变北宋初年词坛上流行的“秉笔多艳冶”的风气起了重要作用,为词境的开拓作了一定的贡献,被视为开两宋词坛帷幕的重要词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