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旭:不跟风,努力做细分市场的第一名才是创业守业的根本

郑旭:不跟风,努力做细分市场的第一名才是创业守业的根本


1月9日下午,我们在非常有设计感的中信书店(侨福芳草地店)举办了《创业突围》新书发布会,近百位创业者从全国各地赶来。《创业突围》作者、华创互动教育研究院院长郑旭应邀做了题为“新经济形势下的创业突围”讲座,以下讲座精髓实录。

新经济形势下的创业突围

演讲人:郑旭

郑旭:不跟风,努力做细分市场的第一名才是创业守业的根本



我们身处一个创新创业的好时代,虽然2018年有些波折。但这只是一个小插曲,总的发展趋势还是不错的。

现在有个名词叫“新常态”,什么叫新常态,就是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模式,不再靠简单粗放的投入获得经济增长,而是靠“硬科技”,尖端技术获得经济增长。新常态有几个特征:

1. 社会总需求趋缓。过去二十年,中国加入WTO后,逐渐成为全球生产制造基地,获得了巨大的红利。随着全球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特别是特朗普这样的激进型领导人上台,中国的国际市场受到影响,总的市场需求会趋于稳定;所以新常态下,企业发展首先不是靠规模趋势,而是走精品路线。

2. 先进制造加速发展。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先进制造是用高科技,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和能耗,是会快速替代传统制造的;加上国家的扶持与补贴,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研发,重视技术投入,提升技术含量,靠“硬科技”抢占国际市场。“先进制造”将在未来5-10年成为中国经济的亮点。

3. 消费端更加个性化、娱乐化。新一代消费群体更加重视品质、娱乐性,并且愿意付出高价格。这一点在高校学生群体里面已经有很明显的表现,中规中矩的产品包装,即便是大名牌产品,也抵不过包装精美、外观独特、把娱乐因素融入产品的小品牌。所以做C段的消费品企业,“创意”能力越来越重要。未来的成功消费品企业,一定是“创意能力+强渠道能力+品质管理能力”,为了构建以上能力,企业内部管理会普遍采取合伙制、股权激励、企业间交叉持股等新型企业组织模式。

很多名嘴喜欢搞跨年秀,会预测很多新趋势,创造出一堆新名词,弄得人心惶惶,产生一堆焦虑感。其实事情没有那么复杂,商业的本质从来没有改变:创新与客户价值。我们首先搞明白我们应该服务哪个群体,这个群体的需求是什么,这个群体的需求趋势有哪些变化,然后我们以创新的方法,为客户群体提供独特价值就好。


郑旭:不跟风,努力做细分市场的第一名才是创业守业的根本


我有一个学生,卖老鼠可以卖到5万人民币一只;有个学生做盒饭,可以做到3000万人民币一年;一个学生做车用传感器,可以做到国产市场第一名……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其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没有必要每个人都是马云、刘强东,每个人都是呼风唤雨的人物。其实创业没有诀窍,静下心来,根据自己的擅长,找到一个细分市场,努力做细分市场第一名,就可以过的开心而轻松。

在经济寒冬如何突围?把握好两点,一是努力创造独特价值。创业者应该练就一身真本领,在特定领域里面成为专家,比客户更懂他的行业,不断用创新的技术为客户提供更高效率的解决方案,客户一定会喜欢,创业者也可以获得更高的产品溢价,更好的利润。二是做好管理,不要掉入创业的坑里。创业路上很多坑,别人掉入了,最好自己不要继续掉下去,少走弯路,其实少走弯路就是捷径。

创业路上会有哪些坑呢?

有合伙人问题,股权的问题,企业管理问题,也有战略决策问题,我总结了一下,一共有12个最典型的。我在书中《从劳苦功高到偷挖墙脚》这一章中,给大家讲了一位公司元老的蜕变的真实案例。公司创业初期非常努力,拿着微薄的薪资,却充满激情地工作,赢得了创始人的高度信任。就是这样一位劳苦功高的元老,在企业发展后,看到公司产品很受市场欢迎,起了私心,利用职权私下做起了小买卖;而东窗事发后,不仅不思悔过,反而利用手中掌握的企业信息,威胁创始人……一位对公司立下汗马功劳的元老如何蜕变的,如何能够保持元老的激情,管理好元老,是值得创业者深思的。

