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譽全球的語言學大師,為你講述40堂妙趣橫生的語言學極簡史

人類是“會說話的動物”,在語言的幫助下,協作能力大大增強。人類不僅依靠團隊的力量在自然界戰無不勝,還逐漸依靠語言文字的交流、記錄功能發展出了豐富多樣的文化,構建起了複雜的社會系統。語言是人類的“巫術”,為人類賦能。

當你低語時,魔法開始發生

作者丨胡豔麗

原載自《南方教育時報》

01

語言打開世界之門

享誉全球的语言学大师,为你讲述40堂妙趣横生的语言学极简史

在英國著名語言學家戴維·克里斯特爾所著的《語言小書》中,他以輕鬆有趣的文字為讀者梳理了語言的脈落。從嬰兒咿呀學語說出的第一個詞到複雜的語彙系統,以及各不同語種、不同語言、不同方言之間的關係,從古老的語言到不斷“進化”的現代用語,以及與互聯網相伴而生的網絡語彙,逐步展現語言的魅力,在文化溯源中探究它是如何影響了我們的生活,證明我們是誰,來自哪裡。

語言根植於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天。克里斯特爾指出,小嬰兒在媽媽子宮中發育到6個月的時候,耳朵以及大腦中與聽覺有關的傳導通路就已經發育完善,他們能聽到母親的心跳、血液在血管中流動的聲音,以及母親的聲音等。雖然嬰兒在子宮中聽到的外界的聲音沒那麼清晰,但也足夠辨別出母親的聲音、語調和語速,感知母親的情緒。

很多人以為,嬰兒是從將近1歲時才開始學說話,其實為了說出第一個詞兒,嬰兒早早就開始做準備。他們要在無意識中慢慢嘗試學會調用各種生理器官,如括舌頭、聲帶、肺等,這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除了遺傳因素在幫助嬰兒外,他們也在一點一點地嘗試我們平時看不到的器官運用方法,所以嬰兒剛開始發出的聲音並不清晰,這是因為他們還在不斷地練習。只是,人們在逐漸長大的過程中,忘記了幼時初學語言是多麼困難。而母親以“兒語”的方式循序漸進地引導,逐漸擴展孩子的詞彙量、豐富句型,這看似自然而然的舉動,實則蘊含了人類成千上萬年的育兒經驗。

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孩子一旦學會了正確的發聲、掌握了語法,他的世界就會以幾何級數迅速擴大。語言等待我們去探險,語言等待著天賦奇才去創造奇蹟。只要環境允許,有些孩子可以同時學會多種語言,本書中的提到那位語言學家就是最好的證明,他會說50多種語言。

02

語言施展的藝術魔法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說話,但如何好好說話,清晰地傳情達意,讓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並支持自己的意見,又是每個人需要終其一生進行學習的藝術。語言的奇妙之處在於,它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即使是說話人細微的語音語調區別,傳達出的也是完全不同的意思。我們可以在語言中聽出情緒和溫度,也可以聽出積極和消極的意味。同樣是陳述一件事,即便是以報道客觀真相為天職的媒體也可能通過文字的魔法,不動聲色地傳達出自己的價值觀,甚至可能翻手為雲覆手雨,主導輿論傾向。

回溯歷史,人類從語言的原點出發,已經走了太遠的路,以至我們無法真正溯源,每一個語種最初出自哪裡,是如何伴隨人類的大遷徙、大融合而逐步演化出若干的分枝,又是如何在每一種語言的大樹上,生出方言俚語的枝椏。

克里斯特爾在書中主要以英語為例,講述語言、發音的流變。雖然英語世界的發音規則、變化演進與中文有著較大差異,但研究方法卻異曲同工。我們同樣可以以一個語彙為原點,遍尋中華大地之上這個語彙在各地的不同變體,找出它們的異同;同樣也可以將不同地區的語言體系進行對比,從中看出各地文化、歷史的變遷,以及各地民眾間的交流融合。以東北的方言為例,這裡就既有山東的地方語彙,也有北方遊牧民族與漢民族逐漸融合過程中留下的文化印痕。

03

語言裡的文化基因

享誉全球的语言学大师,为你讲述40堂妙趣横生的语言学极简史

語言是活的歷史,在它背後深藏著一個族群在歷史長河中遷徙生存,以及與其他民族接觸融合的歷史文化基因。中國古老的《詩經》跨越數千年,正是指引人們回望那段在今天看來已然煙雨空濛的歷史的最好載體,它所記載的植物、風土人情及古老的儀式,此時已經大多泯滅於時空之中,我們只能借詩的指引去回溯中華文明的源頭。而諸子百家之言承載的是中國歷史上思想的巔峰盛境,唐詩宋詞則是中華民族情感的詩性凝結,傳續千年而魅力不減。

解密一個民族的語言史,就像洞開這個民族塵封於時光隧道中的往事之門。如果將語言還原到作為個體的人身上,我們也可以通過辨識口音,以及他所使用的方言俚語,推測這個人從小到大的生活環境及所受過的教育。語言就像是我們的文化基因,標示著我們的過去,展現著我們的當下,以及可通往的未來。

最能展現語言魔力的人群莫過於作家群體,他們用文字鬼斧神工的力量,以生花妙筆把複雜的世界展現得淋漓盡致。能夠將語言用到滴水不漏的群體,莫過於律師,順著語言的邏輯,細分真偽,辨明是非;而能夠將語言規整得一板一眼,如排兵佈陣般整齊的,莫過於政府公務系統。能夠讓外行望而生畏的語言,莫過於專業術語,不同行業的專業術語有著自己的“編碼”規則,似乎處處彰顯著外來者莫入的威儀與神秘。

一種語言的生命力,在於使用人群的廣泛性,其可交流性越強,發展空間就越大。不可否認的是,世界上的語言如同物種一般,如潮水般消退。很多小語種、少數族群的方言,伴隨著使用人數的銳減,陷入瀕危之境。克里斯特爾在書中感嘆,伴隨這些語言消退的還有那種曾經在歷史長河中發展了數千年、甚至更久遠的少數族裔文化。

文化的融合、語言的融合,有助於人們之間減少敵對、衝突和誤解,但也同樣意味著豐富多元的世界正日漸趨於同一,各種特色文化不斷消失。面對語言的未來,我們究竟應該做什麼?是打撈那些即將塵封的歷史,搶救小語種這樣凝結千萬年人類智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是任其自生自滅?面對這些關乎人類過去與未來的命題,21世紀的人們應該做出抉擇。

享誉全球的语言学大师,为你讲述40堂妙趣横生的语言学极简史

《語言小書》

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本書為語言學通識之作。每兩週就會有一種語言滅絕,而新詞則每日都會湧現。在本書當中,作者講語言的歷史,用生動的敘述娓娓道來,為讀者證明語言的故事為什麼值得一講再講。從嬰幼兒發出的第一聲、第一個詞,到發送短信所使用的語言,本書討論面涵蓋廣泛,揭示了有關語言的種種複雜、奇特、有趣之處,比如佶屈聱牙的口音的溯源,對第一個書面文字的探索等等。更探討瀕臨消失的語言,又以成功復興,重新為人的語言作為案例,由歷史中回顧,展望未來語言的發展,即技術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閱讀、寫作、溝通等。

享誉全球的语言学大师,为你讲述40堂妙趣横生的语言学极简史

-END-

作者丨胡豔麗

這是我們為你準備的第1293次推送

享誉全球的语言学大师,为你讲述40堂妙趣横生的语言学极简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