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大学和它的25家高科技公司:给教授放假的南方科技大学

21世纪经济报道李振 深圳报道

目前,南科大已注册成立了25家高科技项目公司,包括六家孔雀计划科技公司。通过和教师共同发起公司,实现了科技成果市场价值近八亿元。

1所大学和它的25家高科技公司:给教授放假的南方科技大学

自筹建之初,南方科技大学(以下称“南科大”)的命运便与改革密不可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试验田”的称号伴随至今。

历经6年磨合,这所位于深圳的教育改革排头兵交出了一份成绩单:据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最新发布的2018年“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显示,南科大位列全国第43位,广东省第3位,其中科研质量单指标排名全国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南科大构建了一套适配深圳创新链条的产学研和技术转移体系。目前已鼓励教授创办了25家高科技企业,实现科技成果市场价值近八亿元。

六年取得了很多高校需要十几年乃至二十年才能实现的成绩,南科大这所高校“试验田”是如何种出“苹果树”的?深圳市教育局相关人士评价,南科大在产学研上的探索颇为典型。

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汤涛在接受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在内的记者采访时表示,南科大在产学研方面的成绩得益于政府、企业和高校所形成的协同创新机制,“南科大创新了体制机制,在源头创新上既引领学术突破,又服务国家和地域战略产业发展。”

教授创业故事

教授创业并非新鲜事,但80后“海归”副教授贺建奎的创业经历则显得与众不同。

拥有双重身份的贺建奎,既是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南科大生物系副教授,又是瀚海基因董事长,他在南科大开启了自己的基因测序新事业。

斯坦福大学毕业后的贺建奎在2012年加入南科大,一次与朋友的交谈中提出了开发第三代基因测序仪的想法。彼时,医院中使用的二代测序仪开机成本高且耗费时间久,基因测序费用高达1000美元。生物学系毕业的他心存大幅降低基因检测成本的梦想。

但摆在他面前的现实问题是,他既要负责本职的教学任务,又担心知识产权及科技成果归属的问题。

实际上,贺建奎的迟疑是当前大多数科研工作者共同的遭遇。制约产学研结合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目前各方对责、权、利界定不清,对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收益等合作成果的分享缺乏明确可操作的规定。

全国人大代表、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瑞爱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长期以来,我国对科技成果类无形资产与一般国有资产实行相同的管理模式。高校、科研院所等国有单位的转化还存在着体制和政策的障碍,科技成果转化难、收益上缴额高,直接挫伤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产学研分属不同的管理体制,必须破除制度障碍,在人事管理、评价考核机制、激励机制、教学组织方式等方面作出改变。”陈瑞爱说。

汤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南科大为解决上述难题创新了管理机制,实施开放的创业政策,支持教授每周有一天在校外从事成果转化工作,明确教职工可以获得以职务发明成果及技术作价入股企业进行转化收益的70%。

有学校的支持,贺建奎毫无顾虑地创办了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历经数年艰苦攻关,完成了三代测序仪和配套试剂的所有研发,将基因测序费用降低到100美元,彻底打破国内测序仪市场长期被外国测序仪垄断的局面。

2018年,瀚海基因完成2.18亿元A轮融资,即将实现大批量投产。南科大为此专门允许贺建奎停薪留职、全力发展自己的事业。“南科大与其他高校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鼓励教授创业,主动突破机制,让我们有足够的精力去创业。”贺建奎说。

贺建奎绝非孤例。赵予生教授团队研发的“超硬材料的纳米聚晶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孙小卫教授团队研制的“X-LED先进照明与显示技术”项目和王海江教授团队研发的“车用燃料电池电堆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都在学校的鼓励下创办了或正要创办公司。

目前,南科大已注册成立了25家高科技项目公司,包括六家孔雀计划科技公司(“孔雀计划”是深圳推出的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来深创业创新计划)。通过和教师共同发起公司,实现了科技成果市场价值近八亿元。

