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找你借錢,到底應不應該借給他?

「借錢」是人跟人最敏感的東西,一不小心,最後就是反目成仇,簡直比婆媳關係還難處理。

借呢,自己也很緊,不借呢,別人指責你不夠仗義。上次有個朋友,多年不聯繫了,突然有一天給我來電,借了5000塊。

我心想不多就借了,兩個月後來電,我以為是要還錢的,結果再次開口,這次是6萬,說要做生意。

打開他的朋友圈,我看到他最近在曬各種旅遊,各種項目。這次,我是拒絕了,感覺借出去就是交智商稅了。

有些老鐵,為了顧及朋友關係,這種情況下仍然會選擇借錢,以避免尷尬。甚至借出去後,每天躲在家裡吃老壇酸菜面。

有時候,人不得不現實一下。

腳踏實地的人,即使丟他到舉目無親的城市裡,只要有一個手機,他都能生存下來。不踏實的人,你給他一千萬,下次還會準點來找你。

人世間最脆弱的關係,莫過於我把你當朋友,你卻把我當提款機。

……

現代社會的壓力很大,大家生活都不容易。沒錢的很慌張,手上有點錢,也是很焦慮的,怕貶值,怕買不起房,怕意外等等。

這也就決定了,辛辛苦苦的積蓄,不能有任何差錯。

我一直說,財務自由的第一件事,就是「規劃自己的收入」,積累自己的第一桶金。

離開這筆啟動資金,永遠都在為錢打工,甚至陷入勞碌的死循環。

當然,生活寬裕的人,也要規劃錢包。畢竟財務自由不是躺在家混吃等死,那樣遲早得抑鬱症。

財務自由是一個目標,通過一定的錢,過上自己想要的人生。

每個人手上的錢,都是一種實現自己人生自由的手段。這決定了,這些錢不是用來做慈善救濟的。

朋友關係,不是借錢的時候拿來道德綁架的。

……

中國文化講究一種剋制,能不談錢儘量不談。然而,懶惰和投機的人,他們會利用這種心理,進行無風險套利。

從投資的角度上講,借錢出去本質上也是一種投資。有時候不求利息,絕對不是傻,而是想維護這段感情,希望做個人情。

錢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沒有利息,甚至承擔還不起的風險,其實是在投資感情。感情,也是一種無形資產。

但是,如果關係不是特別鐵,「感情投資」還是要慎重。

多數情況下,借錢是要好好說清楚的,不要因為不好意思而藏著掖著,這樣最後會更麻煩。

要問清楚借錢的目的,借多少,啥時候還。如果這些都不明確,多半情況人家也沒打算還給你。

心裡要有一把秤,人都是有估值的。一個月掙5000的人,你要是借他50萬,他也還不起啊。

還不起了,人也不敢找你,朋友沒得做。如果你去找人家,關係肯定要出現隔閡,甚至是破裂。

說到借錢也是投資,肯定繞不開利息。如果對方跟你協商利息,反而是一種誠意,不要因為不好意思就說不要。

利息是一種篩選,也是誠意。如果連這個誠意都拿不出,就不要談錢了。錢,要借給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借錢去任性,讓別人來承擔風險,都不應該得到幫助。那是他自己選擇的路,借他就是在害他。

……

關於借錢,還有一個原則——救急不救窮。

比如朋友家裡有事了,我會借,其他什麼做生意之類的,我會斟酌下,畢竟現在生意難做。

總結下來,錢該不該借,有三點:

1、借錢也是投資,人情投資或者金錢投資。

2、把錢借給真正需要有幫助的人。

3、救急不救窮。

……

最後,送上一劑「借錢指南」。

1、 目的要清晰,不要很含糊地說要做生意啥的;

2、 給自己估值,我到底值多少錢?不要一上來就說借錢去做馬雲;

3、 要說明還款期限和利息,拿出誠意,打消別人的顧慮;

4、 要懂得感恩。

能借你錢的人,才是最不能去辜負的人,請不要消耗他們的信任。

維護誠信,需要窮盡一生的時間,

而毀掉它,只需要五分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