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行野村:人行有机会入市买股票,你怎么看?

昨天日本投行机构野村发表报告称,在中国经济持续放缓下,企业盈利将可能令市场失望,而上半年情况将会负面,因此预期中国政府将在第二季度推出经济刺激措施,并会为股票市场带来支持。该行并预期,中国将动员“国家队”参与股票市场,其中人民银行有可能作为新的参与者。

关于这段,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最感兴趣的是后面一部分,即野村预测人行有机会入市买股票。那野村的这个预测,会变成现实吗?还是,那仅仅只是一个预测。

日本投行野村:人行有机会入市买股票,你怎么看?


无论从野村的报告中,还是最近很多财经专家的谈话中,还是我之前关于理财新规的解读上,似乎大家看到了刺激股市的作用和意义(哈哈,把自己拔高了一下,臭屁一下,勿喷)。

平心而论,我们的股市从来都不是经济的晴雨表,也不是经济的引擎。回顾过去,我们哪一次的大跌和大涨和宏观经济有关,曾经的股市枭雄又有哪一位是财经出生?似乎都没有。但是眼下刺激股市,对于信心和消费的提振作用,却是显而易见的。

提振消费的作用:相对于被冻结流动性的房地产而言,高流动性的股市,更能将人们的账面盈利转换为实质盈利,因此对于居民消费的刺激作用也会越大。你如果赚钱了,第一件是会干什么,当然是花钱咯,不是吗?

提振信心的作用:虽然人行又进行了降准,但是我还是想说,市场其实不缺钱,缺的是花钱的地方和借钱的意愿。这点从最近频频下降的银行间隔夜拆款利率就能略窥一二。我们目前市场并不缺钱,缺的是企业拿钱的意愿,缺的是企业贷款长期投资的意愿,而不是为了缓解流动性而进行的短期贷款,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缺信心。另一方面,作为这个社会中最小的分子:个人。目前我们的A股每日成交量八成以上来自于个人散户。而散户的信心从何而来,就是大部分人都赚钱了,而不是大部分人都赔钱了,那散户的激情和信心自然也就出来了

人行会不会入市呢?

这个问题,谁都不知道,但是政府入市的历史倒是出现过。还记得2015年那波股灾时,当时有关部门通过不同实体买入股票,当时有财经媒体预估,那次“国家队”持有了A股市值约3%的股票。证金公司及其相关资管产品更是在超过600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中现身,汇金系在超过934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中现身。虽然这些资金中的一部分,在去年年中的时候已经慢慢出清,但是被没有人说,这些资金不会重新回来,不是吗?

日本投行野村:人行有机会入市买股票,你怎么看?


人行有没有入市意愿呢?

如果说人行会不会入市,我们不知道,但是人行入市的意愿,则应该是有的。不久前易纲行长就曾表示,针对目前民营企业股权质押风险,人民银行正在推动由符合规定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证券公司、商业银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机构,发起设立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由人民银行提供初始引导资金,带动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为出现资金困难的民营企业提供阶段性的股权融资支持。

这段话中提到的设立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由人民银行提供初始引导资金,这应该足以表明人行入市的意愿。而易纲行长的这番表态,是不是让你觉得和日本当时设立的平准基金很像。即由人行设立了一个特殊的基金,专门用于民营企业股票质押的爆仓问题。而这个基金的具体管理,则是由私募基金管理人、证券公司、商业银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联合构成。

人行入市代表牛市来临?

说到这里,有人或许会问,人行入市,是不是意味着牛市行情终于要来了?对于这个问题,至少我个人持保留意见。2015年那是我们的“国家队”入场有没有带来牛市行情呢?“国家队”入场可以托住市场,带来稳定的人心,但是长期上涨,最终还是要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情况,即最终还是要看上市公司整体的经营情况。但是纵然牛市行情未必可知,但是短期的红包行情却是一定的。因为人行一旦“引导资金”入市,或者是增加“引导资金”的规模,那一定会引的其他金融机构、私募基金、商业银行资产投资公司都会开始真金白银的投入。有资金入场,那短期的红包行情也就顺理成章了。至于长期的,那就看老天爷了,你说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如果说到央行入市,那就不得不提日本央行。

日本央行的第一次入市是1964年,当时由日本14家银行和4家大型证券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日本共同证券基金,资本金为25亿日元。随后,日本大藏省和日本央行又出手拨出特别融资额度,并于11月将日本共同证券基金的资本金增至300亿日元,同时配以1000亿日元的银行团融资和845亿日元的特别授信额。

日本央行的第二次入市是8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八十年代日本的经济泡沫,使得当时日本的金融体系积累了大量的潜在不良贷款风险,因为当时大量高风险融资被投向了股票和房地产。1995年,日本政府开始组织日本银行业联合出资设立平准基金救市,据报道其规模约2万亿日元。2002年,日本央行又再度加码,购买了15家市值大幅缩水的上市银行股票,以稳定银行股股价。

日本央行的第三次入市则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日本央行在2009年初直接入市,进行“价格维持操作”(Price Keeping Operation),大量购买股票、ETF 等金融产品。然后在2012年底,日本央行在黑田东彦的主持下,再度加码入市力度,并延续至今,且至今没有退出计划。

如果说,日本央行的历次入市,都稳定了股市,防止了股市的暴涨和暴跌,并且给市场增强了流动性。但是事情都有两面性,所谓成也流动性,败也流动性。虽然日本央行没有披露很多细节,但是以日本央行和政府年金为主的政府资金,这些年却已经持有了日本股市过多的股票,而这些低频交易的资金,大量锁仓的股票,使得这些年日本股市,缺乏交易者的现象渐渐浮出水面。

另一方面,还有一个更悲观的看法。日本央行通过间接、直接等不同方式,持有了那么多股票。我们假设一下,如果股市下跌,那购买股票的日本央行将发生亏损,这将会对央行构成什么威胁?而日本央行如果为了弥补亏损,是不是就不得不继续购入股票,拉抬股价,从而形成另一个循环。如果这个循环形成,是不是就意味着暗示投资者可以放心大胆的购入股票,而不担心市场会下跌,但是这会对市场、对经济本身产生多大的影响呢?最极端的情况,如果某一天日本央行把市场上所有的股票都购买下来,这就意味着,某一相关部门成为一个经济体的唯一股东,这意味着什么呢?因此相对于入市而言,如何退出或许更为关键。(美国QE和欧洲央行QE退出遇阻就是最好的案例)

日本投行野村:人行有机会入市买股票,你怎么看?


最后,我想说,这篇文章我想表述的仅仅只是两点:

第一点:或许确如野村预测的,人行今年入市的可能很大,区别仅仅是以什么方式、什么规模、什么速度入市。

第二点:如果人行入市,那入市的利弊不能一概而论,也无法评述。其结果从历史来看,谁也不知道。因为这取决于市场博弈的结果。但是对于我们小散而言,如果人行入市,那就意味着短期内,会有一波红包行情的发生,而这个我们是不应该错过的。

我的论述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是我希望可以让你对于事情有多一个方面的了解,希望借此可以帮助你更好的了解事情的本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