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戰國文物精美絕倫,工藝失傳已久,至今無人複製成功!


今天頭條#19有你·新年禮# 出了個題目,問圖中“這件文物,具體是什麼物品?它的用法是?”那麼,大家知道答案?

這件文物名為“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座”,是戰國時期中山國的錯金銀青銅器,於1977年在平山縣三汲村戰國中山王墓被髮掘出土。所謂“錯金銀”,其實是一種失傳工藝。

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座長47.5公分、高36.2公分、寬47公分、環座徑31.8公分。該方案座集鑄造、鑲嵌、焊接等多種工藝於一體,其複雜精巧的程度,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座底部是兩雄兩雌跪臥的梅花鹿,案身則由四龍四鳳組成。從圖中可以清楚看見:四龍獨首雙尾,上吻托住斗拱,雙尾向兩側盤環反勾住頭上雙角;四鳳雙翅聚於中央連成半球形,鳳頭從龍尾糾結處引頸而出。圖為跪臥梅花鹿。

圖為上吻托住斗拱的龍首。

圖為從龍尾糾結處引頸而出的風頭。

據悉,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座造型奇絕、精緻富麗,由78個獨立零件組成,經過22次鑄接、48次焊接才最終成型。因此,有人說這可能是中國最複雜、最精美的一張桌子。

在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座左側案框沿口上刻有十二個銘字文——“十四祀,右車,嗇夫郭,工疥”,記錄了成型時間、製作部門和工匠的名,具有極大的歷史研究價值。

國家文物局對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座非常重視,規定“不準翻模子複製”。後來,有一些文物部門和研究者打算利用其他手段複製這件珍寶,但終因工藝太複雜而被迫放棄。

2011年,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座被評選為河北省博物館新館入展文物“十大珍寶”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