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順做法”成貴州省山地農業風向標

“长顺做法”成贵州省山地农业风向标

“一業為主、多品共生、種養結合、以短養長”的長順做法。(張明勇 攝)

“长顺做法”成贵州省山地农业风向标

果農正在採摘蘋果。(張明勇 攝)

新華網貴州頻道9月2日電 近年來,長順縣依託得天獨厚的山地特色資源優勢,不斷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探索出了“一業為主、多品共生、種養結合、以短養長”的“長順做法”,得到了省州的高度肯定,貴州省委、省政府把“長順做法”作為全省山地農業發展的風向標。長順的“長順四寶”——綠殼雞蛋、高鈣蘋果、紫王葡萄和優質核桃已發展成為長順山地生態農業的支柱產業,規模已分別達到470萬羽、5.1萬畝、3.3萬畝和17萬畝。長順先後被列入全國農產品加工創新基地縣、全國農產品主產區縣、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縣等。

長順縣按“最原生態地區,生產最優質的農特產品,賣給最高端的消費群體”的理念,滿足了現代市民對健康消費的需求,“長順四寶”價格一路飆升,目前一枚綠殼雞蛋在市場售價4元,一斤長順高鈣蘋果市場售價6-8元,一斤長順紫王葡萄15元,一斤長順優質核桃20-30元不等。長順的山地農業不僅呈現出立體生態高效的特點,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農特產品的價值,更重要的是讓群眾得到了實惠,加快了山區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進程。

“长顺做法”成贵州省山地农业风向标

龍頭企業帶動綠殼蛋雞產業發展。(張明勇 攝)

“长顺做法”成贵州省山地农业风向标

紫王葡萄富農家。(張明勇 攝)

如何探索一條生態高值農業之路?

一是用政園合一的模式引導山地農業發展。長順縣是貴州省典型的喀斯特深山區、石山區,石漠化現象非常嚴重,要想引導當地群眾走出一條生態高值農業之路,政府引導必不可少。長順縣在行政區域調整中,建立了政園合一的模式,每個鄉鎮在開展好自己工作的同時,還要因地制宜引導當地群眾走政園合一或政企合一的發展路子。目前,長順縣已經建立了長順縣高鈣蘋果、綠殼蛋雞產業示範園和長順縣“東西合作”山地高效農業產業扶貧示範園兩個各具特色的省級農業園區,四大品牌農特產品在全縣實現了規模化、精品化生產,探索出了一條政園合一的現代山地農業發展之路。

二是用龍頭企業引領山地農業標準化生產。用工業化的理念經營農業,這是多年來長順在農業產業化過程中探索出來的一條有益經驗。長順縣未來的山地農業之路,也將由龍頭企業來進行引領,實現農特產品的規模化、標準化、信息化生產,提升農業對市場風險的抵禦能力。長順縣高鈣蘋果、綠殼蛋雞產業示範園就是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運營的經營示範園區,按照科學化、標準化、規模化、良種化、產業化、品牌化、生態化來經營農特產品。目前,長順縣由深圳大中華集團投資4.5億元的威遠大中華東西合作農特產品集散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並引進廣東和興隆食品科技集團等企業的入駐,有效解決了園區及全縣農特產品市場銷售。依託重慶旭鳴集團,建成了高鈣蘋果、綠殼蛋雞二維碼查詢系統,並通過了有機產品認證。加上原有的省級龍頭企業紅櫻桃公司等企業,通過這些龍頭企業的帶動,園區的發展得到了有效的帶動。

三是用家庭農場方式實現山地農業特色發展。2013年“家庭農場”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號文件中出現。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堅持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然而,長順縣作為國家新階段592個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一,自然資源和農業基礎設施相對薄弱,不可能像平原或自然條件相對較好的縣市,發展大棚、滴灌等現代設施農業,如何發展好家庭農場的生產方式?山是阻礙長順發展的絆腳石,也是推動長順發展的墊腳石,山是長順的特點,也是長順的特色,做好家庭農場,就是要念好“山”字經,實現個性化、精細化發展。2013年,長順縣的“農庭農場”如雨春筍,圍繞“山”字蓬勃發展。蘋果、核桃、葡萄等特色產業的精細化種植,養殖綠殼蛋雞等產業的標準化養殖,並套以中藥材種植,配套旅遊觀光等,長順縣家庭農場不僅保留了傳統農業精耕細作的優勢,又促進了山地農業集約化、專業化和組織化的發展,同進促進了耕地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