还有《最佳员工变成了落后干部》的案例。一家公司创业时,有位非常优秀的销售人员,业务能力强,工作激情高,而且对公司非常忠诚,为人还很谦虚,是员工队伍中的佼佼者。这样的优秀员工,公司发展后,自然而然就被提拔上来,做了销售总监。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销售总监很想做一番事业,于是招兵买马,快速扩张,但一个月又一个月过去了,虽然销售团队每天都喊口号,富有激情,但总是不出单,这么多人没有产出,给公司造成了不少损失,而销售总监始终找不出自己的问题,也无法改善,最后公司被迫从外面聘了一个职业经理人,而昔日的销售冠军也黯然离去。这样一位优秀人才的离去,无论对其个人,还是对公司,都是损失。在这个过程中,创业者本人做错了什么呢,应该如何防止此类事情发生呢,实际上,类似的事情在大部分企业都发生过,需要创业者找出症结,防止类似事情继续发生。

我还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资本套路将我几乎逼上绝路》,说的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项目,得到了资本的青睐,谈判初期一帆风顺,估值不是问题,还得到资本方大力支持,提供各种资源帮助企业发展,而随着合作的深入,创业者逐渐发现陷入了资本方的套路不能自拔,而最后当其忍无可忍拒绝了资本方的无理要求时,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资金断裂的边缘。

要经营好一家企业,创业者需要方方面面都照顾到;如果有一个方面没有做好,很快会显露后果。所以,我希望大家在创业守业过程中,都不要再去重复犯这些错误。这也是我为什么要从事创业教育的原因。


郑旭:不跟风,努力做细分市场的第一名才是创业守业的根本



我之前在上海交通大学担任EMBA副主任兼EDP副主任的职务。为什么会辞掉众人羡慕的好工作?因为传统的商学院教授的内容与学员实际工作需要太远,很难起到有效指导作用,我就想做一个真正能够帮助企业成长的商学院项目。正好这个时候慈善家陈发树有意成立一家商学院,并且捐赠5亿元人民币成立了相关教育基金,我就和老领导何志毅教授、陈春花教授一起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创业商学院——新华都商学院,由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Edmund Phelps教授担任学术带头人,共同探索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

我们创办了非常有特色的创业教育项目:中国青年创业领袖项目,培养了很多知名创业家,包括驴妈妈旅游网创始人洪清华、齐家网创始人邓华金、PPTV创始人姚欣、易迅网创始人卜广齐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与学员有着非常深入的交流,也会努力帮助学员解决企业经营中的困难和挑战。

有一天,一个学员找到我,说他陷入了非常大的困境,问我是否能够帮到他。我首先吃了一惊,因为不久前我才去过他的公司,这是一家非常有前景的公司,自己拥有200亩地,建了三栋大楼,楼上楼下都是满满的生产线,每年的产值高达3亿元人民币,怎么看起来运作好好的企业会突然陷入险境呢?

仔细一问,才知道,最近合伙人在闹分手。这个合伙人是他十年前的老同事,业务能力很强,两人同事期间关系不错,所以他三年前公司规模扩张的时候,就邀请这位老同事担任公司总裁,他自己担任董事长,两人合力发展企业。

新总裁上任后,大力加强销售方面的投入,迅速扩张了销售队伍,公司销售业绩也快速攀升;这时公司的产能就不够了,于是决定新建厂房,就是现在我看到的拥有现代化生产线的新厂区。华丽厂区的背后是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实体企业,自有资金大部分都用于生产经营,所以兴建厂房的钱一部分是银行贷款,一部分是找老同事的朋友借贷的。因为是朋友,当时资金要求也不高,约定10%年回报就可以,但要求董事长和总裁把自己在企业的股权作为抵押。

经过合作初期的甜蜜后,董事长和总裁很快陷入了严重的分歧。起因是总裁大规模的销售投入,不仅迅速扩充了销售队伍,营销费用也快速上升,但经营粗放,人均效率越来越低,最后是招的人越多,表面上销售额在增加,但实际利润是亏损的。公司持续亏损,很快就撑不下去了;董事长要求总裁精简人员,恢复盈亏平衡状态,总裁则指责董事长融资能力太差,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两人的分歧已经无法弥合。

最后,董事长借助大股东地位,要求总裁离开,总裁则要求董事长用现金回购其股份,恰逢此时银行贷款及朋友借款到期,公司面临股份回购、归还银行贷款、归还朋友借款三重资金压力,现金流面临断裂局面,一个年销售3亿人民币的企业一下子陷入了崩溃的边缘。

后来,我花了很大精力,帮助这位创业者走出了困境,感同身受创业的不易。后来类似的事情不断发生,经常会有创业者向我讲述遭遇的困难,希望得到我的帮助。我发现创业者遇到的坑,很多是重复发生的,在A身上发生后,会在B上也发生,C很可能也遇到,于是萌发了一个想法,把他们遭遇的困难记录下来,让更多的创业者避免掉入陷阱。这也是我写《创业突围》的初衷。

谢谢大家!


郑旭:不跟风,努力做细分市场的第一名才是创业守业的根本


郑旭:不跟风,努力做细分市场的第一名才是创业守业的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