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縣:全力推進“551”產業扶貧模式 確保貧困群眾穩定增收脫貧

岷縣:全力推進“551”產業扶貧模式 確保貧困群眾穩定增收脫貧

本報訊 (記者藺澤華)近年來,岷縣縣委、縣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開發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和產業扶貧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脫貧抓產業、產業抓主體、主體抓規模、模式抓引領”的思路,全力推進“551”產業扶貧模式,實現了每個貧困村有主導產業、每戶貧困戶有致富路子、每個貧困勞動力有致富技能,確保貧困村和貧困群眾穩定增收脫貧。

培育發展名優特農產品,提高群眾收入水平。岷縣以貧困戶增收為核心,做優中藥材主導產業,做大優質牧草、中蜂等新興產業,做強傳統產業,全縣已初步形成了以中藥材、中蜂、牧草三大產業為主的產業體系。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40萬畝,預計總產量將達到10萬多噸,市值達32億元,中藥材收入佔全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以上。種植牧草10萬畝,畝均產值3000元左右,助推群眾增收效果顯著。依託縣內豐富的蜜源植物,中蜂養殖戶達到7000戶,其中貧困戶2929戶,存欄中蜂7萬箱左右,總產值達到6000萬元。

加大推廣培訓,加快標準化基地建設步伐。岷縣嚴格執行中藥材標準化種植技術標準,通過項目扶持,大力引進旋耕機、採挖機等農用機械,降低了藥材採挖成本。邀請省內外科研院所專家開展中藥材、牧草種植和中蜂養殖等技術培訓62期,培訓群眾8800多人(次)。加強特色產業標準化建設,建成中藥材種子種苗基地2萬畝、集中連片中藥材標準化基地96個7.76萬畝;建成貓尾草千畝種植片帶2個、特色草產品加工基地2個;組建中蜂合作社134個、養殖專業示範村3個、蜂產品加工企業6個,全縣中蜂標準化養殖率達到95%以上,規模化養殖率達到45%。

強化資金投入,破解產業發展難題。岷縣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3.96億元,安排到戶項目資金3.77億元,其中到戶產業項目資金2.71億元,用於貧困戶種養業補助和入股配股分紅等。縣級財政增列扶貧資金5365萬元,指導金融機構發放特色產業貸款5810萬元;投入農業保險保費1341.05萬元,完成了農業政策性保險收繳;開展理賠859起,賠付金額659.24萬元。

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構建利益聯結模式。岷縣制定出臺了龍頭企業培育扶持、認定管理等優惠政策,積極推進“國有農扶公司+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扶貧車間+農戶”產業發展模式,成立了縣國有農扶公司,推進產業發展。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1542家,實現了行政村全覆蓋,並帶動農戶6.88萬戶,其中貧困戶2.19萬戶。全縣從事中藥材加工營銷企業有136家,其中市級以上龍頭企業7家,年加工各類中藥材4萬多噸。岷縣當歸城中藥材年交易量達20萬噸,交易總額60億元。

強化品牌營銷,擴展特色農產品銷售渠道。“岷縣當歸”獲得國家質檢總局生態原產地產品證書,成功入選中央電視臺精準扶貧公益傳播項目,全國當歸種植系統知名品牌示範區創建工程啟動實施,成功舉辦了岷縣當歸產業扶貧推進會。岷縣開展 “中國蜂蜜之鄉”和岷縣蜂蜜地理標誌產品認證申報。探索“網店+合作社+貧困戶”的電商扶貧新模式,電商從業人員達到6885人,其中貧困群眾4235人,人均增收700元以上,根據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電商數據報告統計,岷縣電商指數位居2017-2018年全國貧困縣農產品電商全國第15位,全省第1位。

抓“三變”改革,催生農村自身發展動力。岷縣深入推進“三變”改革,支持和鼓勵生產銷售規模大、發展前景好、市場競爭力強的27家企業與合作社參與產業扶貧帶動貧困戶發展,配股9162萬元,帶動貧困戶8292戶,按不低於8%的保底分紅。在大力推進農村“三變”改革的同時,注入資金6816萬元,為每個貧困村制定了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計劃,採取入股龍頭企業、實行保底分紅等措施,實現了全縣300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全覆蓋。

狠抓科技示範,助推產業升級增效。岷縣圍繞“五個一批”開展科技服務活動,積極引進新技術、新品種,促進產業提檔升級、農民增收致富。開展當歸溫室苗大田移栽等試驗示範6項。組建150個科技特派員服務團,在貧困村建成科技示範點53個、科技示範基地5個,推廣應用新技術4項,示範應用新產品6項。有2家眾創空間、2名創新創業導師獲省級首批認定,有1項研究課題榮獲甘肅省情報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定西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成功簽約了“岷山紅三葉航天育種合作研究協議”,為進一步提升貧困村特色產業水平提供了技術支撐。

http://szb.dingxidaily.com/rb/20181107/Articel01009QY.ht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