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佩奇》一夜爆紅:這世上最愛孩子的人,或許不是媽媽


《啥是佩奇》一夜爆紅:這世上最愛孩子的人,或許不是媽媽

大家的朋友圈是不是被《啥是佩奇》刷屏啦?


這支不到6分鐘的短片,搶在賀歲檔大片上映前賺走了我們的笑和淚。

農村的爺爺盼著孫子回家過年,在電話中得知孫子想要「佩奇」

《啥是佩奇》一夜爆紅:這世上最愛孩子的人,或許不是媽媽

這位連智能手機都沒用過的老人查字典、問村民,為了孫子一句話費盡心力。

《啥是佩奇》一夜爆紅:這世上最愛孩子的人,或許不是媽媽

問遍了村民後,終於從「老三媳婦」那裡知道:佩奇是一部動畫片里長得像鼓風機似的豬。

於是,爺爺決定動手自制「佩奇」。

《啥是佩奇》一夜爆紅:這世上最愛孩子的人,或許不是媽媽

終於,在年夜飯上,爺爺把「佩奇」送到了孫子手中。

《啥是佩奇》一夜爆紅:這世上最愛孩子的人,或許不是媽媽

佩奇到底是什麼?

一位網友的留言讓人淚目:「佩奇代表的是隔輩親,是一種期許,一種思念,是老人對孩子滿滿的愛。」

這就是隔代的愛:你一個笑我開心好幾天,你一句話我拼全力實現。

爺爺給的不是鼓風機,不是「佩奇」,是對孫子愛的本能而已。

作為父母,我們為子女傾其所有,而我們的父母也為我們傾其所有,愛孫子也是愛我們的一種方式。

老人說願意幫我們帶孩子,不帶孩子沒樂趣,但這背後,更多的是對我們的心疼,是愛的延續。

而只有為人父母后我們才知道:有一種愛勝過爸媽,有一種幸福是老人幫忙帶孩子。

《啥是佩奇》一夜爆紅:這世上最愛孩子的人,或許不是媽媽

洛洛的女兒7個月了,因為夫妻都上班,一直是姥姥幫著帶孩子。

洛洛對姥姥帶孩子一直不滿。

她說要不是女兒早產,約好的保姆趕不上,怎麼能讓姥姥上崗。

月子裡她每天都能挑出姥姥的「毛病」,尤其是姥姥說的那些「經驗」 她明確指出都是陋習:

尿不溼不透氣要把尿;

用奶水洗臉寶寶皮膚好;

要用布帶捆住雙腿,以後不長羅圈腿......

對此她特意制定了一系列的帶娃攻略,讓姥姥照著她的科學餵養法好好地學。

《啥是佩奇》一夜爆紅:這世上最愛孩子的人,或許不是媽媽

看到晚上女兒睡了,姥姥戴著老花鏡在燈下研究科學育兒,看著孩子一天天茁壯成長,她一度洋洋得意。

產後上班,同事見了洛洛,都誇她越來越漂亮了。

她說:「我滿月後就練了產後瑜伽,強烈推薦啊!」

大家一臉羨慕:「帶娃覺都不夠睡好不好?還是你有個給力的媽媽啊。」

洛洛不以為然。

《啥是佩奇》一夜爆紅:這世上最愛孩子的人,或許不是媽媽


《啥是佩奇》一夜爆紅:這世上最愛孩子的人,或許不是媽媽

前幾天老家有事,適逢假期,洛洛爽快地讓她媽媽回家多住些日子。

幾天下來,洛洛覺得就像過了半個世紀。

因為這帶娃的日子沒法按天算,而是被細細的分割成每一分每一秒。

早晨想睡個懶覺,誰知娃精神特好,一睜眼就翻爬滾打,怕掉下床她只好起來陪玩;

想做個輔食,離開半步娃就哭著找她,哪裡能像婆婆,每天蛋羹、肉泥、菜泥的變著戲法養娃,就連中午自己想吃口飯,也只能抱著娃泡了碗方便麵;

午睡娃又開始鬧覺,明明已經合上眼,可就是哇哇哭喊不停歇,只好放進嬰兒車裡搖......

《啥是佩奇》一夜爆紅:這世上最愛孩子的人,或許不是媽媽

即使老公一回來就積極帶娃,可她已經累得腰痠背疼,困得不行了。

孩子睡著了,洛洛以為可以喘一口氣,回頭卻看到家裡一片狼藉等待收拾。

《啥是佩奇》一夜爆紅:這世上最愛孩子的人,或許不是媽媽

原來姥姥一個人帶娃度過的是這樣的時光,她做家務的時間都是擠出來的。

可從來沒聽見姥姥抱怨過一句,總笑著說:

「你們賺錢辛苦的,我除了帶好娃也沒啥大用。」

那姥姥的辛苦呢?

