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駕上汽大通G50,解開消費者心中的兩個疑惑

上汽大通G50這款車,自2018年中旬以來,便頻頻活躍在消費者眼皮底下,無論是它的家用定位還是它的主打"大空間",亦或是它的C2B智能定製模式,都十分吸引大家眼球。但同時,面對即將於2月正式上市的這款全新MPV,消費者仍有不少疑惑,一是空間真的夠大嗎,二是動力真的夠用嗎。近日,小編專門到店試駕了上汽大通G50的首發款自動豪華版,企圖解開消費者心中的這兩個疑惑。

試駕上汽大通G50,解開消費者心中的兩個疑惑

試駕上汽大通G50,解開消費者心中的兩個疑惑

空間真的夠大嗎?

身為一款家用MPV,最不容易之處莫過於用有限的成本營造儘可能大的性價比,尤其是在空間表現上,因為關注並企圖瞭解MPV的消費者最為看重的莫過於車輛的空間。

上汽大通G50車長4825mm,比比亞迪宋MAX和別克GL6長10cm有餘,搭配2800mm的軸距,這就使得它在縱向空間上的表現更優於同級競品,無論是二三排的空間亦或是後備箱的儲物空間。

試駕上汽大通G50,解開消費者心中的兩個疑惑

先來看二三排的乘坐空間。4825mm的車長*1825mm的車寬,為上汽大通G50打造了一個乘坐的天然優勢,第二排的座椅中間的通道十分寬敞,身高175,身形偏瘦的小編稍作側身就能進入到座椅的第三排,甚至不需要怎麼彎腰駝背,進進出出並不會有擁擠逼仄的體驗感。

試駕上汽大通G50,解開消費者心中的兩個疑惑

坐在第二排座椅上,能明顯感覺到設計師的用心良苦,整體座椅符合人工力學設計,後背的填充物柔軟,背部靠上去如同靠在家中沙發上,即便是長時間乘坐也能保障乘客的舒適度,倘若是腰背痠痛的乘坐者,或者是年級較大的老人,想必會十分傾心於這一座椅設計。

試駕上汽大通G50,解開消費者心中的兩個疑惑

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市面上很多7座用車都存在三排座椅坐墊低矮的情況,所以上汽大通G50第三排的空間是我最為關注的一個點。所幸的是,它的表現並沒有讓我失望。第三排的座椅設計高度適中,且傾斜度良好,坐上去腿部自然彎曲,座椅靠前的位置能給到腿部一個良好的支撐,避免了"坐小板凳"的憋屈感。

試駕上汽大通G50,解開消費者心中的兩個疑惑

再來是它的儲物空間。上汽大通G50的儲物空間設計得頗為巧妙,小編沒有具體去統計全車一共有多少個儲物處,但隨身攜帶的數十樣小物品,都被我統統妥善安置好了。中控臺左側置物槽、中央儲物槽、中央杯架、中央扶手箱、後排儲物槽、後排儲物兜、座椅置物格、手套箱、門板置物格等等,無論坐在哪個位置上,都能找到儲物處,實在是貼心備至。

試駕上汽大通G50,解開消費者心中的兩個疑惑

試駕上汽大通G50,解開消費者心中的兩個疑惑

動力真的夠用嗎?

除了空間,動力也是很多消費者關心的點,畢竟一臺好車肯定是要能跑好跑還要跑得久的。我們這次試駕的車型是1.5T自動豪華版,配7速雙離合變速器,最大功率124KW,最大扭矩250NM。

試駕上汽大通G50,解開消費者心中的兩個疑惑

1.5T發動機匹配7DCT變速箱,使得上汽大通G50的動力表現十分高效,換擋利索不累贅。在正常模式下,加速指令的給出到換擋的完成,大概是1秒左右的時間,符合主流水平,油門反應較為靈敏不拖沓。

當天試駕的路段較為顛簸,開始時小編還比較擔心上汽大通G50的避震效果,但事實說明小編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上汽大通G50的懸掛表現絕對足以讓消費者滿意,對震動感的過濾十分優秀,車內感受到的震動微弱,車身的支撐性讓車內人員有較高的安全感,再加上座椅給予的舒適感,幾乎是極佳的乘坐體驗。

試駕上汽大通G50,解開消費者心中的兩個疑惑

試駕上汽大通G50,解開消費者心中的兩個疑惑

試駕下來,小編最大的感受就是:上汽大通的工匠精神實在讓人佩服,無論是在空間上,還是在動力上,都絲毫沒有馬虎,完全是奔著造好車的宗旨去的,實實在在是為國產品牌爭了光。感興趣的車友不妨多加了解一下,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