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意拳之意拳:第二代传人(1)


漫谈意拳之意拳:第二代传人(1)


主讲人:周广学先生

参与人员:聂先生、沈先生、林先生、飞哥等

今天讲王芗斋先生的弟子们,也就是意拳第二代传人。提到第二代意拳(大成拳)传人,首先要阐述一下王芗斋先生从创立意拳,到传授意拳功法这段时间。在传播意拳地点方面,有三个重要地方,分别是上海,北京,天津等,京城最为重要,因为王芗斋先生是以京城传播意拳为主,无论在时间时间上还是在弟子造诣方面。

个人认为,这三个地点,在上海,培养传人的环境较弱,较意拳圈内熟知的仅张长信、尤鹏熙两位老先生有所知名度,其余还有很多在上海,默默无闻,不能说功夫不好,至少跟京城的意拳传人比较,至今没见到这一脉的传人群体,近代网上涉猎到的,也仅为聊聊数语,所以了解到的很有限。


漫谈意拳之意拳:第二代传人(1)


其中缘由是什么?为什么意拳二代传人大多数在北京?

不可否认的是,王芗斋在北京待的时间长,相较在天津待的时间也是短。天津意拳传人基本上可以和北京合为一处。在天津,赵道新先生为最,早先练拳的时候追随王芗斋先生较长时间,原名叫赵恩庆,还有一个日本的泽井健一先生,这二位较鲜明的特征,在意拳二代传人中较为突出。跟京城的其他二代传人构成王芗斋老先生传承谱系。

再者,在北京练拳,就像卜恩富先生、李永宗先生、王斌魁先生、杨德茂先生等,以上前辈又培养出一大批,功夫独当一面的传统武术人才,所以才奠定了北京作为一个意拳的一个权威的地位。

所以说,第二代传人当他们是怎么练的?他们为什么能练的那么好?其中这些原因在哪?

就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是来分析意拳二代传人当中特点的原由,,来供大伙作为参考材料。


漫谈意拳之意拳:第二代传人(1)


先谈谈王芗斋先生徒弟分布,大概分为三大地点,一个是北京、上海、天津,尽管这之外还有河北传人不可忽略,由于河北传人我没有完整的听前辈讲过,更没接触过,在此不便叙述。

王芗斋老先生在上海创立“意拳社”,以此为根基教前来求学的爱好者,教这些人练意拳。其中王芗斋老先生在论述当中说“天下拳术两个半”,那半个就是吴冀晖先生,其徒弟张长信先生跟王芗斋老先生练拳,张先生练拳的历程中,受吴先生影响较深,也可以理解为先入为主,我说的是张先生跟王芗斋老先生学拳之前,是跟吴先生练的六合八法。吴先生老家是东北铁岭人,如何到的上海,至今不得而知。

王芗斋先生之女,王玉芳女士在八九十年代,专门去上海拜访过张长信先生,所以说,在北京练意拳当中的人,这也是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接触过有关系,但是听恩师说他的功夫也不差,值得可圈可点的地方不少。

2015年我受霍震寰先生邀请,参加香港意拳学会年会,当时霍先生请了一位张长信先生的学生,到香港跟学会会员分享站桩。此人提到张长信,他说张长信先生的一搭上手啊,那胳膊又冷又沉,从这一点也能证明老先生功夫差不了。

香港还有一位意拳大师,那就是霍震寰先生的师父,韩星垣先生,我师叔也是说他功夫不错,而且有意拳看门虎之称,跟我师爷王斌魁先生私交甚厚。


漫谈意拳之意拳:第二代传人(1)


再说一下日本的泽井健一,在他的事迹上,后人记录的特别详细,泽井健一怎么跟王芗斋老先生比武,他怎么败的,他怎么练的拳。

所以说,后来通过泽井健一老先生,在日本教徒弟录像,可以看到他站桩照片和视频资料。我认为,泽井健一先生身上的东西,和北京意拳界二代传人,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原因在哪?一个,可能日本人文化传承上、语言表达上,也可能理解度上,差异所致,但是相对于王芗斋先生较差的学生,泽井健一还是很棒的。在日本号称“拳圣”名气不小。但是 意拳在日本,改名“太气拳”。

就这两个地点,我们再提北京的这些老前辈,尤其卜恩富先生,跟王芗斋老先生练拳比较早的。鲜明特征就是酷爱传统武术,先是跟原清宫大内“善扑营”副统领崔永福先生学摔跤。后遇意大利职业拳击手,交技,发现其长,随跟其学拳击。所以卜恩富老先生在摔跤之外,在拳击造诣上也很有深度。他教的徒弟也得过拳击冠军。因此,卜先生在意拳方面深得王芗斋先生真传,并且把意拳站桩有效的运用到摔跤训练上。(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