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知識小科普

歷史知識小科普

金末帝完顏承麟在位時間不足一個時辰,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金哀宗不欲做亡國之君,遂將帝位傳予完顏承麟,於下旨傳位翌日舉行即位大典,但大典未及完成宋蒙聯軍已攻入城內。完顏承麟唯有草草完成大典立刻帶兵出迎,後死於亂軍之中。

中國史書記載的第一座人口破百萬的城市:南宋梁武帝時的建康,人口達二十八萬戶,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達到了兩百多萬,這是中國古代任何一個城市都沒有做到的。梁末侯景之亂,城市遭到破壞,人口大量散亡,始呈蕭條景象,陳朝時,陳朝皇帝開始有計劃的修築建康城,修建的建康城的繁榮比起前三朝有過之而無不及。

正一道是張道陵創立並由其子孫世襲相傳,以老子為教主,為最高信仰,符錄齋醮為傳播方式,以追求長生不死和成仙為最高境界的一種宗教組織。由於張道陵開始煉丹修道於龍虎山,於是龍虎山可稱為中國道教第一山。張道陵是正一道創始人,他是祖天師,又稱第一代天師。

三省六部制的發展史(秦——唐初):

:秦朝在少府下設尚書,主管典籍,為後世尚書省的發端

:漢武帝奪外朝(以丞相為主的正式的政府機關)權,設立以大將軍為首的內朝,專門處理軍國大事。以原屬少府的尚書以及中書二者來轉達表章,溝通內外朝,為後世尚書省的發端。

東漢時設置尚書檯,統領百官政事,長官稱尚書令。但是此時的尚書檯在體制上仍然屬於少府序列,官品低微,所以另派大將軍、大司馬、太傅以錄尚書事的名義秉政。

東漢末設侍中寺,為皇帝的侍從、顧問機構。置侍中、散騎常侍等官,多以卓有學識的士人充任,為一時清選。

魏晉南北朝:三國曹操自任丞相,移原隸少府的尚書吏部曹、選部曹等尚書諸曹為丞相屬官,將漢武帝建立的內朝轉為外朝官署,這是尚書省建立的開端。按:東漢時雖有尚書檯、已經成為處理政務的主要機關,但畢竟是隸屬於內廷的官署,不能說是國家的正式政務機關。

曹丕以尚書諸曹權力過大,遂以曹操設立的專門處理機密文書的秘書省為基礎另設中書省,掌管機要,起草和發佈詔令。置中書監、令各一人,以中書監為長官。

南北朝時侍中、散騎常侍的權力逐漸擴大。北朝則政出門下,成為中央政治機構的重心。晉代,正式有門下省的建制。

隋:隋朝建立後,將北周仿照周禮設立的官爵制度廢除,設立了以三省六部製為主體的中央官僚體系。隋設尚書、門下、內史、秘書、內侍五省,秘書省類似於後來的館閣,內侍省則是一個專門的宦官機構,主持中央政權的就是尚書、門下、內史三省。三省互相牽制,共同向皇帝負責。其中,決策者為內史省,長官稱內史令;審議者是門下省,長官稱納言;處理日常政務的機構是尚書省、置尚書令、左右僕射各一人,下設吏、禮、兵、度支(後改稱民部)、都官(後改稱刑部)、工六部。隋朝,三省長官均為相職,同時,三公、三師也參預朝政,也是宰相。

:唐代三省制的特點是在建立不久就向二省、一省轉變。這種變化的動因在於皇權對於相權的控制、以及提高行政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