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两年败光200万:千辛万苦,我终于把孩子养成一个废人

最近,有个新闻很火,在微博上的阅读量,已经过亿。


留学两年败光200万:千辛万苦,我终于把孩子养成一个废人



说的是,哈尔滨的刘女士,将22岁的儿子送到国外读书,两年最少花了200万。

儿子,却连预科都没有通过。

回国后也天天在家玩游戏,吃饭都是奶奶送到跟前,一口口喂。

22岁的儿子,和家人仅剩下的交流,就是要钱。

12年前,刘女士和丈夫和平离婚。离婚后,孩子被接到奶奶家。

刘女士和前夫,虽然后来都各自组建了新的家庭,但对孩子都是有求必应,只要是儿子想要的东西,都会无条件满足。

这份疼爱,却没有让儿子变得乐观开朗,反让他越来越颓废。

留学回来后,儿子甚至连饭都需要家人去喂。

他们千辛万苦,想给儿子最好的,到最后,却终于把孩子培养成了一个废人。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留言区里普遍的观点是,过多的给予,会把孩子培养成巨婴。

这句话,当然对,但在这起新闻里,刘女士和前夫给孩子的,恰恰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至少,他们没有给孩子,或告诉孩子,这四件事情。

再爱孩子,如果你是三观正确的父母,都应告诉孩子这四件事

,而不是简单替他们承担。


留学两年败光200万:千辛万苦,我终于把孩子养成一个废人


读书不能确保走上顶峰

却可让你免于跌落谷底

新闻中22岁男孩的现状,到底是怎样造成的?

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母亲刘女士对孩子成绩的不以为然。

刘女士是高薪的公司高管,一直都觉得,就算孩子成绩差些也没有什么。

然而,成绩差真的就不算一回事吗?

要知道,和成绩差相对应的,是孩子自控力、自律力,甚至时间观念的同步下滑。

还记得,去年那张刷爆网络的“乌镇互联网饭局”图片吗?

在乌镇的互联网大会上,丁磊、马化腾等人组织了几场饭局。

眼尖的网友发现,参加饭局的互联网大佬们,几乎都是名校出身。

当然,不是读书,考上了好的大学,你就能达到这样的高度,。

但读书,一定可以开阔你的视野,培养你的思考能力,养成你优良的习惯,让你邂逅更多优秀的人。

读书,未必能让你身价暴涨,到达人生巅峰,但一定能让你活得更洒脱,和自由。

所以,请不要放任孩子成绩变差,请告诉孩子,读书能让你免于跌落谷底。


留学两年败光200万:千辛万苦,我终于把孩子养成一个废人


父母的婚姻

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所谓生活的一部分,在这里,有两层意思。

一层是,不能因为自己的婚姻失败,就把所有的郁闷和埋怨,都传递给孩子。

另一层是,不能因婚姻出了问题,就不顾原则,无底线的对孩子好,宠爱到极点。

任何一种,都过犹不及。

新闻中的母亲刘女士,犯的正是第二种错误。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样的?

那就是,婚姻稳定的时候,给孩子足够多的温情,给他们三观正确的家教。

如果婚姻实在不可维系,也应该告诉孩子,爸妈的婚姻只是一种意外。

而在这样的意外很多,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

不卖惨,不越界,就算婚姻出了裂痕,也不会过多影响孩子。

在这一点上,演员李亚鹏的做法,就非常值得称道。

虽然他早已和王菲离婚,婚后独自照顾女儿,但他和女儿关系极好,更多是默默关怀,而非竭尽所能。

所以,现在的女儿李嫣,优雅而自信,大方且得体。

你告诉孩子,父母的婚姻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他的获得,或失去感,才不会那么强烈,他必将活得正常又阳光。


留学两年败光200万:千辛万苦,我终于把孩子养成一个废人


选择是一种手段

试错是一种获得


说实话,对新闻中这个22岁的小伙子,我不忍太多批评。

因为他的人生,一直都在父母的安排和计划中。

离婚了,就给他看起来无忧无虑的生活。

成绩实在糟糕,就安排他去国外读预科。

然而,过早提前设置的人生,一眼看得到的未来,何尝不是一种剥夺。

如果,能给这个小伙子自我选择的权利,就算他一次次的试错,可能也不是现在这般模样。

要知道,对孩子来说:

自我的选择,是一种成长的手段,试错,看似不如人意,却是另一种经验和阅历的获得。

但这样的父母,太少了。

曾经,我就认识一个北大毕业生。

当年,他以高分考上名校,毕业后,他想出国,父母却以死相威胁,要他回老家考公务员。

在父母看来,这才是最光鲜体面的工作。

年轻人考了好几次,都没考上,父母又不允许他离开本地,他只能去了家非常小的企业工作。

中国人的家庭关系里,有太多的不正常,父母有林林总总的要求,孩子承担了过多的安排。

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孩子被局限的人生。

如果你真的爱孩子,一定要有着界限感,要告诉他们,可以勇敢去选择,和试错。


留学两年败光200万:千辛万苦,我终于把孩子养成一个废人


你不上进

会带来一生卑微

我一直觉得,好的家庭教育,一定要稍稍有些“压迫感”。

什么是压迫感?

就是你要让孩子觉得,过上好生活,没那么容易。

如果你不努力,不上进,可能会带来一生卑微。

这不是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而是因为,我们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努力和上进,是不多的可以自己把握的东西。

在“22岁男孩留学两年败光200万”的新闻中,这种压迫感,正是所缺少的。

这也是悲剧的缘起。

去年暑假,我接待了一个老家的亲戚。

他匆匆赶到长沙,是因为上大学的儿子,游戏成瘾,好几门课程,都没有及格。

他问我,有什么好办法?

我建议他,把孩子强制性带到老乡的建筑工地上,让他全职做几天农民工。

他后来电话我,从工地上回去不久,孩子自动戒了游戏。

我不是对农民工有什么成见,相反,很尊重他们。

我之所以这样建议,是因为相信:

亲戚家的小孩,在烈日下的工地上做上几天,一定就会明白,如果自己不上进,未来的生活,可能远不会有想象的那么美好。

所以,无论如何,都请适时告诉孩子,你不上进,会带来一生卑微。


留学两年败光200万:千辛万苦,我终于把孩子养成一个废人


什么才是称职的父母?

我很认同作家李月亮的一句话:

为人父母的终极使命,就是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孩子。

作家王朔在《致女儿书》里也说:

煲汤比写诗重要,自己的手艺比男人重要,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

真正的成长,不是你教会她数语外的能力,而是让她成为独立的自己。

好的家庭教育,不是给予孩子多少,也不是你为他们承担了所有的压力。

而是,你告诉孩子努力的意义,输送他们更多独立的因子,又允许他们莽莽撞撞去探索世界。

任何偏离了这个目标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都可能出现问题。

希望新闻中的刘女士,能赶快明白这样的道理,立刻改变。

新闻中的男孩,还只有22岁,还很年轻,我希望你能够重新振作起来。

未来还有很远,一切皆有可能。

而每个为人父母者,都要多点狠心,舍得放手,让孩子自己和社会磨合。

都要记得,经常去告诉孩子这四句话。

愿你千辛万苦,最终都能培养出,一个适应社会、三观正确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