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时代 展示信访工作新作为

受访人:徐悦军,区信访办接访科长,西城区优秀党员,从事信访工作10年。

区信访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关于信访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认真践行“红墙意识”,持续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和信访法治化建设,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了区域社会和谐稳定。

主要工作做法

深化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

立足新时代 展示信访工作新作为

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以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北京市信访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为抓手,层层传导压力,明确责任。在全区推行信访工作“双告知”机制,切实理清信访工作责任。推行“五级式”信访工作模式,即“一级首办处理,二级督导协调,三级包案推动,四级综合协调,五级督办落实”,层层压实领导责任,有效推动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

建立和落实领导包案机制。积极推进领导包案工作,建立了“区领导包案督导,责任单位牵头负责,协办单位辅助配合,属地街道积极稳控,区联席办协调保障,律师团队法律支持”的工作专班体系,化解群众关注度高、与民生息息相关、成因复杂久拖未决的突出信访问题。

加强法治信访建设

立足新时代 展示信访工作新作为

深入贯彻落实信访法治规章。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访法治化建设的意见》、《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规则》等,开展信访法治化工作。督导各委办局依据法定职责,全面推进并落实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加强对信访诉求的甄别,把好“入口关”。对应当通过法定途径解决的信访诉求,直接转送或引导信访人到相关责任部门处理、办理。做好对委办局的业务指导,协助委办局做好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诉求。

深化新时代信访工作理论研究。紧紧抓住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以《首都功能核心区如何应对新时代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产生的信访问题》为题,深入研究社情民意新动向、信访矛盾新特点、信访工作新规律,并提出应对措施。以《发挥信访工作中评议机制的作用》为题,探索信访诉求评议机制,充分发挥第三方作用,引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代表等,参与复杂、疑难信访事项的会商、研究、评议。

进一步规范信访基础业务。严格落实信访事项登记、受理、告知、办理、答复、送达、反馈业务规范和工作标准,开展信访基础业务定期分析和常态化抽查,以程序到位促进实体问题的公正处理。按照“谁转送交办,谁跟踪督办”的原则,充分依托北京市网上信访信息系统开展网上日常督查督办,重点对信访事项办理要件是否齐全、办理程序是否规范、处理意见是否恰当、处理结论是否落实到位等进行督促检查,推动问题化解。

畅通信访诉求表达渠道

立足新时代 展示信访工作新作为

适应信息化形势,落实“互联网+信访”战略,在“北京西城”门户网站开设“网上信访”专栏,扩大网上信访覆盖面。

加强人民建议征集工作。配合市、区政府落实重大事项征集群众意见建议制度,围绕建设和谐宜居之都,汇集疏解非首都功能、棚户区改造等方面的有关群众建言献策,及时报送和反馈社情民意。

进一步加强手机信访、市长信箱和网上信访办理工作,充分发挥网上信访的主渠道作用,方便群众反映诉求。

解决信访问题、维护信访秩序

立足新时代 展示信访工作新作为

加强信访宣传工作。拓宽宣传媒介和平台,多渠道、多视角、全方位展示新时代信访工作的新举措新成效、新时代信访干部的新形象新作为。通过报纸、电视和西城区信访办政务头条,对西城区信访工作进行报导,传递主流声音,集聚正能量,引导群众依法反映问题、表达诉求、维护权益。

加强矛盾纠纷化解力度,及时就地解决矛盾纠纷,避免矛盾激化上行。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解机制。以总结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契机,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充分发挥律师和心理咨询师的作用,安排律师和心理咨询师参与信访接待。与北京市法学会合作,引进第三方专业社会力量,为信访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政策解读等服务,促进信访问题高效解决。

打造信访部门良好“窗口”形象。在办内推行“三不”工作原则:不推诿,对群众反映的诉求听明白、记清楚,对能当场告知的当场答复,对需要交办转办的告知工作流程,做到有问必答。不激化,疏导信访群众情绪,耐心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不让矛盾纠纷在区信访办放大。不积压,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及时交办、转办信访事项,避免工作拖延。

近几年,西城区信访办认真接待群众来访,办理群众来信和网上信访,加强督查督办,成功化解了如宏汇园塔吊安全隐患、适龄儿童入园难、永宁胡同下水道堵塞、椿树园小区房屋漏雨等一批突出信访问题。

(内容转自“西城机关党建”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