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堅守者:貓過冬 等春來

定增規模同比腰斬、企業摘牌逾千家、行情指數持續下探、業績增長顯著放緩,多項指標顯示出2018年新三板市場面臨的困局。相比成功IPO或被併購的頭部企業,或步履維艱、經營不佳的企業,多數處於“腰部”的企業不甘心摘牌,一邊維持主業發展一邊在迷茫中堅守。

中國證券報記者近期走訪多家掛牌公司瞭解到,今年以來,眾多企業面臨較大經營壓力,公司管理層關注主營業務發展,相對放緩資本運作步伐。對於相關董秘而言,除必要的信披工作助推公司業務外,加強自身學習成為主要工作。往年“一個月中半個月在外出差”的繁忙已成往事。“現在只能是活下去,等風來。”一位掛牌董秘嘆氣道。

生存難

“今年整個大環境和行業情況都不行,公司能夠好好生存甚至掙扎著活下來就很不錯了。”當被問及今年公司整體運營情況時,北京某基礎層公司董秘的回應透露著無奈。

據該董秘介紹,自己所在公司早在2017年淨利潤便出現虧損狀況。受經濟形勢及產業政策調整,公司轉型升級面臨困難。加之能夠收回的賬款太少,賬款賬期延長提高了計提壞賬比例,公司今年虧損額可能持續加大。“今年以來,股轉公司問詢最多的就是掛牌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不少優質企業‘爆雷’,我們跟著提心吊膽。”

北京某從事互聯網信息服務的創新層公司今年遭遇類似情形。該公司一位證券事務部門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自分層以來,針對創新層公司監管持續加碼,但預期紅利遲遲落空。同時,公司還要面對賬款遲遲追不回來帶來的痛苦。此外,“新三板企業難以享受到紓困基金,公司裁員已達數百人。”

回首2018年,市場最為迫切的差異化分層配套制度持續落空,掛牌企業以及投資者難掩失望情緒。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中小微企業生存難題凸顯。

截至12月25日,新三板做市指數報715.73點,自2017年11月以來連續擊破1000點基準點及900點、800點關口;截至目前,今年以來新三板累計成交金額不足870億元,較2017年全年的2271.80億元下滑逾六成;年內掛牌公司定增募集資金不足600億元,較2017年全年的1336.25億元腰斬;掛牌企業總數連續10個月持續減少,年內累計摘牌企業數量近1500家。

同時,新三板企業總體業績增長顯著放緩。光大證券新三板分析師葉倩瑜統計指出,上半年新三板整體營收增速為16.05%,呈現回落態勢;歸屬於掛牌公司母公司的淨利潤增速為5.45%,低於2017年全年淨利潤增速12.38%的水平。聯訊證券新三板研究組組長彭海指出,在披露今年三季報的915家創新層企業中,盈利企業佔比下降,虧損企業數量增加。

明星公司“爆雷”加劇了市場負面情緒。以ST藍天為例,作為首隻完成雙創可轉債發行的創新層公司,ST藍天今年3月即被曝出存在經營業績波動、涉及重大訴訟、公司賬戶被凍結的風險事項。其淨利潤在2018年上半年急轉直下,出現掛牌以來首次虧損。此後,陸續多份風險提示公告漸次揭露公司背後的窘境,其股票自7月6日起被實施風險警示。

“董秘一家人”創始人崔彥軍感慨,今年以來掛牌企業經營成本明顯增加,優質公司融資面臨不少困難,更別說資質一般的公司了。“抽貸、裁員情況並不罕見,很多公司為了渡過眼下難關,暫停擴張轉而維護現有產品項目。”

董秘“閒”

今年以來,新三板企業融資規模出現明顯縮水。相比上市公司,新三板眾多中小微企業對於融資難更為敏感,資本運作缺乏使得原本忙碌穿梭於投資者之間的董秘明顯感覺“閒了下來”。

“董秘工作這塊今年沒有接待投資者或者券商的活動,主要還是輔助把公司業務做好。除日常信息披露,就是向股東通報經營情況。”前述北京一家基礎層公司董秘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人力資源出身的自己,今年以來報名參加許多相關培訓課程。記者在這位董秘的辦公室發現,其辦公桌和書架上堆滿了各類關於人力資源管理的書籍和學習資料。

“2016年做了很多活動,主要針對公司進行的宣傳介紹和路演之類;2017年過完年就有很多券商主動上門找到我們要進行投資。但今年市場行情不好,再做這些活動沒啥意義。也沒有把這些事看得太急,今年資本運作方面工作沒那麼忙了。”一位北京的創新層公司董秘說。

