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股票基本面看上去那么好股价还涨不上去?


很多股票基本面看上去很好,但是骨子里可能存在诸多隐患。A股里的坑极其之多,总有一个你会踏进去。远的不说,我们就分析一下2018年不少踏雷的股票吧。

(1)下跌是因为市场对其估值方法突然变化

曾经是医药行业的大白马、业绩十分稳定的康美药业(600518),一度被誉为是除了恒瑞医药以外,最优秀的国内医药公司之一。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自2018年10月17日起康美药业突然连续跌停,市值也从1084亿元跌到596亿元。

为什么有些股票基本面看上去那么好股价还涨不上去?

消息面上,公司被某些专家质疑公司的财务状况存在问题:货币现金数量过高、存贷双高、大股东质押比例高、中药材贸易毛利率奇高等问题。根据笔者分析,下跌之前,康美药业账面上货币资金高达399亿元,达到总资产的50.66%,于此同时,康美药业的有息负债也高达347亿元,占净资产的104%,此外,康美药业第一大股东康美实业质押率高达91.91%。

但是很快康美药业便给出了解释:公司之所以要维持较高的账面货币资金,是因为未来几年新增的项目投资、产业并购和中药材贸易等对货币资金和融资规模的需求都非常大。根据已经公告的项目投资计划,公司未来几年项目投资资金需求为443.91亿元。大股东质押率虽高,但是符合政策导向,且未来将逐步降低质押比例。关于中药材贸易率的问题,康美药业提出了其在中医药全产业链的布局优势、中药材的附加值以及对于采购时点的把控等。

很快,这些关于康美药业的质疑逐渐沉寂,然而公司的股价却因此腰斩。这时,又有专家指出,此番下跌实际上是康美药业的“估值回归”,因为康美药业本身并不是研发新药、高科技导向的制药企业,实际上是一家主要做中药材流通的医药商业企业,而商业贸易公司的估值和高科技生物制药公司的估值不是一个概念。

不过我倒是对此有些纳闷,康美药业是医药商业公司,难道是最近才广为人知的讯息吗?用这种解释方法, 过去十年来为何康美药业普遍估值都在20~30倍附近?下跌的本质居然是因为市场对其估值方法发生变化,而公司基本面始终如一,这样的理由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2)债券市场动荡引发股价崩溃

东方园林(002310)是国内园林工程的龙头企业,2018年中标多个PPP项目。PPP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方式提供公共服务,但由于PPP项目体量较大,一般情况下企业需要垫资,而企业的PPP项目的资金主要靠融资完成。公司本身2017年业绩喜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8%,净利润21.81亿,同比增长68.4%。2018年一季度业绩表现更是普遍超出市场预期。

然而2018年5月债券市场遭遇黑天鹅,信用债市场像着了魔一样,违约事件连续不断。ST中安、盛运环保、神雾环保、凯迪生态等多家环保公司债券连续违约。5月14日,东方园林发布债券募集书,发行10亿债券主要用于偿还债务(超短融SCP002),但是整个债券市场恐慌情绪蔓延,只募集到5000万。而这进一步引发了投资者对于公司偿债能力的担忧。股价从19元附近狂跌到7元,下跌幅度超过60%。

为什么有些股票基本面看上去那么好股价还涨不上去?

2018年11月,农银投资(农业银行子公司)向东方园林注资30亿元,降低股权质押风险以及短期的刚兑压力。但是消息发布后市场情绪偏冷淡,股价仍然没有多少大起色。

(3)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

高升控股2017年的经营情况貌似还很不错。然而2018年大股东及其关联方占用资金2.25亿元,上市公司违规为其担保3.33亿元。高升控股的实际控制人韦氏家族,其非上市资产如房山数据中心、北京文化硅谷等项目,耗费了大量资金,项目又已经停摆,资金回收困难。韦氏家族还向个人借了大量的高利贷,无力偿还致使债权人提起诉讼,最后大股东铤而走险,通过挪用上市公司资金偿还。

高升控股挪用上市公司的路径大概是:经过财务总监申请,由董事长、总经理批准,将公司银行账户中1.82亿元分别转入实际控制人的关联公司和合作公司账户下。至于违规对外担保发生在实际控制人韦某担任董事长期间,其未严格履行公司内部用印流程,并且没有按照公司相关管理制度,私自使用公司印章,对关联方提供担保。

