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民俗椏溪跳五猖

民間“跳五猖”具有悠久的歷史,它是在楚文化的基礎上附有儺戲驅災納祥的性質。 "五猖"即東、西、南、北、中(青、赤、白、黑、黃)五方之神,意在降妖除魔,保五方平安。《淮南子.天文訓》記載:“東方木也,其帝太皋,其佐句芒,執規而治春;南方火也,其帝炎也,其佐朱明(祝融),執衡而治夏;中央土地,其帝黃帝,其佐后土,執繩而制四方;西方金也,其帝少皋,其佐蓐收,執矩而治秋;北方水也,其帝,其佐玄冥,執權而治冬。”

一幅乾隆年間傳下來的《跳五猖》行當圖,目前仍保存在椏溪鎮韓城村,圖上清楚地描繪出五猖神群舞的陣勢以及所祭祀的57位神靈。當地民間進行跳五猖的表演一直是以此為準,並以口傳手教的方式傳承下來。

椏溪跳五猖的表演威嚴、雄壯。表演者頭帶猖神面具,著神袍,扮五位猖神。摻入土地、城隍、僧、道、武士等多人組成。五猖神,手執雙刀,作巡視狀出場,朝拜四方,舒臂抬腿,手舞足蹈,碎步穿插,佈列各種陣形。黃面猖神居中,青、赤、白、黑猖神圍聚收場。舞蹈動作粗獷奔放,伴有儀仗隊、旗幡隊,音樂曲牌用民間小調,配樂用鑼鼓打擊樂器及嗩吶、長喇叭等吹奏樂器。場面十分壯觀,極具震撼性。

高淳民俗椏溪跳五猖

高淳民俗椏溪跳五猖

高淳民俗椏溪跳五猖

高淳民俗椏溪跳五猖

高淳民俗椏溪跳五猖

高淳民俗椏溪跳五猖

高淳民俗椏溪跳五猖

高淳民俗椏溪跳五猖

高淳民俗椏溪跳五猖

高淳民俗椏溪跳五猖

高淳民俗椏溪跳五猖

高淳民俗椏溪跳五猖

高淳民俗椏溪跳五猖

椏溪跳五猖具有人文內涵和藝術魅力,在中國民間舞蹈史上佔有一定的地位。它是原始舞蹈的雛形,藝人以信仰習俗,審美心理和對未來企盼的情感出發,憑藉兵器,手舞足蹈來表達民眾的美好企求,是漢民族民間保存完好的儺舞。保護和傳承跳五猖對研究高淳乃至江南地區的歷史、政治、社會、人文、宗教等方面提供了參考價值。

早在1956年,椏溪跳五猖就參加了江蘇省民間文藝調演,並獲獎。1984年,縣文化部門就將椏溪"跳五猖"列入民間優秀傳統文化的普查重點,整理了椏溪跳五猖的有關資料,併入選《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後又列入《中華舞蹈志.江蘇卷》。如今,椏溪跳五猖豐富了農村廟會、節日文化活動,推動了農村文化旅遊,對推動農村與城市文化交流、彰顯地方特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椏溪跳五猖多次進入省、市表演,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和演出活動資料。椏溪鎮韓城村,被《揚子晚報》譽為“儺舞第一村”!

雲飛berlin拍攝於2018年10月13日高淳慢城桃花扇廣場,擁有相應的知識產權敬請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