對於今年以來的主要工作,他表示,除了日常信息披露和股東關係維護,大部分精力轉到公司內部。“有新的業務也會一塊做,閒的時候也不能睡大覺啊,總得找點事幹。現在不好融資,且二級市場交易差,和券商、股東之間的溝通也少了。”

另一位河北的創新層公司董秘感受則更為深刻。該董秘表示,今年以來除了完成一輪定增外,公司資本運作層面沒有其他太多事情。日常信息披露報告等由證券事務代表負責,自己則負責對接各方面資源,並開始嘗試參與公司銷售業務。“公司銷售情況不理想,預計今年業績會有較大降幅。”

對於此次定增,這位董秘言談間透露出深深的無奈。“首次盡調花了大概兩個月時間,之後趕上2018年公司股價大跌,出資方一度考慮放棄。我費勁口舌解釋這是由於整個市場環境不好所導致,最終才說服他們展開二次盡調並完成出資。”經過長達一年的反覆溝通,這家公司今年年中最終完成了此次數千萬元定增。該董秘表示,自己也出資參與認購。然而,公司股價此後依舊“跌跌不休”,截至目前已浮虧百萬元以上。

回顧2015年至2016年的火熱場景,這位董秘記憶猶新,卻又感覺恍如隔世。“作為董秘,2014年我經常外出前往經濟發達地區做路演搞宣傳,提升公司知名度,差不多一個月至少半個月時間在外。新三板行情最為火爆的2015年上半年,無需過多宣傳便有大批投資者主動前來公司瞭解情況。一邊忙著信息披露,一邊忙著接待,甚是忙碌。”談到彼時定增情況,他眼神裡難掩興奮。“有一次定增,公司從簽訂協議到出資完成只用了三天時間,連盡調都沒有做。按照定增35人限制頂格發行。到了2016年下半年,市場開始降溫,2017年之後大家觀望情緒越來越濃厚。”

等風來

2015年上半年是新三板難得的好光景,受到的關注度空前提高,市場進入飛速擴容狀態,大量協議轉讓企業扎堆轉為做市轉讓;做市指數在2015年3月18日推出後持續創新高,並於當年4月7日創下2673.17點的歷史最高點。

2016年,新三板分層制度落地,被視為吹響了新三板差異化制度推出的號角。當年6月共有953家入選首批創新層。前述北京的創新層公司董秘稱,2016年的第一次分層給予新三板公司尤其是能夠入選創新層的公司以巨大期待,市場對於入選創新層很有熱情。今年公司連續第三年進入創新層,但身邊有的企業入選動力大大下降。“現在過冬唄,在新三板市場再等等,很多企業都是這種想法。”

進入2017年,儘管預期差異化制度未能出臺,但IPO審核提速給了許多投資機構及新三板公司以信心。自2017年末以來,新三板IPO過會率以及“三類股東”等問題使得投資機構積極性下降;進入2018年,市場頹勢仍未見扭轉。

“我覺得新三板還是有很多創新。例如,企業掛牌實行準註冊制沒有財務門檻,內部分層也很重要。”前述證券事務部門人士感慨,“當年新三板火熱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掛牌成本低,而且融資便利。”

在他看來,目前市場最為期待的莫過於“精選層”的落地。“希望能針對精選層的優質企業配套諸如降低投資者門檻、連續集合競價、放開定增35人限制等差異化政策,在新三板頂部打造‘尖子班’,留住優質企業,同時為創新層、基礎層企業樹立了標杆。這樣整個市場可能重新活躍起來。”

新三板堅守者:貓過冬 等春來

近期新三板積極信號頻繁釋放。在崔彥軍看來,新三板改革徵兆越來越明顯。10月26日,全國股轉公司在發行、重組、做市方面推行存量改革,旨在切實解決新三板公司發展面臨難題;12月7日,財政部等三部委聯合發佈通知,明確自2018年11月1日(含)起,對個人轉讓新三板掛牌公司非原始股取得的所得,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12月24日晚,證監會召開黨委(擴大)會議,明確將“深化創業板和新三板改革”作為下一步要做好的重點工作。

崔彥軍認為,市場期待的“精選層”出臺是確定的,只是具體時間尚不能明確。對於掛牌公司而言,應當首先做好本職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助推企業主營業務發展上,同時關注資本市場動向。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wrztbinggou 官網www.wrbg8.com 網融併購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