此外,就连高升控股的董秘都是韦氏家族控制的人员之一,面对着广大投资者和诸多媒体的质疑,始终严格控制信息披露的渠道,为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侵害中小股东权益为虎作伥。直到相关媒体在层层调查后刊发系列质疑报道,交易所又不断发函追问,高升控股的问题才一步步浮现出水面。也正是因为韦氏家族对董事长、财务总监、董秘等关键职位的控制,实施侵害公司行为变得易如反掌。如果不是大股东资金困局彻底爆发,上市公司相关问题很难被外界知晓。

为什么有些股票基本面看上去那么好股价还涨不上去?

上图为高升控股(000971)2017~2018股价走势图

目前,类似高升控股的案例屡见不鲜。光2018年,包括中南文化、ST升达(曾名升达林业)、*ST凯迪(曾名凯迪生态)、ST冠福(曾名冠福股份)多家公司出现大股东占用资金、上市公司违规担保、私开商票的事情。这些公司在治理方面存在严重问题,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完全沦为傀儡,内控体系完全紊乱,从而导致上市公司沦为大股东的提款机,等中小股民反应过来,股价早已经腰斩甚至跌去七八成,使得中小投资者损失极为惨重。

更为严峻的是,很多公司的隐患曝光后,更是第一时间申请停牌“避免股价异常波动”,然而往往在危机彻底爆发后,才被迫复牌交易。而等到复牌后,苦苦等待的投资者迎来的往往是多个甚至十多个跌停,毫无风险控制的余地。中国A股上市公司动辄停牌的举措,倒是保护了不少不明真相的潜在买家,却严重伤害了持有股票的小股民的利益,导致没法止损,难以止损,出了事只能眼睁睁看着窟窿越来越大,最后成为了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最大受害者和陪葬品。

以*ST凯迪(曾名凯迪生态)为例。2017年11月16日起,公司以“拟筹划重大事项”为由筹划停牌,公司公告称:“该事项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公司控股股东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公司拟向相关方转让公司控制权,让公司聚焦生物质发电主业,对公司现有的非生物质发电主业资产进行剥离和其他处置,突出生物质发电主业,增强盈利能力。”

为什么有些股票基本面看上去那么好股价还涨不上去?

然而好景不长,2017年凯迪生态的年报被审计机构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这直接导致凯迪生态被处以退市风险警示。根据审计机构以及媒体的曝光和调查,公司大股东陈义龙控制的相关企业对凯迪生态的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占款合计高达34.4亿元。这种赤裸裸的对上市公司资金的侵占,最终导致凯迪生态陷入了债务危机。

可以看到,在停牌前一天(17年11月15日),凯迪生态涨停。然而持有的股民却一步步从乐观滑向巨额亏损的深渊。公司停牌半年后,被迫复牌,然而公司却迎来了24个跌停。就这样,部分大股东通过敲骨吸髓地侵害公司利益,卷款数十亿逃之夭夭,不明真相的中小股民却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等到公司爆雷的消息出来,大错早已铸成,欲哭无泪。而中小股民向监管部门申请赔偿却难如登天。各位读者对此一定要保持警惕。

无论是贾跃亭的乐视网、还是保千里、凯迪生态,这一幕幕血淋淋的教训之所以近年频繁发生,不仅是由于国内的上市公司多数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防范制度,更是由于外部监管力度不够,立法尚不完善,执法不够严格,公司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成本低,收益大。目前对很多违法违规的大股东,并未追究他们的刑事责任。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绝大多数投资者都难以做到明察秋毫,从细微之处预见到公司即将爆发严重危机。因此,价值投资在A股,远没有在美国市场上那么简单。A股上市公司的规范化以及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障,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这些基本面看似很好,实则埋雷的股票,可以给我们许多启示。作为个人投资者,对此我们能做的十分有限。但查理·芒格曾说:“你越是从他人而非自己的悲剧中得到经验教训,你在未来的表现就越好。”据说巴菲特曾经读过市面上所有关于衰亡内容的书籍。长期努力保持不做傻事,收获有时会比那些努力做聪明事的人要多得多。关注风险,利润会自己照顾好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