洛洛心一酸,落淚了。

原來她沒熬過的夜,沒受過帶娃的苦和累,都是姥姥一個人在默默地支撐。

《啥是佩奇》一夜爆紅:這世上最愛孩子的人,或許不是媽媽

他們小夫妻的輕鬆安穩生活都來自姥姥的躬身托起,否則他們的生活裡,哪有容易二字。

作家蘇心說:「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姥姥就是那個替他們負重的人。

《啥是佩奇》一夜爆紅:這世上最愛孩子的人,或許不是媽媽

我是個自己帶娃的媽媽。

婆婆在孩子滿月之後,因為老家事情太多,就回去了。

那時,看著幼小的娃我突然有點不知所措。

《啥是佩奇》一夜爆紅:這世上最愛孩子的人,或許不是媽媽

剛好老公在外地學習,他晚上視頻祝賀孩子滿月,看到我們娘倆孤單的身影他也哭了。

一個人帶娃的日子,吃不飽,睡不好,24小時待命,做了媽就好像一下子穿越去地主家做了長工。

就連上個廁所都不能安生,右手抱娃左手提褲子是必會技能。

萬一碰上娃生病,當媽的戰戰兢兢、提心吊膽總覺大難臨頭。

《啥是佩奇》一夜爆紅:這世上最愛孩子的人,或許不是媽媽

那時我自己經營的店鋪剛有起色,一點不敢懈怠,整天揹著娃竄來跑去。

忙的時候,手幹活,腳還要晃動著嬰兒車裡的孩子。

記憶猶深的是有一次看孩子睡了,我就出去接了個貨物,20分鐘後回來,老遠就聽到了娃悽慘的哭聲。

飛奔,開門,娃已在地上,我看到了鮮血和娃面前玻璃的碎片,她滾下床的時候碰掉了床頭櫃上的杯子。

《啥是佩奇》一夜爆紅:這世上最愛孩子的人,或許不是媽媽

幸運的只是娃的手被割破了,這萬一……

一個人帶娃,是驚悚,是崩潰,是尷尬。

沒人幫著帶娃,苦的是孩子,憂的是爸爸,累的是媽媽。

我決定,等我的孩子長大了,如果他們需要,我一定會幫著帶娃。

《啥是佩奇》一夜爆紅:這世上最愛孩子的人,或許不是媽媽

當今大多數年輕父母因為生活壓力和對保姆帶孩子的不放心,「老人帶孫輩」已成為中國社會一大趨勢。

有調查數據顯示,在我國2歲半以下的兒童中,主要由祖輩照顧的比例達到60%~70%,3歲以上佔40%,老人成為帶孩子的「主力軍」

很多老人放棄原來的生活來到新的城市,忍受著人生地不熟的孤獨,他們這麼做最根本原因就是孩子,老人們堅持「孩子在哪家就在哪」

《啥是佩奇》一夜爆紅:這世上最愛孩子的人,或許不是媽媽

前段時間有個新聞,講了兩位「超人奶奶」,看著令人敬佩,但更讓人心疼。

64歲的郭阿姨是位十足的「老漂」。

她一年到頭三地跑:寒暑假在杭州帶孫子,九十月份回山東割玉米、種小麥,其餘時間在江蘇帶外孫。

一年都沒個休息,但她樂在其中,她說:「哪裡需要去哪裡,雖然辛苦,但能幫襯孩子就值得。」

多麼樸素的話語,只是因為我願意。

《啥是佩奇》一夜爆紅:這世上最愛孩子的人,或許不是媽媽

另一位王阿姨雖然身在杭州,但照顧的是二胎家庭,她每天都按照兒子安排好的行程行動。

孫子暑假一共報了8個興趣班,早上畫畫和書法,下午表演和游泳,到了晚上要學鋼琴。

從早晨5點鐘要趕到晚上九點鐘,除了吃幾頓飯,一天裡難得休息。

可只要看著孩子慢慢長大,她就覺得很欣慰。

《啥是佩奇》一夜爆紅:這世上最愛孩子的人,或許不是媽媽

就連小孫子都說:「奶奶一直在外面站著,等著,天很熱,看著挺心疼。」

對於老人帶孩子,我們更多關注他們有沒有帶好孩子,卻忽視了他們的辛苦付出,忽略了體察和尊重他們內心的感受。

慶幸的是,小孫子明白爺爺奶奶的不容易,懂得他們的默默付出是因為深深的愛。

《啥是佩奇》一夜爆紅:這世上最愛孩子的人,或許不是媽媽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真正愛的人沒有什麼愛得多愛得少,他是把自己整個兒都給他愛的人。」

正如我們的父母對後輩的愛,他們用盡全力,竭盡所能。

老人幫忙帶孩子看似很平常,但他們的付出卻是不可估量的。

如果沒有他們,我們只好放棄工作,扔掉夢想,「困於」家庭。


《啥是佩奇》一夜爆紅:這世上最愛孩子的人,或許不是媽媽

作家冰心在一篇文章裡寫,自己曾問媽媽:「媽媽,你到底為什麼愛我?」

母親放下針線,用她的面額,抵住我的前額,溫柔的,不遲疑地說:「不為什麼,只因你是我的女兒!」

父母愛孩子就是這麼簡單。

這世上,如果真的有不附帶任何條件的愛,一定是來自我們的父母。

只有他們,陪我們長大,助我們成家,又不辭辛苦為我們帶娃。

《啥是佩奇》一夜爆紅:這世上最愛孩子的人,或許不是媽媽

小的時候我們信任仰仗父母,成人後我們佔據了高地,他們做得好,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稍有不好,我們就埋怨吐槽,甚至爭吵。

我們要明白老人帶孩子是情分,不是本分。

因為有了他們竭盡全力地幫助我們照顧孩子和家庭,我們才能工作,賺錢養家。

《啥是佩奇》一夜爆紅:這世上最愛孩子的人,或許不是媽媽

多體諒父母的不易,珍惜和他們相處的時光,他們開心健康就是我們最大的福分。

有一種娃是老人帶大的,也有一種幸福,叫跟著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長大!

請我們對滿頭銀髮還在奔波操勞的父母真誠的說:

“謝謝,幸好有你!”

愛和理解才能讓我們無懼風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