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篩查再敲警鐘!為何肺癌一查常是晚期,他們本可以走到2019……


早篩查再敲警鐘!為何肺癌一查常是晚期,他們本可以走到2019……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2019已經悄然到來,然而有很多人,卻沒有跟上時間的腳步,被永遠留在了2018年,這些人中,有德高望重的長者,也有年輕鮮活的生命…

2018年12月2日清晨,有一個消息令人心痛,前女足國腳張歐影因肺癌去世,年僅43歲。再一次將公眾的視線轉向肺癌。實際上,年年體檢卻發現癌症晚期,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


為什麼很多患者沒症狀確診已晚期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肺癌診治中心副主任丁禮仁主任醫師介紹,目前最常見的肺癌類型是腺癌,其次是鱗癌。在浙醫二院,腺癌約佔肺癌患者的2/3

腺癌一般長在肺的外周部位,也就是病灶不靠近氣管,通常表現為結節,影像學可發現圓形或類圓形的病灶,很多人早期沒有症狀,等到出現症狀時,往往已經發生肺部轉移,或者腫瘤比較大了。

鱗癌較容易得到早期就診,因為病灶主要發生在中央,也就是病灶靠近氣管,越靠近這個位置就越容易引起不適症狀,如咳嗽、痰中帶血。


早篩查再敲警鐘!為何肺癌一查常是晚期,他們本可以走到2019……

網絡圖

和其他腫瘤一樣,肺癌可以累及全身。除了最常見的咳嗽、痰中帶血、氣促、聲音嘶啞等呼吸道症狀,丁禮仁主任醫師指出,有的病人會有不明原因的關節疼痛、皮膚改變甚至出現下肢靜脈血栓如果這些症狀持續3周及以上沒有明顯緩解,應該前往呼吸專科門診就醫。

“在一些大醫院,2/3的病人確診時已是晚期。我們醫院2011-2015年的資料顯示有呼吸道症狀的肺癌患者確診時有70%屬於晚期,沒有呼吸道症狀通過體檢發現的患者約有60%尚處於肺癌早期。”


肺癌篩查的各種CT你瞭解嗎

“過去對於肺部體檢都拍X光片,但是對於比較小的肺部結節,X光片靈敏度比較差,早期肺癌患者很難檢查出來,而通過低劑量螺旋CT檢出率高。國外研究證實,通過低劑量胸部CT可以發現很多早期的肺癌病人。”

丁醫師說,早期是指I期和II期的肺癌。肺癌分為I期、II期、III期、IV期。

國外報道,I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90%以上,II期生存率可達70%,III期僅20%~30%,IV期則不到5%。


普通CT和低劑量螺旋CT有什麼區別?

“嚴格來說,普通CT包括低劑量螺旋CT,普通CT是相對於增強CT而言的。增強CT就是注射造影劑,以幫助鑑別病灶的性質。低劑量螺旋CT的優勢是可以減少人體X線暴露,但它對儀器有一定要求。如果儀器設備或參數使用不合理,會影響圖像的清晰度。另外根據不同人的需求使用時需要設置不同的參數,有的人需要低劑量,有的人則需要正常劑量,如果在同一機器頻繁調整則可能會影響螺旋CT的使用壽命。”

早篩查再敲警鐘!為何肺癌一查常是晚期,他們本可以走到2019……

網絡圖

丁醫師建議,健康人體檢首選低劑量胸部CT,年齡40歲以上建議每年做一次肺部低劑量螺旋CT。另外,高危人群比如有職業暴露如粉塵等,吸菸,過去有慢性肺部疾病如有肺結核、肺纖維化、慢阻肺,有肺癌家族史,或有腫瘤病史的,如果年齡不到40歲,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也建議每年做一次肺部低劑量螺旋CT。對於已經檢查出來有肺部結節病灶的,再次檢查建議做普通的高分辨CT掃描,如果肺部結節大於1cm,可在醫師指導下選擇增強CT掃描。

有的人擔心自己是否有微小的肺部結節或者結節是否為惡性,想要做PET-CT來確診,有沒有這個必要呢?

丁醫師說,PET-CT在判斷肺結節性質方面有優勢,除此以外,還可以判斷肺外有無轉移病灶,但其缺點是存在假陽性和假陰性,對於1cm以下的小病灶敏感性差,且價格昂貴,一般不作為常規體檢項目。


霧霾來了 它也和肺癌有關

早篩查再敲警鐘!為何肺癌一查常是晚期,他們本可以走到2019……

繆春勤 / 攝

霧鎖西湖,霾伏京師,最近全國多地均受到霧霾侵襲,空氣汙染對健康的威脅不容忽視。

“法國一項研究調查發現,2015年有約1500例病例歸因於PM2.5的暴露,佔當年診斷肺癌人群的3.6%;國內中山大學2013年的研究顯示,約23%的肺癌與PM2.5汙染包含霧霾密切相關。雖然目前發病的比重沒有統一的數據,但現在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研究都公認,PM2.5的升高和肺癌的發病是有關的,一部分患者可以歸因於PM2.5增高所導致。”


如何防霧霾?

丁醫師表示,比較有效的方法是戴口罩,但是一般的口罩是無效的,建議在室外戴醫用防護口罩,可以有效過濾有害物質,但它的維持時間不長,一般4~6小時就得更換。霧霾天要少開窗戶,室內可以使用空氣淨化器。在空氣質量不佳的時候儘量減少戶外活動。

早篩查再敲警鐘!為何肺癌一查常是晚期,他們本可以走到2019……

網絡圖


罕見的大細胞肺癌

據瞭解,張歐影所患的是大細胞肺癌。丁醫師介紹,這種肺癌非常罕見,特點是惡性程度高,基因突變概率很低,治療效果差,一發現基本是晚期。治療上主要以化療為主,沒有更好的藥物選擇。而女性晚期肺腺癌患者,表皮生長因子(EGFR)等基因突變可達50%,可通過靶向藥物來實現生存獲益,而且其中很多患者可通過新一代靶向藥物的序貫治療,甚至配合放化療,使生存時間大大延長,部分晚期肺癌患者甚至超過了5年的生存,這讓肺癌轉為一種慢性病成為可能。

早篩查再敲警鐘!為何肺癌一查常是晚期,他們本可以走到2019……

丁禮仁

丁禮仁,浙醫二院肺癌診治中心副主任、主任醫師;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肺部腫瘤專委會常委;中國腫瘤防治聯盟浙江肺癌專委會副主委;浙江省呼吸病學分會介入學組副組長;浙江省醫師協會腫瘤精準治療專委會委員。主持省部級課題2項,以主要負責人參與衛生部行業基金和科技部重大專項各1項。發表論文23篇,其中SCI收錄7篇。

專業方向:肺癌的綜合診治,介入肺臟病學、哮喘和慢阻肺等。

門診時間:週二上午(濱江醫療主樓2樓四單元13號診室);週四上午(解放路院區9號樓327-3診室);週一下午(餘杭分院名醫館4樓)


圖片來源 / 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