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張家口空間大數據院士工作站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在京舉行

12月18日,張家口經開區與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院在京舉行建設張家口空間大數據院士工作站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中科院郭華東院士、市長武衛東、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李正樸、經開區黨工委委員、黨政辦主任康金,金控集團書記昝傑亮出席簽約儀式。

建設張家口空間大數據院士工作站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在京舉行


郭華東在講話中表示,張家口市舉辦冬奧會國際矚目,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院在張家口建設空間大數據院士工作站,張家口給予大力支持。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院將以此次簽約為契機,與張家口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開展合作,為張家口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武衛東在講話中表示,合成孔徑雷達遙感綜合實驗場項目是研究成果轉化的示範平臺、產業的示範平臺、協同發展的示範平臺、國際合作的示範平臺,張家口空間大數據院士工作站將打造成為國際新平臺、事業新基地、院士新家園。合作項目簽約開啟了科研單位和政府合作的新模式,張家口將與中科院共同打造數字張家口、數字中國。

建設張家口空間大數據院士工作站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在京舉行


李正樸在講話中表示,經開區將扛起責任,認真落實協議各項承諾,搞好全方位服務,全力推進“一院一站一室”的建設。

空間大數據院士工作站

張家口空間大數據院士工作站位於張家口經濟開發區內,項目旨在整合張家口經開區優勢資源,借力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院的技術後盾,發揮金控集團豐富的企業管理經驗,大力發展空間大數據產業。通過院士專家的創新和技術攻關,帶動和促進張家口科技創新團隊在空間大數據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推進其他產業和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可能大家對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院並不是很瞭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簡稱遙感地球所)在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基礎上組建,於2012年9月7日成立,為中國科學院直屬綜合性科研機構。遙感地球所的成立,旨在於進一步加強中國科學院在遙感與數字地球科技領域的綜合優勢,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目標,更高水平地開展科學前沿研究,是中國科學院實施“創新2020”的一項重大舉措。

戰略定位:研究遙感信息機理、對地觀測與空間地球信息前沿理論,建設運行國家航天航空對地觀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與天空地一體化技術體系,構建形成數字地球科學平臺和全球環境與資源空間信息保障能力。為滿足國家戰略需求和促進學科發展做出創新性貢獻,建成國際一流的綜合性研究機構。

張家口市“未來之城”位於張家口市主城區南側,北至京張高鐵綜合樞紐、東至勝利南路、南至洋河、西至濱河路南路,總面積53.9平方公里。北區(原高鐵新區範圍)面積約15平方公里,南區(原洋河新區範圍)面積38.9平方公里。

重點發展總部經濟、科技研發、金融商務、教育醫療等高端綠色產業及生態居住產業,區域按照整體規劃整體建設的思路,舉全市之力建設張家口市未來城市發展的核心區域。

為什麼有這麼多企事業單位選擇到未來之城尋求發展?未來之城到底有哪些地方與眾不同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建設張家口空間大數據院士工作站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在京舉行


一、未來之城的機遇與優勢

未來之城能夠成為環首都地區最受關注的投資熱土,受到國內外客商的青睞,主要得益於我市所面臨的三大曆時機遇和自身突出的投資比較優勢。

我市面臨的三大曆時機遇所帶來的發展紅利在未來之城尤為凸顯。

一是北京張家口攜手舉辦2022年冬季奧運會。未來之城作為張家口市城市核心區,是冬奧會的重要接待服務地,在國際奧委會和國家、省、市支持下,在多個層面享受項目、資金、政策等支持。在京張高鐵2019年通車後,未來之城將成為連接北京與張家口兩個比賽地的重要中轉站和交通樞紐,與北京同城化的優勢明顯。

二、是國家可再生能源示範區建設

未來之城作為可再生能源示範區的核心區,將打造可再生能源的科技創新城、綜合商務區、智慧能源示範區,有利於充分享受國家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用地傾斜等政策,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智能微網、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產業。

三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及一帶一路

雄安新區和張家口是河北發展的兩翼,未來之城和崇禮區是張家口發展的兩翼。特別是崇禮區城區規模受限不在進行規模化建設的情況下,未來之城作為張家口城市發展的主戰場,是承接京津地區產業及人才轉移的最主要區域,也是連接內陸和西北,溝通首都及歐亞大陸的重要通道,已有一大批京津地區企業項目落戶未來之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