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產權房,心動還是心“凍”?

“房住不炒”是十九大報告對我國現階段房地產市場的基本定位,也是當前及未來國內房地產市場發展的基本原則,自今年九月份以來,一線城市的房價有所下滑,但還是未達到普通工薪階層的預期。據不完全統計,北、上、深一線城市三居室不到100平方米,居然都還停留在500萬元以上,這些城市市民平均工薪不到8000元,就是說不吃不喝,工薪階層也只能“望房興嘆”。

與此同時,據悉,國家為落實“只住不炒”的原則,讓更多的百姓居者有其屋。北京已推行共有產權住房試點,且上海、深圳、成都等6個城市明確被列為全國共有產權住房試點城市。這個房子的費用由購房人與政府、住房協會或其它社會非盈利機構按出資份額共同享有產權,5年以後才能轉讓,共同享有溢價權。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現今傳統房產中介門前冷落車馬稀;而臨時的共有產權房諮詢申請處卻來人絡繹不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共有產權房給剛需帶來希望,是年輕工薪買房簇的福音,只有這種辦法才能化解廣大中低c層居民住房問題,解決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問顥。

然而事實上共有產權房真的能化解剛需住房矛盾嗎?

共有產權房,心動還是心“凍”?

北京於2017年12月28日開始申購共有產權房,該項目位於海淀北部辦轄區的永豐產業基地,是北京海淀區北部核心區,也是國家級高科技產業基地。該項目樓房售價為35000元/㎡(含全裝修費用),並於2018年1月11日結束申請。據瞭解,該項目共收到四萬六千多組家庭的線上申請,大概兩萬九千多組家庭通過了初步審核。最後1500戶家庭進入選房排隊,但是在選房開始前,竟然有高達70%的家庭放棄選房,原因何在?有現場反饋的情況是:一是將近100萬的首付款,不少人高呼承受不起。二是購房者如果無法獲取貸款,定金也收不回。

上海共有產權房六、七年前就推出了,每平米均價在不到10000萬元,無裝修,大都集中在位置較偏遠的郊區。然而,其價格能讓普通工薪階層接受,引來眾多市民的申購;然而僧多粥少,相應的申請門檻就高了。

共有產權房,心動還是心“凍”?

從表中能看出從2012年到2018年粗略統計:上海人均工資從約3500元,上漲至約9000元,房價從平米20000多元漲至50000元,整整上漲了一倍多,而申購共有產權房限額條件之一的人均財產從15萬元上漲至18萬元,漲幅只有區區20%。將許多剛需購房的上海市民拒之門外。

共有產權房,心動還是心“凍”?

小編所在單位裡的設計小吳,30歲出頭的獨生子,月薪八千五,生活裡的小吳樂觀積極,和同事相處友善和睦;工作上的小吳踏實努力,工作能力獲領導的一致認可。外界眼裡的上海人或許都是生活富裕的有錢人,但和小吳相處了四年的女友卻嫌棄他沒房,遲遲不願意結婚。這麼多年小吳一直和父母擠在60多平米兩居室。小吳的薪資水準在二三線城市算是充裕,但在上海這種一線城市僅僅是剛達標的人均工資水準,對於世代生活在上海的本地居民,小吳不會選擇移居別的城市,但超高的房價又讓小吳在婚姻的門檻前望而卻步。如果申請共有產權房其它幾項限定指標都能達到,而人均產財限額這一項未能達標的話,小吳就無法獲得申請資格,小吳的生活也會受到相應影響。像小吳這樣剛需買房的上海人不在少數,改革開放後人們的收入不斷增加,居民的存款財產收入也相應增加,看了上述案例,政府應根據這些人的收入數據適當調整相應限額標準,降低申請門檻。

腦海中不由想起杜甫的詩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共有產權房,心動還是心“凍”?

袋鼠找房CEO——Jason認為:共有產權房利大幹弊,它的出現,首先最大的優點是解決了基層人民的住房剛需。對於個人,這是基礎住房保障;對於政府,這是安置無房戶的舉措。有人認為這種舉措不理想、存在一定的弊端。

小編認為這很正常,世上任何事物都不會十全十美。數年來上海共有產權房試點的逐步推廣實踐證明,共有產權房的舉措還是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但也還是存在一定問題。

Jason還呼籲有關部門:政府應加大力度供應土地,增加共有產權房的建設,從房源數量、價格水平、申請門檻等方面向普通百姓。對奮鬥者來說,一把鑰匙打開的不只是房門,還有夢想。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望住房早日迴歸民生。多主體供給,租購併舉,新的住房制度,傳遞出新時代的國家信念: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沿著這個方向走,安居夢離普通人不再遙遠。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真正讓房子迴歸居住屬性,真正解決無房老百姓的民生居住大問題,分享改革開放40年的成果。

共有產權房,心動還是心“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