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用轟炸機改裝的客機,體型太大,赫魯曉夫坐著去美國後下不來

蘇聯在航空工業方面一直都是比較先進的,發明出來的戰鬥機性能很好,甚至還研究出了一種戰鬥客機。簡而言之呢,就是把轟炸機改裝成客機。而且,在波音系列的客機成名之前,蘇聯的114客機,已經算是當時最大,飛程最遠的客機了。

蘇聯用轟炸機改裝的客機,體型太大,赫魯曉夫坐著去美國後下不來

在美蘇冷戰時期,蘇聯一直在全面發展,各方面都想要做到最強。此外,在自家的航空工業發展相對較好的前提下,準備從這方面入手。之後,便想著研製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客機。不過,雖說蘇聯的航空工業相對來說是挺先進的,但是蘇聯的民航發展的比較晚,所以關於這方面的參考自然就很少。

蘇聯用轟炸機改裝的客機,體型太大,赫魯曉夫坐著去美國後下不來

那個時候的蘇聯雖然沒有好的參照物,但是他們有厲害的設計師,這個設計師的名字叫做圖波列夫。在蘇聯準備研製最大客機的時候,他提出了在轟炸機的基礎上做一些改動的這個想法,之後便著手開始研製了。那種轟炸機體型是很大的,是蘇聯第一種戰略轟炸機。

蘇聯用轟炸機改裝的客機,體型太大,赫魯曉夫坐著去美國後下不來

而且,那種轟炸機的機型跟客機的機型是完全不一樣的。但是機型不一樣並不礙事,圖波列夫把轟炸機原本的細長形狀改得寬了一些,因為寬了之後就可以放客機座椅了,然後就是改了一下機翼。總的來說,這樣的改造還是比較簡單的。

在這種客機研製出來以後,圖波列夫又覺得發動機有些欠缺,又將轟炸機的發動機裝到了研製出來的客機上面,而且一下子裝了4臺。這樣的話,改造出來的客機航程直接達到了一萬米以上。

蘇聯用轟炸機改裝的客機,體型太大,赫魯曉夫坐著去美國後下不來

最後,大型客機是改造出來了,但還是有一定的弊端。尤其在在發動機方面,因為是渦槳發動機,而這種發動機的直徑是超過了5米的,很容易打到地面,所以為了避免打到地面,就必須得把這架飛機的起落架改得長一些。但是改長之後,也有改長之後的毛病,就是在起飛和降落這方面,會有一些不方便。

蘇聯用轟炸機改裝的客機,體型太大,赫魯曉夫坐著去美國後下不來

後來,在赫魯曉夫去美國的時候,乘坐的就是改造出來的這種客機。結果在飛機降落之後,飛機架太高了,美國的起落架根本就夠不上這架飛機的機門。無奈之下,他只好用逃生梯下來,說來也是比較尷尬呀。這種由轟炸機改造出來的客機,看起來很厲害很氣派,但實用性相對會比較弱一些,所以很少有人使用,產量自然也就不怎麼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