创业教授的蓄水池

南科大成立至今,已经建立起一支国际化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截至2018年,学校已签约引进教师约500余人,其中90%以上拥有海外工作经验,50%以上具有在世界排名前100名大学工作或学习的经历。

在顶尖人才上也位居全国前20,包括院士23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58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74人,“万人计划”入选者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8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6人等。

尤其是在深圳市政府全力支持和南科大的努力下,还引进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格拉布斯教授带领的高端人才团队落户南科大。

南科大化学系教授、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执行院长郑智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是国内第一个以诺贝尔奖得主命名的研究院。

“研究院的总体目标是借助格拉布斯教授吸引10名以上的美国院士、中国院士及其团队加盟,围绕精准催化领域,把研究院建设成为一个开放式的、世界顶级的科研中心和全中国最重要的新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基地,为深圳、中国培养诺奖级的人才、做出诺奖级的科研成果。”他说。

在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陈十一院士看来,在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等顶尖人才出现的地方,往往能像蓄水池一样集聚一大批人才;其次还会带来产业的发展和尊重人才的文化。

“没有人才就没有科技和企业、城市的发展。人才,尤其这样的顶级人才,还会带来产业、资金、文化和更多的国际视野。几乎每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都带来了一个产业的发展和示范效应。”陈十一说。

“南科大产学研体系就是要融入深圳的创新链,直接面向国家发展战略和珠三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设置学科专业和重大研究平台。” 汤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一如南科大最大的办学特色就是“创知、创新、创业”。

成果转化加速器

南科大自筹备之初就担负着深圳赋予的重任:深圳将南科大的建设放在服务创新型城市建设和提升城市竞争力战略布局的重要位置上。

作为教育部明确的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校,南科大探索建立了一套科研成果快速产业化的模式。其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科研成果与产业的合作,加速适应深圳的创新趋势。

在南科大,通过组织不同学科和专业背景的科研人员开展协同合作研究,突破体制机制创办了前沿与交叉科学研究院,聚焦重大科研方向,跨越学科边界,探索出一套源头创新与深圳发展需求相结合的“加速器”模式。

南方科技大学前沿与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赵予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在该学院既有校级跨学科公共科研平台,又有国际合作平台,为一流创新研发团队、一流成果转化平台、一流国际合作基地提供了土壤。

以该学院的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为例,其包括智能计算、认知感知、智能物联、智能制造等多个不同学科的研究所。在此基础上的科技成果便可以迅速转化出诸多相关产业。

“前沿与交叉科学研究院最大的作用在于加速了科研成果转化,能够迅速找到具体的公司实现产业化。”赵予生说。

王海江教授团队研发的“车用燃料电池电堆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就诞生于该学院清洁能源研究院。王海江教授在就职南方科技大学之前,一直在加拿大国家研究院从事燃料电池方面的研究。目前,他的新能源团队与香港正道集团合作,开发氢能源汽车。

在不同学科研究人员的助力下,王海江的研发团队掌握了国际领先的氢燃料技术。通过给汽车加充氢气,时间仅需三分钟,新能源汽车便可以行驶500-700公里,较目前锂电池行驶里程要多出数倍,且效率转换较锂电池高出两成多。“这项技术可以应用于轿车、公共汽车、住宅用电源、分布式电站、通讯基站等多个产业。”王海江说。

汤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南科大在规划建设研究平台时就考虑了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引领学术突破,进行比较高新的基础和技术研究,二是要结合深圳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

除此之外,南科大早在2016年就相继成立了技术转移中心、创新创业学院、科技园公司、投资管理公司和孵化器公司,形成完备的从产学研合作到技术转移的成果转化体系。

在王海江看来,高校的科研成果就像青苹果,只有将科研成果与产业、行业结合起来,才能成为可以吃的红苹果,“南科大正是土壤,可以在这里种出苹果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