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VS兒媳:我背井離鄉來給你做“保姆”,就換你一句老不死?

如果你細心的觀察,會發現每個城市的每個小區裡都有一塊這麼個地方:

冬天裡日曬最久又沒有風;夏天卻又綠樹成蔭很涼爽。

但這樣的風水寶地,一般來說年輕人是無法享受到的,因為他們朝九晚五再加上交通擁堵又在通勤路上耗費了一兩個小時,這讓他們的生活註定只能看到兩頭的黑夜。

婆婆VS兒媳:我背井離鄉來給你做“保姆”,就換你一句老不死?

於是,白天的小區就成了老人和嬰幼兒(未到入園年齡的小寶寶們)的天下,久而久之本來在小區里根本不認識幾個人的年輕爸爸媽媽,但是隻要你抱著娃出門便會引來左鄰右舍熱情的招呼聲,彷彿回到了那個雞犬相聞的人情社會。

婆婆VS兒媳:我背井離鄉來給你做“保姆”,就換你一句老不死?

在工作日的白天,那些從全國各地匯聚到這個城市這個小區的老飄族們,討論最多的則是對各自老家的牽掛和對自己家的兒子兒媳婦或女兒女婿的吐槽。

童阿姨老家在江西,今年年初來到我們小區給女兒帶一對外孫兼給女兒女婿做做家務。

童阿姨剛來不久,和小區裡其他大媽們還融不到一起,因為是老鄉關係平時和我們走得很近。

熟悉之後我們從童阿姨口中瞭解了她的故事。和其他老漂族的定義不一樣,童阿姨是女兒女婿有償僱來的做保姆的。

原來女兒女婿家裡曾找過幾個專職保姆,但由於女婿有輕微潔癖,對前任幾個保姆的工作都不是很滿意。

於是,童阿姨的女兒便說服丈夫由自己的母親來打理家務和帶小孩。

本來童阿姨是反對的,因為在老家她有自己經營多年的一個小賣部,而且也有一大幫老主顧和熟悉的牌友。

但為了為女兒分擔育兒壓力,她還是毅然決定把老家的店關掉背離自己生活了一輩子的熟悉環境,來到城市成為一名老漂族。

婆婆VS兒媳:我背井離鄉來給你做“保姆”,就換你一句老不死?

但來之前,她和女兒女婿達成一個約定,可以來盡心的為女兒女婿操持家務,但必須和原來的保姆一樣領用同樣的薪水,在親情之外達成一個專職的保姆協定。

並且可以同專職保姆一樣自由解除勞動關係。

婆婆VS兒媳:我背井離鄉來給你做“保姆”,就換你一句老不死?

對於童阿姨有償帶外孫的這個決定,小區裡其他大媽們普遍表示不理解,童阿姨有自己的想法:

靠家庭內部的包容和理解並不能消除背井離鄉的疏離感。

與其讓兩代人為家庭、育兒等觀念的隱忍中爆發矛盾,不如一開始就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避免自己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後的心理失衡。

當然,要像童阿姨這樣做出這種決定並不容易,這取決於子女的經濟情況與觀念的轉變。

更多的老漂族們,還是忍受著背井離鄉與城市生活不習慣的雙重心理痛苦,更嚴重的是如果婆媳關係不好,那麼必然會爆發出“我背井離鄉來給你做“保姆”,就換你一句老不死?”的怨恨了。

婆婆VS兒媳:我背井離鄉來給你做“保姆”,就換你一句老不死?

心理諮詢專家建議:

對於老漂族自身來說,要學會5種快樂

  • 學會享受天倫之樂

因為與兒孫團聚,本身也是一種快樂。

  • 學會交友之樂

要在社區多交友,通過談天說地、傾訴心中不快來減少煩惱。

  • 學會運動之樂

可以根據自身身體條件,適當做些運動。

  • 學會學習之樂

學習能增長知識,提升境界。境界高了,萬事想得開,快樂自然就多了。

  • 學會享受興趣之樂

要學會培養書法、繪畫、唱歌、跳舞等興趣,“做出一道好菜,也是一種快樂”。

婆婆VS兒媳:我背井離鄉來給你做“保姆”,就換你一句老不死?

當然要改變形成一輩子的習慣談何容易,

對於老漂族來說子女的關愛和理解才是最好的心理良藥。

換位思考,老人是為你照顧孩子的,那麼作為子女應該有這樣一個自覺的行動:

“你如何關愛孩子,就應該如何關愛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