四是讓山地農業給群眾“分紅”。在加快現代山地農業農頭企業和家庭農場發展的同時,長順縣也促進農村土地流轉的進程,加速農村土地改革,讓土地從農民的“資產”變為“資本”,讓群眾從土地流轉中獲得地租、分紅、工資三份收入,提高群眾的積極性,引導更多的農民參與到規模經營、產業調整上來,推動農業產業“園區化、農場化、效益化、品牌化”發展。計劃到2017年,發展綠殼蛋雞5000萬羽,種植高鈣蘋果8萬畝,實現銷售收入120億元以上,在現有農業產值12.4億元上翻九倍,帶動全縣農民人均增加收入6000元以上。

五是科技支撐山地農業優質高效發展。曾經有人問長順的蘋果種植戶,是什麼支撐長順的蘋果產業蓬勃發展?農戶回答是:科技。曾經有專家斷言,長江以南不適合種蘋果,長順也種不出蘋果,但短短几年時間,長順不僅打破了種不出蘋果的論斷,還種出了具有地方特色和品牌的高鈣蘋果。長順縣一直致力於加強與科研院校的合作,組成專家顧問組,大力引進和推廣先進適用的科技成果。同時,加強自身的科研隊伍、專業人才建設,逐步建立一支懂技術、善經營、能管理的人才隊伍。嚴格按照《長順縣綠殼蛋雞放牧生態養殖生產技術規程》和《長順縣高鈣蘋果標準化種植技術規程》的要求,加大長順綠殼蛋雞的提純扶壯的力度,確保綠殼蛋雞商品率100%,高鈣蘋果優果率70%以上。

六是引進深加工提升農特產品附加值。長順縣的綠殼雞蛋從農戶手中收購是2元左右1枚,通過包裝和加工,達到了4元左右1枚,產品價格實現了翻番,長順縣還把綠殼蛋雞深加工做成產業鏈,推出了綠殼雞蛋系列麵條、綠殼蛋雞雞辣椒等產品,廣受市場青睞。結合長順山地農業的規模和實際,長順縣還引進了高鈣蘋果醋、葡萄酒釀造等農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通過企業的深加工,豐富山地農特產品的市場形式,不斷提高“長順四寶”的附加值,讓群眾真正得到實惠。

七是品牌戰略解決山地農業後顧之憂。可以說,以前長順山地農業主要是在生產環節上著力,下一步,長順縣將會進一步延伸拓展“長順做法”,在規模、品牌和銷售上重點突破,努力推動長順山地農業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圍繞“品長順”品牌,以長順高鈣蘋果、長順綠殼蛋雞為主的“品長順”系列名特優農產品已經拓開了市場大門。接下來,長順縣一方面,將在綠殼雞蛋、高鈣蘋果獲國家有機認證的基礎上,進一步規範《長順縣特色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等發展規劃和標準化生產規程,加強與科研院所合作,在生產上實行嚴格標準化生產。另一方面,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在流通上,實行品牌統一認證管理,完善農產品“電子身份證”、“二維碼查詢”等農產品溯源系統,建立“農業物聯網”全程信息體系,實現農特產品適時查詢,實行“數字化”管理,推動品質提升,以品質宣傳品牌、以市場佔有份額宣傳品牌、以企業宣傳品牌。抓住深圳南沙區幫扶機遇,深化“東西合作”,創新模式,實現互惠互利、共贏發展,積極開發深圳市場。牢牢圍繞貴陽市場,以“品長順·益萬家”電商企業為龍頭,按照貴州茅臺的品質銷售路線,瞄準高端小區,大力推進萬名青年網上創業行動計劃,積極探索“網上訂單、線下配送、實體支撐”的信息化交易平臺,抓好“網絡、實體”兩個市場,迅速打通全國銷售市場。(楊正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